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處暑,恰逢周末,06:48,宣化走起。 雖五點起床,因一路濃云暗色,肉夾饃墊肚,很容易昏睡,下車時也就精神飽滿了。 宣化北站(新建),淡灰的墻,紅的頂,紅的柱、紅的框、紅色的宣傳畫,簡潔的構圖,令人耳目一新。 按部就班,上出租,第一站宣化科技職業學院東校區,尋五龍壁。 司機圖快,繞東城墻外。小道野徑,裸露的夯土城墻,綠草依形而生。待過定安門游園標志,嘆定安門殘痕時,已入城。 校門口,替司機歸還學生的身份證后,因校內修路,被拒參觀,遺憾離開。 ![]() 轉身行至清遠樓(鐘樓),樓下券洞車轍深痕、樓上磚墻青苔紅瓦,東迎定安門,西向大新門,南見鎮朔樓(鼓樓),直連拱極樓(昌平門),北對廣靈門。登斯樓,望四方,房屋街道,一覽無余,難有“白云千載空悠悠”之嘆。 ![]() 鎮朔樓臺階平緩,拾階而上,不見大鼓,唯有“神京屏翰”,遺留著皇恩浩蕩。 下鎮朔樓,西隅又早點,油條豆腐腦,油條很厚實,豆腐腦有淡淡的焦香,混合著胡椒粉的味道。 ![]() 早點攤旁邊,就是時恩寺,院外玄奘持杖而立,紅墻灰瓦,院內幾間屋子合圍,古樸而簡潔,香客蕓蕓,有師傅在做早課,男女弟子林立。 ![]() 出時恩寺,到若瑟修女院,青磚紅磚搭建的密密實實,不得入內,也無縫隙可探究一番。于是,跳過“朝陽樓飯莊”午飯,路過得月樓賓館,賞玩九龍壁,至“察哈爾省民主政府舊址”文保碑打卡后,進入宣化博物館。 ![]() 宣化博物館,在察哈爾省民主政府舊址,第一進院落,左手為第一展廳,其他展廳順時針而行。 展覽從千年古城說起,以出土文物為脈絡,展示其古代歷史,逐漸到民國,再到建國… … 其中引起我們關注的有: 戰國青銅提梁壺,還殘留著當時釀造的白酒,青綠色透明的液體,穿越千年,遺有留香。 遼代的三彩六出口折沿盆、清代的黃釉綠彩龍紋大碗,帽架和梅瓶,奢侈尊貴,流彩溢光。 明代桶形鐵鎖,厚重而沉穩,默默的表達著“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展館不大,簡單的瀏覽,也就30分鐘。出來時,小雨漸大,打傘而行。 ![]() 博物館隔壁,就是天主堂,寬大的廣場,標準的哥特式建筑,幾經浩劫,依舊華麗。巧遇教徒活動,靜靜地感受一番,順便歇歇腿腳,悄悄地從側門退出。 ![]() 11:10分,步行至張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學,正開學,隨興奮的家長和昂然的孩子進入。打卡直隸省立第十六中學學校禮堂,知曉平民教育家-李大本先生,學校的創建者。 ![]() 出學校,時間富裕,決定步行“京張鐵路-宣化火車站”。 撐傘沐雨,悠然向南。瀏覽著街道兩旁的花鳥,閱讀著矮矮的店鋪,偶爾躲閃著來往的車,繞水尋路不誤街頭覓食。 過涼粉店,紙曰:家中有事,休息幾日。 遇“饌玉小館”,因“餡餅”入內,卻發現老板,是個懂得雅趣,炊得鮮味,識得人情之人,頗有大隱隱于市之態。 ![]() 飽飯后,“過”拱極樓,“出”昌平門,大街南行,兩側是現代的店鋪,匆匆而過,到宣化南站。 車站廣場東,一排舊房,無路可行;西,有地下通道,可到鐵道對面,依然無路可入。返回到售票廳,詢問,知曉,文保碑在一站臺。于是,買宣化-張家口火車票,休息等待。檢票后,上二站臺遠拍,完成打卡。在車站逗留約一小時有余。 ![]() 出車站,沿車站西街步行,巧遇“鐘樓啤酒”,曾經風靡一時,也是青春的記憶了。 到豆腐市街,窄窄細細的小巷,沿墻種了各式各樣的植物:牽牛、洋姜、玉米、紫蘇…,還有羅勒,彌漫著薄荷般的清香。 有“一等功臣之家”,大片的綠藤構建了通道,幽靜而雅致,肅然起敬。 訪立化寺塔不得,至西城垣-大新門,城樓關閉。 此時下午三點,決定沿西城墻邊小路,北上,步行回宣化北站。 小路,磚鋪,與大路間有樹木草叢,自然的形成一道屏障,隔離了城市的喧囂。行走其中,猶如森林網吧。偶爾有小徑通向大路,萬柳公園就在大路西,被高大的柳樹遮掩,不得見真顏。 行至西北角,執著于美景,拋棄導航,詢問路人,沿北墻東行。 雨稀稀拉拉,合傘著帽行。有森林蘋果紅艷,有華山松蔥綠,有麻雀驚飛,有水珠散落,有行人偶過…… 到高遠門,正北橋下過,即見宣化北站。此時,15:50。 ![]() 進站,改簽,買零食,打熱水,手機充電,長椅休憩。 18:20,雨霽,夕陽穿云,檢票登車,沉睡。 21:00,進家門。 ![]() AI古詩曰: 細雨時疏時復收,宣化古城今昔游。 時恩寺塔云中隱,殘垣城堞土里幽。 清遠樓懸千秋月,鎮朔門鎖萬古愁。 拱極樓前風過耳,天主堂外鐘聲柔。 九龍壁畔生逸興,民主政府舊址留。 十六中學禮堂寂,火車站臺歲月流。 立化寺塔斜陽里,滿城煙柳淡淡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