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西漢時期的云南有過若干小方國,如滇中的“滇”、滇東黔西的“夜郎”、滇西南的“雟、昆明”、滇西北的“徙、筰、都”滇東南的“句町”等。進入東漢后,這些小方國基本都消失了,然而在滇西南地區卻突然又冒出了一個新的古國——哀牢。 哀牢印象 哀牢國,大約形成于公元前五世紀初(戰國時期),開國君主為“詔隆”(漢譯“九隆”)。從史籍上看,哀牢國除了哀牢王之外,還有77個王,說明有78個部落,這些部落以“勐掌”(象邦)為中心組成部落聯盟,“勐掌”(位于保山盆地)因此被其它小邦稱作“勐達光”(中心國),“勐掌”君王則被其它君王稱作“哀牢”(老大哥)。這個聯盟國家被同時期的漢文典籍記作“哀牢國”,傣文典籍記作“勐達光”。 哀牢國繁榮于秦-西漢時期,最鼎盛時期人口55萬余人,東起哀牢山脈,西至緬北敏金山,南達西雙版納南鏡,北達喜馬拉雅山南麓,可謂國土遼闊,國力強大。疆域包括今中國云南省怒江州、大理州、普洱市、西雙版納州、臨滄市、保山市、德宏州、玉溪市西端、紅河州西部,緬甸撣邦、克欽邦、實皆省東北部、曼德勒省北部,老撾豐沙里省、瑯南塔省、博喬省、烏多姆賽省,越南萊州省、奠邊省。 哀牢先祖九隆的傳說 古哀牢國,也稱為龍之國,這來源于傣族的一個神話傳說。《華陽國志·南中志》里面講述了哀牢王先祖九隆的神話故事。九隆的時代至少當到約公元前370年的東周周顯王時期,即戰國中期。 相傳,九隆的母親沙壹居住在哀牢山下,捕魚時碰到一段沉木而后懷孕(天人感應),生下十個兒子。其后沉木化龍,從水中現身,問沙壹:“你為我生的兒子們在哪里?”十子中九子皆驚走,獨留十子,背朝龍而坐,被龍舔舐。在他母親部落的語言里,“背”為九,“坐”為隆,所以小兒子得名九隆,長大后因為這段奇遇被兄長們推舉為哀牢王。九隆十兄弟和哀牢山下另一家的十姊妹結婚,后代繁衍生息,散居溪谷,成為哀牢族。這十人的后代“皆刻畫其身,象龍紋,衣皆著尾”。 古哀牢人的社會生活 從《華陽國志·南中志》里記載的哀牢王先祖九隆的故事我們可以大致得到一下幾點: 一、哀牢國的圖騰是”龍“,龍圖騰崇拜是中原文化的特征; 二、沙壹有感而生子,這是母系社會的殘留,只要歷史久遠的民族均有母系社會的特征; 三、哀牢國第一位國王九隆的王位是具有神性的龍授予的,因此具有無上的合法性,這就是歷史上常常可見的所謂君權神授。 四、“皆刻畫其身,象龍文,衣皆著尾”,這是“哀牢人”的生活習性。 具體而言,哀牢人有三個特征;紋身,衣著尾,還有穿鼻儋耳。 紋身紋身源于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為百濮、百越、氐羌各族共有。關于“文身”的起源,各有各的說法。一種說法是紋上魚鱗花紋后,不受魚的攻擊;另一種說法是以“刺紋”代替“死亡”。就像周朝的亶公有意讓三子季歷繼承大位,季歷的二位哥哥太伯與仲雍“斷發文身”,跑了出去。“斷發文身”就是一種“死亡儀式”,宣告自己不在人間。 衣著尾所謂衣尾,是指衣服后有下擺,這可能源自原始人的“動物崇拜",他們認為動物的神奇力量源自尾巴,當用動物皮做衣服時會保留動物的尾巴,或者直接在人背后拴系動物之尾。 還有“貫頭衣”,就是用整張布拼接而成,從頭穿下到膝蓋,全身沒有袖子,穿在身上不但涼爽,而且方便洗澡”,如下圖: 貫頭衣,是人類早期服裝,相當原始。但與同時代的中原服飾明顯不同。 穿鼻儋耳穿鼻即穿透鼻中膈,并會裝飾一些金屬環、竹蔑環或竹棍等,既像鳥喙上對稱的鼻孔,又像穿孔的牛鼻,這是牛耕民族的特征。 儋耳即是耳垂,《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有“九疑、蒼梧以南至儋耳者,與江南大同俗,而揚越(長江中游以南的越族)多焉”,可知“儋耳”原是越人的風俗”。《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也載有“哀牢人皆穿鼻儋耳"。《華陽國志·南中志》又記“夷人(昆明)大種曰昆,小種曰叟,皆曲頭、木耳、環鐵、裹結。” 看來“穿鼻儋耳”應當是部落首領或者巫者的裝飾,以夸張的裝飾顯得自己地位的一種手段。 哀牢國與中土的關系 在提及古代哀牢國的哀牢山時候,也需要提到哀牢國與哀牢山處在的云南。 云南在古代是少數民族部落林立與雜居之地,由于文化落后,中原王朝史書都稱為“西南夷”。“哀牢夷”有著龐雜的部落支系,由濮、越、氐羌、昆明幾個主要部族相互融合形成,以如今的勐(měng)掌(保山一帶)的怒江中下游區域為活動中心。 根據史料,在東漢初年之前,哀牢與內陸中央王朝都沒正式交往。西漢時期,漢武帝開疆拓土,中原王朝領土不斷擴張,漢族文化傳到哀牢國,也促進了哀牢國生產力的發展。在公元前一世紀中前期的漢宣帝時代,哀牢國處在新的興盛時代。 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年),哀牢國王攻擊鹿茤,期間出現了“神助鹿茤”的事件,這個事件直接引發了哀牢歸附東漢王朝。在東漢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國王柳貌,率領哀牢國77屬邑、 5萬多戶、55萬余人舉國歸附東漢王朝。漢明帝在哀牢國之地置哀牢、博南二縣,并和益州西部六縣一道設置永昌郡(來源于《后漢書》記載)。 哀牢的歸順更是令朝廷上下欣喜若狂,“綏哀牢,開永昌,……皇歡浹,群臣醉”,中國的西南邊境從此也就大致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