![]() 1)、PAN基碳纖維: 覆蓋范圍極廣:PAN基碳纖維是當前市場的主流,其產品系列非常豐富,覆蓋了低(標準)模量、高強度、高模量等幾乎所有區域。 高強度型:特點是拉伸強度極高(可達7000 MPa以上),但彈性模量相對較低(約在200-300 GPa);這是應用最廣泛的碳纖維類型,常用于需要高比強度的領域,如航空航天、體育器材。 高模量/高導熱型:其彈性模量極高(在研PAN基碳纖維模量最高可接近700 GPa),同時保持了不錯的強度。這類纖維通常也具有良好的導熱性,適用于對剛性和熱管理有苛刻要求的領域,如衛星結構、精密設備。 ![]() 2)、瀝青基碳纖維: 專攻高模量:瀝青基碳纖維主要由低模量、高模量/高導熱兩大類型。 性能特點:其最大優勢在于極高的拉伸彈性模量(普遍在500-1000 GPa),這是所有碳纖維中最高的模量水平。然而,其拉伸強度通常顯著低于PAN基碳纖維。此外,它通常具有非常高的導熱性。 應用定位:屬于“高彈性模量/高導熱型”材料,主要用于需要極致剛性、尺寸穩定性或高效熱管理的特殊場合,如太空望遠鏡的鏡體、半導體制造設備等。 小結:PAN基碳纖維和瀝青基碳纖維并非直接競爭,而是性能互補的關系。PAN基主打高強度和高韌性,而瀝青基主打超高模量和高導熱。 瀝青基碳纖維作為一種高性能材料,由瀝青經過紡絲、不熔化、碳化等工藝制得,具有高模量、高導熱和低膨脹系數等優異特性,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體育器材及工業領域。根據原料體系和纖維形態的不同,瀝青基碳纖維可分為中間相瀝青基(各向異性)和各向同性瀝青基兩類,其中前者主要用于生產連續纖維,后者則多用于制造短纖維。 全球瀝青基碳纖維的生產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家企業手中,產能分布呈現出較高的集中度。根據最新數據,主要生產商包括三菱化學(Mitsubishi Chemical)、日本石墨纖維(Nippon Graphite Fiber)、SYENSCQO、吳羽化學(KUREHA)以及大阪燃氣化學(Osaka Gas Chemicals)等。 ![]() 從產能來看,吳羽化學(KUREHA)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瀝青基短纖維生產商,年產能達到1,450噸,采用各向同性瀝青為原料;緊隨其后的是日本三菱化學,年產能為1,000噸,以中間相瀝青生產連續纖維;大阪燃氣化學的年產能為600噸,同樣生產各向同性瀝青基短纖維。值得注意的是,SYENSCQO原為索爾維(Solvay)旗下業務,于2023年通過分拆成立,專注于中間相瀝青基連續纖維,年產能為460噸。日本石墨纖維(NGF)則同時具備中間相和各向同性瀝青的生產能力,年產能為180噸,產品為連續纖維。 產能分布方面,日本企業在全球瀝青基碳纖維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不僅在連續纖維領域技術領先,在短纖維市場也具備較強的供應能力。而SYENSCQO作為新興的獨立實體,有望進一步推動中間相瀝青基纖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 總體而言,瀝青基碳纖維市場雖規模不及PAN基碳纖維,但其獨特的性能使其在高端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未來,隨著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對輕量化、高導熱材料需求的不斷增加,瀝青基碳纖維的產能有望提升,生產技術也將進一步優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