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發(fā)來一枚說是出自內蒙古赤峰上古地區(qū)的“平首斧肩刀足布”青銅錢。 ![]() 此錢令我枉活了八十年,孤陋寡聞,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對它的像人形的結構外形和它迷人多彩的耄耋外表驚嘆不已,極大地激發(fā)了我對它的研究興趣。想盡快搞清楚它的來龍去脈。它是誰?它來自哪里?它的存世價值?都是我立馬想弄明白的。 研究了幾天,查閱了家里實物錢譜書和電腦上收藏的十來本古錢譜令人失望。前人也沒見過?后來,慶幸僅戴志強先生所著的《中國錢幣收藏鑒賞全集》中查見一枚信息,被記載為“戰(zhàn)國人形幣”。為了進一步了解它,又借用“DeepSeek”,“夸克”,“騰訊元寶”多個大數(shù)據(jù)智能平臺,結合錢幣界其他先驅的研究成果,總算發(fā)現(xiàn)了存世三枚的信息,有了點眉目。現(xiàn)將這種特殊貨幣的研究結果詳細整理如下,與泉友分享之。 一、鑄造背景 1.地域屬性: 屬于戰(zhàn)國時期(約公元前475-前221年)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特殊鑄幣,考古發(fā)現(xiàn)多集中于今河南、山東交界地帶,可能與衛(wèi)國、宋國等小諸侯國有關。 2.文化淵源: 其十字形制可能源自新石器時代的骨卜器具或祭祀禮器,與商周時期"巫幣"存在演化關系,反映了先秦"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3.功能爭議: 學界存在三種觀點: ①祭祀用冥幣(主流觀點) ②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特殊流通貨幣類物件 ③軍事調兵信物 二、實物形制特征 無其它參考借鑒之品,只能自證。 1.基本形制: ①整幣系下部叉開的人字造型。縱向最長約6.05cm,頭部頂寬約1.6cm,肩部寬約2.64cm,叉開的腿部長約cm,寬約3.45cm。 ②頂部有穿孔。穿孔非保持同一直徑直達底部,幣底孔徑約3.0mm,幣面孔徑4.2mm。看得出來,因為鉆孔工具所限,孔內壁是偏斜的,并有環(huán)狀打磨線。 ![]() ![]() 簡略人形紋,頭部呈頂平的倒三角形突起,身體兩側雙肩位置凸起的側面帶微弧狀,下段為叉開的人字形腿,底部從中心向外斜。從肩部底線至人形腿底部的外斜端有寬度達4mm的空槽口與肩部相近的空槽口頂端為圓弧線。 它的表面有圓形紋。這種圓形紋最外部一圈是凹陷下去的線寬約1mm的圓形陰紋;中間是凸起來的圓柱直徑約3.5mm。最中心又是凹下去約1mm的圓心。 關鍵的,值得重點關注的是這種幣的這種圓圈的個數(shù)。展示幣的圓圈平頭和斧肩部分有九個圈,下刀足上左右各5個共10個圈。加起來就是有19個圓圈。這圓圈的個數(shù)是否有特殊意義,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之一。容后表。 ②背面: ![]() 本文展示錢幣為平板無字,無紋。但網(wǎng)絡詢問“騰訊元寶”和“DeepSeek”的結果述,有的幣還有網(wǎng)格紋、繩紋或星芒紋。 ③錢幣邊緣 多帶有鑄造形成的鋸齒狀毛邊。 ![]() ![]() 3.材質工藝: 青銅材質(銅錫鉛合金),采用石范澆鑄法鑄幣。敲擊聲音暗啞無轉音。 4.表面包漿 藏幣的包漿非常自然漂亮,是傳世古包漿。經(jīng)數(shù)千年自然生成的包漿色譜完全符合戰(zhàn)國時期錢幣的特征,有常見的綠色,紅棕色,黑褐色等自然銹蝕和烏黑發(fā)亮釉狀包漿層,色澤過度和分布自然。這是一眼可識的傳世色澤,未遭破壞的原始包漿 。 