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我到嘉興看浙江省連環畫展。嘉興美術館展出了200多部新作,都是新一代畫家、美院在讀研究生、美術老師以及相關行業工作者完成,有一則短篇《小人書迷蹤》讓我印象深刻。 很少見到有人用連環畫來講述自己買連環畫的經歷,《北行記》記錄的是創作采風過程,而身為讀者的李毅,他曾經和連環畫有怎樣的羈絆和故事呢? 《小人書迷蹤》,李毅(杭州)編繪,畫稿尺寸:36cmx28cmx11。 ![]() 小人書,可不就是一代人的“掌中寶”?李毅用的是漫畫卡通造型,工具應該用毛筆,也可以說是連環漫畫。 ![]() 《后西游記》連環畫是1984年發行的,故事大概發生在80年代中期,當時父母到外地出差,買連環畫當伴手禮送孩子,是很常見的。 《后西游記》說的是唐僧取得真經后若干年,有些和尚妖言惑眾,曲解真經,迷惑世人,遂有齊天小圣孫履真護送唐半偈二刷西天路,求取“真解”。這次西天項目負責人是唐僧和悟空,在他們的引導下,新團隊建立,踏上旅途,一路上遇到妖魔,武打較少,探討佛理哲理較多。當時同題材連環畫有好幾種,浙江美術那套最有名,戴宏海做封面設計,徐有武畫了好幾冊,流傳很廣。 小時候在古董市場,小歪纏著老爸買過一本《重赴西天》,花了足足兩元錢,當時花兩元錢肉疼程度堪比今天200元。首次接觸這類續集,我很激動,原來名著后傳也不都是狗尾續貂,故事好看,畫得也精彩,封面也漂亮,里面端坐參禪的老頭悟空的形象讓人耳目一新,只是不知道全集怎么買。 ![]() 后西游記封面書影 我們繼續看《小人書迷蹤》,“我”發現這套爸爸給他買的書,缺了第一冊。 ![]() 李毅說的《齊天小圣》,交代了孫履真從花果山蹦出來,得孫悟空傳授秘法,有了神通,也去龍宮、天宮鬧了一陣。 ![]() 缺失的《齊天小圣》讓“我”耿耿于懷,直到一次到姑姑家,發現鄰居開的小店里有賣這套書! ![]() 隔著玻璃柜臺看新書,真是賞心悅目,“我”圓溜溜的眼珠子透露出驚喜。 盒裝套書,只看盒面吸引力不夠,店主就從中拿出一冊出來當樣本欣賞。 小歪對這套書外盒的樣子沒啥印象,只見過一種長條狀的。 ![]() 《后西游記》套書外盒 ![]() 李毅用了很多云霧,把回憶和連環畫神話故事那種虛幻融入到畫面中。這時候遇到了一位也是出差買書的家長。 ![]() ![]() “叔叔,最好數一數”(別謝我我是紅領巾),老板娘少給的那本是無心還是有意? ![]() 這些老板娘背后噴涌而出的邪魔,和后西游記旅途中遇到的還真有些相似,將“我”吞沒。人類心中的魔鬼,古往今來,永不消逝,三藏真經真解都無法驅除。 ![]() ![]() 因為“我”做的好事,姑姑得罪了鄰居,以后再也沒能去她店里。 ![]() ![]() 這組短篇不過是童年的一個遺憾,故事雖小,卻也奇幻有趣,有點魔幻現實主義,不過正是有所缺,才有了《小人書迷蹤》的所得。《齊天小圣》可以從孔夫子買回來,而充滿幻想和憧憬的童年,再也回不來了。 ![]() ![]() ![]() ![]() 李毅,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現任杭州師范大學文創學院動畫系教師。曾在《文匯報》《解放日報》發表多篇文章。動畫、插畫作品曾入選中國(杭州)國際青年插畫漫畫雙年展、全國插畫藝術展等多個國內外展賽獎項。 “時代故事并不局限于時代劇,它也可以是古裝劇、科幻片或魔幻題材,關鍵在于能否反映出這個時代人們關心的問題、展示這個時代人們的心理特點。這要求創作者必須對時代有細致的觀察力,尤其是對自己所處環境的的深刻反思……每一部作品,只要它有明確的目標觀眾群體,其實都是在探索創作與時代的關系。每一個影片都是創作者對觀眾的“傾述”,這種“傾述”應該是真誠的,就像朋友間的聊天一樣坦誠并觸動人心,而不是商業利益至上。避免使用陳詞濫調、空洞的套話或諂媚的言辭,這樣作品才能真實地反映時代精神,與觀眾產生共鳴。” 根據上述李毅老師接受采訪談到的觀點,我認為他是身體力行做到了,這也是為什么在200多部作品中,即使《小人書尋蹤》沒有獲得學術提名,我還是最喜歡它,比起那些生硬的歌頌,它很真誠地傳遞了情感。 歡迎喜歡連環畫等傳統藝術的朋友掃碼進群~(純聊天,書販勿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