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讀書筆記模板,是在別人提供的模板基礎上,在自己做讀書筆記的過程中逐步調(diào)整來的。用著感覺還不錯。 總體上分四個部分。截圖是我讀狄更斯的《荒涼山莊》時的筆記。 基礎信息 第一部分是書的基礎信息,包括書名、作者、出版社,作者簡介、內(nèi)容簡介等等。這些一般從豆瓣或者書的版權頁上就能copy到。 ![]() 章節(jié)摘錄 第二部分是章節(jié)摘錄,是讀書過程中對比較感興趣、有價值、想吐槽的內(nèi)容的摘錄,并附上一點自己的想法。 ![]() 分類整理 第三部分是分類整理。如果說“章節(jié)摘錄”是“經(jīng)線”,那么“分類整理”就是“緯線”,把書中分散在各章節(jié)的內(nèi)容、知識分門別類單獨整理出來。例如小說的人物表,歷史書的年表、大事表,科普書的知識體系,“方法論”的工具模型,等等。此外,與本書有關的背景信息、延展閱讀,我也會收集到這一部分里。 ![]() 讀后與評價 第四部分是讀后與評價。讀后是自己的收獲,從中學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最想吐槽什么,等等。評價是如果向別人介紹這本書,我會說什么:文筆優(yōu)美?邏輯縝密?觀點新穎?等等。 ![]() 結(jié)合這套讀書筆記,書可以讀得很細致、很深入。我也的確借助這個方法,讀完一本書很長時間后,還能對書里的內(nèi)容記憶猶新。這事兒請容我小小得意一下。 不過,這樣讀書太消耗時間和精力,尤其需要大塊時間,不太容易利用碎片時間來讀書。尤其是分類整理和讀后與評價這兩部分,幾乎相當于把書再讀一遍、用自己的思維和語言重新整理一遍。這也導致我讀書非常慢。所以有些打發(fā)時間、輕松休閑的書,我就不這么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