但此幣就可見信息而言,目前僅查見的有三例,從另一個側面證明此幣的珍罕: ①戴志強先生在他的《中國錢幣收藏鑒賞全集》(2009年第一版)P66頁所載。 ![]() 描述非常簡單: 戰(zhàn)國人形幣。(2009年時)估價1000元,成交價2200元。 鑒賞要點:形制獨特,背有紋飾,極少見,極美品。 另外,②在新浪博客中查見“北泉軒”對@“幸福的愛聊”的博文《戰(zhàn)國珍品《人形幣》的評論:“正面軋印圓弧意涵待考。年代也未見確鑿旁證”。但苦于原@幸福的愛聊的博文《戰(zhàn)國珍品《人形幣》在新浪博客搜索不到,不能拜讀文章內容。 ![]() ③再有就是“內蒙笑公”貼子,把它稱為“平首斧肩刀足布”,但與本文藏幣形狀完全相同。 ![]() 把“內蒙笑公”稱謂的“平首斧肩刀足布”這個刀幣名號拆開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 平首: 指這種布幣的首部(即頂部)是平直的,而不是空心的(空首布)或尖狀的(尖足布)。這是戰(zhàn)國中后期布幣的主流形制,與前述幣圖相同。 · 斧肩: 形容其肩部的形狀。所謂的“肩”,是指首部以下,錢身中上端的兩個角。“斧肩”意味著它的肩膀呈斧頭狀。端部是弧形,像斧頭的刃部一樣呈微弧形平直開闊。這是一種非常形象化的描述。 · 刀足: 形容其足部的形狀。“足”是指錢幣中下段到底部的兩個角。“刀足”意味著它的足部向外撇,呈弧形的刀刃狀,但底部通常是平的,而不是尖的。 · 布: 這里是這種貨幣的統(tǒng)稱。“布”是“镈”的同聲假借字,“镈”是古代一種青銅農具(類似鏟子)。這種錢幣就是由這種農工具的造型演變而來的。 所以,綜合起來稱它作“平首斧肩刀足布”的錢幣就是指:一種頂部平直、肩膀平直開闊成斧頭狀、足部呈刀狀的青銅鏟形貨幣。我覺得這種稱謂比稱為“人形幣”更規(guī)范,更學術一些。 但對這枚錢幣正面的圓圈花飾的數(shù)量進行仔細辨識,由于幾張幣圖清晰度的影響,第①枚的圓圈數(shù)量大約是21個;第②枚的圓圈數(shù)量大約是18個;第③枚的圓圈數(shù)量大約是17個。 這些數(shù)據(jù)太有趣了。加上我的展示幣,圓圈數(shù)量是17,18,19,21個不等。就這個結果推測,這些圓圈的個數(shù)絕對不是簡單的隨意軋印出來的裝飾紋。我最直接的推論是:圓圈個數(shù)與該錢幣價值有關,但未查到相關的史料記載證實這種推測。就像“北泉軒對@幸福的愛聊的博文《戰(zhàn)國珍品《人形幣》的評論中的見解: “正面軋印圓弧意涵待考”。 我就這些圓弧的意涵,向DeepSeeK大數(shù)據(jù)提問,答復結果如下: 你所描述的“無文字,只有圓圈”的布幣,是戰(zhàn)國時期貨幣中非常早期和原始的一種。 簡單直接的回答是:目前主流的學術觀點認為,這些圓圈的個數(shù)很可能不是直接的幣值計數(shù)。 更準確地說,它們可能與鑄造技術、范具(模具)的標識或特定鑄幣機構的標記有關,但其具體含義至今沒有定論。 您描述的是一種被稱為無文字的“平首斧肩刀足布”的早期青銅鑄幣,具體來說是空首布中的一種亞型。 幣上無文字是因在貨幣發(fā)展的最初階段,人們還沒有形成在錢幣上鑄刻文字以標明地名、幣值或重量的習慣。甚至,當時可能還無文字可以應用。 符號:取而代之的,是在幣面上鑄造各種簡單的符號,如圓圈(●)、短線(- )、斜線(/)、三角(△) 等。您看到的“圓圈”就是其中最常見和典型的一種。這就像原始的古人用圓圈來計數(shù)一樣,總有它的含義。 如圓圈是幣值,那么理論上圓圈越多,幣值應該越大。但現(xiàn)有的考古發(fā)現(xiàn)和研究并不支持這個推論: ①是缺乏對應關系:出土的這類無文字布幣,其重量和大小并不與圓圈的個數(shù)形成穩(wěn)定的正比關系。一個有兩個圓圈的布幣,其重量和金屬價值并不一定比一個圓圈的布幣大一倍。 ②貨幣功能早期:在貨幣誕生初期,其“價值”更多地依賴于它本身的重量和成色(青銅的純度),而不是一個抽象的“面值”。 人們交易時很可能直接稱重,或者根據(jù)大小、形態(tài)來經(jīng)驗性判斷其金屬含量。當時還沒有發(fā)展到依靠國家信用來規(guī)定一個符號代表多少價值的高級階段。 ③還有其他更大的可能性。 學者們提出了幾種更可信的解釋: a. 最主流的是范具標識說: 在批量鑄造時,需要制作大量的陶范(模具)。為了區(qū)分不同批次的范具、或者標識范具的配對關系(面范和背范為一套),工匠會在范上刻上簡單的記號。圓圈個數(shù)不同,可能代表“第一組范”、“第二組范”等,是為了方便生產(chǎn)管理,而非指示貨幣價值。 b. 鑄造機構或地點的標記: 不同的符號可能代表了不同的鑄造作坊或家族。如當時尚無文字,用不同的符號體系來區(qū)分來源可能很直觀,很有效,容易辨識。 c. 防偽或驗核符號:也可能是在流通過程中,使用者或官方加蓋的驗記,表示此幣重量、成色合格(注: 但為何要蓋這樣多個外陰圈,內陽圓,中凹點的驗記?加蓋驗記的同尺寸工具的硬度,精度做起來多難。令人懷疑)。 后來,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國家權力的強化,人們很快發(fā)現(xiàn)無符號的貨幣不方便。于是: a. 出現(xiàn)文字:開始在幣面上鑄造文字,最初通常是地名(如“邢”、“共”、“盧氏”),表明這是由哪個城邑或地區(qū)鑄造發(fā)行的,這本身就是一種信用擔保。 b. 出現(xiàn)價值單位:后來進一步出現(xiàn)了標明幣值的文字,如“釿”、“寽”等重量單位名稱。這時,貨幣才真正從稱量貨幣向標值貨幣演進。 而這種無文字僅有圓圈紋的布幣,正是處于“稱量貨幣”向“標值貨幣”過渡的最初階段的產(chǎn)物。它的符號功能更偏向于生產(chǎn)端,而非流通端。 在目前尚未查到戰(zhàn)國這種鑄幣的史料的情況下,我只好暫且認同上述解釋是正確的。 總結起來,早期布幣上的圓圈,僅是一種原始的錢幣符號。雖然它們的精確含義已難以完全考證,但學術界普遍認為其主要功能是鑄造過程中的范具標記或作坊標識,而非直接表示幣值。 這些神秘的圓圈,為我們窺見中國古代貨幣起源和令人驚嘆的古人金屬熔煉工藝,鑄幣工藝技術已發(fā)展達到的高度,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證據(jù)。 三. 戰(zhàn)國時其他貨幣的背景與特征 1.時代與國別:這種造型的布幣主要流通于戰(zhàn)國中晚期的魏國、趙國、韓國等三晉地區(qū),以及周邊的周王畿、衛(wèi)國(周朝的姬姓諸侯國,延續(xù)至秦朝初期滅亡)等地。 2.貨幣單位:通常鑄有面文,標明其價值,最常見的單位是“釿”(jīn)。例如“安邑一釿”、“安邑二釿”、“梁一釿”、“梁半釿”等。“釿”既是重量單位,也是貨幣單位。 3.鑄造工藝:相比春秋時期的空首布,平首布更薄、更輕,鑄造工藝也更先進,體現(xiàn)了貨幣的實用化和標準化進程。 4.錢文內容:錢面上的文字多為鑄造地的地名,如“安邑”、“梁”、“蒲坂”、“陰晉”等,是研究戰(zhàn)國時期地理、行政劃分和貨幣經(jīng)濟的重要實物資料。 四、與其他布幣的對比 為了更好地理解它的特點,可以對比一下其他類型的布幣: ![]() 五、收藏價值要素 1.稀缺性: 據(jù)DeepSeeK大數(shù)據(jù)查詢的結果述,此幣存世量不足百枚(博物館藏約30枚,民間流傳約50枚) 據(jù)DeepSeeK述: “ 2019年洛陽出土窖藏中發(fā)現(xiàn)7枚近年最大批量”。我查詢到當時共出土1883枚空首布和7枚小型平肩空首布,無銘文。 ??但這種平肩空首布并非是本文所述的“平首斧肩刀足布”,是一種誤傳。 2.