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今天,關于 “普通家庭的孩子是否該上大學” 的爭論從未停歇。有人說 “大學生一畢業(yè)就失業(yè)”,有人覺得 “大學知識與社會脫節(jié),讀了也是浪費時間和錢”,但在我看來,哪怕是大專,對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依然是性價比極高的選擇。 高考,作為中國現(xiàn)階段在有限資源下能實現(xiàn)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從未失去它的重量。對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沒有深厚的家庭背景,沒有強大的社會資源,高考就像一座相對平等的橋梁,讓他們有機會和來自不同背景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或許有人會說大學擴招后,大學生的 “含金量” 不如從前,但我們必須承認,學歷依然是社會篩選人才的重要門檻。當你拿著大專或本科文憑時,至少擁有了叩開許多行業(yè)大門的資格,而沒有這份文憑,可能連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都沒有。 更重要的是,上大學幾乎是普通家庭孩子跨越階層的最可靠途徑。現(xiàn)實中,階層固化的趨勢客觀存在,而教育是打破這種固化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大學不僅傳授知識,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人的思維方式、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在大學里,你會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了解不同的價值觀,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這些能力的提升,會讓你在未來的人生中擁有更強的適應力和競爭力,有機會擺脫原生家庭的局限,走向更高的平臺。那些說 “讀大學沒用” 的人,或許沒看到許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正是通過大學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 從農(nóng)村走進城市,從體力勞動轉向腦力工作,從低收入群體邁入中等收入行列。 大學的人脈資源,也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對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他們的社交圈原本可能局限于家鄉(xiāng)的小鎮(zhèn)或縣城,而大學則將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匯聚在一起。這些同學有著不同的成長背景、思維方式和人生規(guī)劃,他們會成為你未來人生中潛在的合作伙伴、朋友甚至貴人。或許有人覺得這種 “人脈論” 太功利,但不可否認,良好的同學關系能為你打開更多扇窗。當你遇到困難時,同學的一句建議、一個機會,可能就會讓你柳暗花明。這種跨越地域的人脈網(wǎng)絡,是沒上過大學的人很難輕易獲得的。 上大學還能給你多一份選擇權,讓人生更從容。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可能早早進入社會從事體力勞動或重復性工作,選擇面相對狹窄,一旦行業(yè)遭遇波動,很容易陷入被動。而讀過大學的人,即便畢業(yè)后暫時沒找到理想的工作,也能有更多的試錯空間 —— 可以選擇繼續(xù)深造提升學歷,可以考公、考編尋求穩(wěn)定,也可以嘗試不同的職業(yè)領域。這份選擇權,能讓你在面對人生岔路口時,少一些焦慮,多一些底氣。當然,我們不否認大學教育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分專業(yè)與社會需求脫節(jié),部分學生畢業(yè)后確實面臨就業(yè)壓力,但這并非否定上大學價值的理由。問題不在于 “上大學” 本身,而在于如何利用大學時光。在大學里,主動參與社會實踐,積極提升專業(yè)技能,拓展認知邊界,才能讓自己更好地銜接社會。 對于剛剛走出高考考場的普通家庭孩子來說,一切都還來得及。別被 “讀書無用論” 迷惑,也別因暫時的困難退縮。上大學或許不能保證你一定會成功,但它能給你更多的可能,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穩(wěn)、更遠。對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這不僅是一段學習經(jīng)歷,更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值得全力以赴去把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