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開學工作部署會,校長講話:從“開局跑”到“全年贏”,新學期我們怎么干?各位老師、各位同仁: 大家好! 在這個桂香滿園、萬象更新的初秋時節,我們再次相聚,吹響了新學期的“集結號”。站在2025年下半程的起點,我更愿意把今天這場工作會,看作一場“喚醒會”?“鼓勁會”?“落地會”。喚醒大家對崗位的敏感度,鼓勁我們向前沖的動力,也讓我們每一位干部、教師心里更明確:這個學期,我們具體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 今天我不想過多復述文件精神和指標要求,而是希望圍繞一個關鍵詞跟大家展開這次開學動員:“干”。我們常說“謀劃靠前、執行要實”,但“實”就體現在“干”的質量上。2025年秋季這個學期,怎么干,才算干出了質量、干出了變化?我想從三個角度和大家做交流: 一、從“聽安排”到“能破題”:干出思路,才有主動權過去我們開會布置任務,有些老師或干部一聽“任務”,腦子里立刻冒出五個字:落實、執行、填表、反饋、等考核。其實真正高質量的執行,不是“聽著干”,而是“想著干”?“盯著干”?“沖著問題干”。 所以第一件事,我們要練的是——破題的本事。我們目前面對的不是“工作有沒有”,而是“效果好不好”?“教師愿不愿意做”?“學生得沒得到實惠”。大家要學會用破題的思維來干教育: · 上級推“雙減”,我們不該只把作業減少,而要想:怎樣把課堂效率提上來?怎樣通過課堂診斷,真正實現提質? · 上級強調“新課標”,我們不該只關注知識點調整,而要想:核心素養怎么落到具體課型?教學方式怎么從“講授”為主轉向“任務為核”? · 推家校社協同育人,不能只是發通知拉微信群,而要想:家長到底能在哪些環節“育”?怎么讓協同變成真實支持? 我們很多工作表面看起來“動作很大”,但一線老師、學生、家長沒感受到變化,歸根結底就是沒有真正“破題”。 所以,今年開學的第一個信號就是:誰能把問題講清楚,誰就能找到答案;誰能先看見痛點,誰就能領先一步。 二、從“重布置”到“抓過程”:干在過程,才能穩住底盤有些同志工作報告一堆計劃,但執行起來總出偏差:不是忘了安排、就是落實疲軟、或是虎頭蛇尾。 說到底,是因為“過程缺位”。干工作不是“發一個通知就算部署”,更不是“搞一次檢查就算落實”。 今年秋季,我們要特別強調:“過程管理、過程支持、過程矯正”三位一體。 比如教師培訓:· 不是上完一場講座、發完一次PPT就結束,而要建立“應用跟蹤機制”。講完怎么用?哪些教師落地了?有沒有復盤反思?這些都要有評估。 · 不僅要請來“專家講”,更要發動“本校講”。校內互研、骨干引領,比外請專家講空洞理論更有用。 比如課堂改革:· 教研組不能只安排任務,而是要走進課堂,看課堂結構有沒有優化,學生參與度有沒有提升,板書設計是否支撐思維發展。 · 教師個人要形成“備課—上課—反思—研討—再改進”的閉環流程,不能每次都“即興式”地臨場發揮。 比如學生管理:· 德育不能只靠班主任扛,整個年級組要聯動發力,教務、德育、心理、家校各線條要形成“網狀機制”。 · 學生行為習慣不是靠“喊口號”改變的,要靠持續關注、點對點幫扶和多元評價體系來調整和鞏固。 所以,這學期我們要統一一個認知:不是把事情做了就好,而是要把事情“做對”,把過程“做深”。 三、從“要結果”到“盯改變”:干出變化,才能贏得信任我們干教育,最終是為了什么?是為了看到孩子真正成長,老師真正發展,家長真正認同,社會真正滿意。 我希望這個學期,我們每個部門、每位教師都盯住兩個字:“變化”。 ……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