窖藏背景 品相評定標準: 極美品:紋飾清晰無缺損,原光保留30%以上。 美品:主體完整,可見較清晰的主體紋飾。 普品:有明顯殘缺或嚴重銹蝕 3.市場行情: 戰(zhàn)國時期“平首斧肩刀足布”(人形幣)極為罕見,除戴志強書載的交易記錄外,尚未查見其他交易記錄,處于無品可交易的狀態(tài)。目前拍賣市場常見的是造型奇特的布幣、刀幣等,其價格受品相、存世量、稀缺性等因素影響較大。 以下為部分戰(zhàn)國珍品古幣的參考價格: ①戰(zhàn)國·趙 大型“武陽”背“一兩”三孔布:2010年拍出約352.8萬元。 ②戰(zhàn)國·燕 “安陽”方足布銅范:2010年拍出約224萬元。 ③戰(zhàn)國·韓 “亳百涅”大型銳角布:2010年拍出約117.6萬元。 人形幣并非戰(zhàn)國主流貨幣形制,若為特殊造型(如仿生人形),其價值可能更高。 2023年北京拍賣會成交價:RMB 48,000(極美品單枚) 普通品相市場流通價RMB8,000-15,000 具有特殊紋飾者溢價可達200% 六、鑒定要點 戰(zhàn)國珍品“平頭斧肩刀足布”幣鑒定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① 聽聲音:真品因年代久遠,氧化嚴重,敲擊聲音暗啞無轉音;假幣假幣因材質或工藝問題,聲音尖銳或短促。 ②聞氣味:真品有自然泥土香味,假幣可能有刺鼻化學味。 ③觀銹色:真品戰(zhàn)國形幣多采用青銅,質地細膩光潔,真品銹與錢幣表面融合,銹色自然且層次豐富(如綠銹、褐色銹,紅銹),銹層深入錢幣內部,附著牢固; 假幣常使用現(xiàn)代材料,用酸蝕做舊,銹色浮于表面、顏色鮮艷但易脫落,或為人工偽造。 ④看材質與工藝:真品為青銅鑄造,銅質精良,不含鐵。形制符合戰(zhàn)國風格(如刀幣澆口在刀環(huán)、布幣在首端)。幣邊多帶有鑄造形成的鋸齒狀毛邊。 假幣材質可能為黃銅,工藝粗糙,有翻砂痕跡或人為修整。磨損處可能呈人工打磨的細小沙粒狀,缺乏自然過渡。 ⑤測重量與尺寸:每個朝代的錢幣重量有規(guī)范,戰(zhàn)國形幣的重量相對穩(wěn)定。對比實物重量,約20多克,假幣假幣常因偷工減料導致重量異常;尺寸不符常規(guī)(如刀幣過長)。 ⑥查版別與圖符:真品版別特征明顯,圓圈陰環(huán)深峻,凸圓明顯,中心凹點清晰。圓圈尺寸相符。假幣可能為臆造或模仿常見版式。 ⑦版本差異: 早期版:人形抽象,紋飾粗獷。 晚期版:出現(xiàn)簡化趨勢,重量減輕。 總結 “平首斧肩刀足布”是戰(zhàn)國布幣家族中一個非常經(jīng)典和具有代表性的品類。它的名稱精確地描述了其外形特征: · 平首:區(qū)別于更早的空首布。 · 斧肩:形容其平直方折的肩部。 · 刀足:形容其下方呈弧形刀刃狀的足部。 這樣的戰(zhàn)國幣,是一件非常有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的藏品,是祖國璀璨的遠古文明,淵源歷史長河中留下的青銅鑄幣的遺珠。 它在當年的金屬冶煉工藝,鑄造材質的金屬成份,鑄造背景,鑄造地,鑄造量,鑄造工藝,符號特征及含義,流通及存世數(shù)量等諸多未知的秘密,都是仍值得繼續(xù)深入考證研究的方向,以還原此幣真相。 文末誠謝泉友寄來此罕見古幣,讓老朽在暮年長了見識,有辛能一睹芳容。特賦詩二首以表心贊: 《題戰(zhàn)國平首斧肩刀足布泉》 青銅鑄就斧肩幣, 刀足弧光戰(zhàn)國銘。 莫道方兄已耄耋, 猶攜古制訴曾經(jīng)。 《戰(zhàn)國布泉吟》 青銅淬火鑄奇形,斧刃削肩足似翎。 三晉煙云凝銹色,千年商賈記曾經(jīng)。 方兄不語畫圓圈,深意泉譜難考銘。 莫嘆遺珠蒙土久,今朝掌上現(xiàn)天青。 2025年8月24日撰稿于成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