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說法:吃一個蛋,少一個難 ![]() 第一: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 俗話說:“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意思是說母親在世時,是不能過生日的,哪怕你已經成家立業,在母親眼里也是個孩子,而孩子的生日也是母親的難日,為了表達自己的孝心,是不能過生日的。“父在不留須”說得是父親在世時,兒子就應該以父親為尊,做事要聽從父親的主意。 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說法已經跟不上時代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子女們應該抽出時間來,多陪陪父母是根本,自己過不過生日,不必太拘泥。 第二:過九不過十 俗話說:“生日過九不過十”,這是什么意思呢?古人認為逢整十的年齡,不宜過生日,而要提前一年,這就是“過九不過十”。比如:60歲、70歲的大壽,要在59歲、69歲過,也就是提前一年。 在古代,一般整十的年齡過壽,稱為大壽,應該隆重的慶祝生日,那么古人為什么要把生日改為提前一年呢? 其實,古人認為“九”字同“久”字的讀音相同,有“長長久久”之意,所以選有九的日子比較吉利。而“十”和“逝”字讀音比較接近,為了討個吉利,把生日提前一年,也是孝道的一種表達方式。 ![]() 第三:六十之前不過壽 過壽,就是給年齡大的人過生日,那么什么年齡才能過壽呢?民間有“六十之前不過壽”的說法,這是為什么呢? 在民間,五十歲被稱為“百折半”,就是一百歲的一半,民間認為百歲才過了一半,不能言“壽”,“壽”有“老”的意思,五十歲不應該算老,所以五十歲不能過生日。但是“人活七十古來稀”,活七十歲的人比較少,便以六十歲為老,開始“過壽”。所以六十歲開始,老人一般每年都會過壽,平常曰壽,整十為大壽,過壽不終斷,以示對老人的孝敬。 第四:人瑞生日不張揚 人瑞指的是百歲老人,年紀上了百歲的老人,一般都是德高望重之人,所以稱為人瑞。 相傳古代有一位長壽的老人叫彭祖,傳說彭祖活了八百多歲。在彭祖八百多歲的時候,一天,彭祖看到一個人在河邊洗木炭,只見這個人把黑色的木炭竟然洗成了白色,彭祖哈哈大笑道:“我活了800多歲,還沒聽過木炭可以洗成白色的”。話音剛落,洗木炭的人也大笑起來,原來那人正在尋找彭祖的鬼差,可是一直找不到彭祖,如今彭祖自己承認了,便把彭祖帶去了閻王處。 這個故事越傳越廣,于是一些老人每逢過生日,都十分低調,不去張揚。 第五:一年不過兩次生日 隨著社會的進步,一部分人已經不再去按傳統農歷過生日了,而是結合了公歷。甚至有些人一年過兩次生日。 古人認為一年過兩次生日等于加速了年齡的增長,縮短了壽命,是不吉利的事情。當然這只是古代某些地方的民俗,不能所有都照搬。 ![]() 第六:特殊日子不過生日 民間還有一些特殊日子,古人認為是不宜過生日的。例如:五月五日又稱“五毒日”,是五種毒蟲的節日,這天出生是不宜過生日的;七月十五中元節,又稱“鬼節”,人們比較忌諱這天過生日等等。 第七:73 84歲不過壽。 對于絕大多數老年人來講,他們都對七十三和八十四這兩個年齡段特別恐懼,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就是因為七十三和八十四被稱為老年人兩道坎,只要這兩道坎邁過去之后才會健康長壽。很多人都納悶,為什么這么多的年齡段,偏偏要選擇七十三和八十四歲,其實這除了與孔子和孟子離世的時間相對應,還有深層的命理規律在。 ![]() ![]() 年輕人流行的過生日絕配:長壽面+雞蛋 老人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