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有沒有發現,咱們現在的人,不管是中老年人還是年輕人,很多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些小問題,例如:便秘、血壓血脂高、失眠等,其實這些在中醫角度看來,就是經絡不通、臟腑功能失調導致的。 ![]() 我們除了要先自查自己的壞習慣改過來之外,可以找找經絡上的原穴來幫忙,原穴是經絡在手腕、腳踝等關節附近的特定穴位,也是臟腑原氣經過、留止的位置。 ![]() 像黃帝內經里面提到:預防心之疾、刺手少陰之原;預防肺之疾,刺手太陰之原,這幾年的原就是我們說的原穴,今天分享6條經絡上的原穴給大家,每天按揉有效疏通經絡,活絡氣血! 1、太淵穴(肺經)![]() 位置:太淵穴位于手腕前側,緊挨著大魚際下方,橈骨脛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太淵穴作為肺經原穴,也是肺經的源頭,這里是肺經元氣匯集最多的位置。 按揉太淵穴有疏通肺經、順氣平喘的作用,還能幫助產生元氣、補足肺氣,如果肺經出現瘀堵或肺氣不足時,不妨試試堅持按揉太淵穴,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淵穴,兩側都按揉,每次3分鐘,力度不宜過大! 2、神門穴(心經) ![]() 位置:神門穴位于手腕,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神門穴是心經原穴,也是心臟元氣經過和停留的位置,經常按揉可以補心益氣、安神降火,疏通心經,活絡氣血。 中醫認為:神門穴是養心安神第一穴,中午時間段按揉最佳,用左手拇指按揉右手神門穴,垂直向下按揉,以感覺到酸麻脹的感覺為宜,兩手交替按摩3-5分鐘。 3、太白穴(脾經) ![]() 位置:太白穴位于腳內側靠邊緣的地方,第一拓骨小頭后下方凹陷處,太白穴是脾經原穴,脾經的經氣大都匯聚在這里,是經氣旺盛之處。 按揉此處能疏通整條脾經,加強脾胃運化,相當于給脾臟補充經氣和能量,按揉太白穴時時,力度應勻速讓力度慢慢滲入,早上起床按揉最佳,以有酸痛感為佳,每次點揉3-5分鐘。 4、太沖穴(肝經) ![]() 位置:太沖穴位于足背上,在大腳趾和二腳趾中間凹陷處,太沖穴為肝經原穴,是氣血匯聚的部位,它能調暢肝氣肝血,可以疏肝理氣、滋陰補血。 方法:用大拇指輕按揉太沖穴,可以適當施加力度,以感覺到酸脹痛感,順時針方向按揉,每次3-5分鐘,每晚21:00按揉最佳。 5、太溪穴(腎經) ![]() 位置:太溪穴位于內踝尖和跟腱中的凹陷處,太溪穴是腎經原穴,也是身體的能量源泉,它對于腎臟有雙向調節的作用,腎虛時,能補充腎氣;腎火過旺時,能清熱降火,每天下午17:00-19:00這個時間點按最佳,每次點按至少5分鐘,早晚都可以點按一次。 6、合谷穴(大腸經) ![]() 位置:合谷穴位于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合谷穴是大腸經原穴,大腸經氣血匯聚于此。 經常按揉合谷穴幫助恢復大腸經氣血運行,分泌腸道潤滑津液、加強蠕動,緩解胃腸方面多種問題,用大拇指輕按壓合谷穴,每次按壓3-5分鐘,每天可多次按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