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其一生曾多次書寫《千字文》,此卷是他以楷書和草書并例書寫的一卷《真草千字文》,在以前真書就是楷書的意思,此卷書法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方便我們學草書時省去注釋的功夫,方便草書入門學習使用,其用筆之精妙,結體之嚴謹,章法之和諧,無一不體現出趙孟頫對書法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藝。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此卷在歷史流傳中也有多個版本存在,現在主要的有兩版分別存于故宮和上海博物館之中,兩版從外形到用法都差得挺多。故宮本是 25 開半冊頁(每開 24.7×25 厘米),真草上下排列,適合案頭逐字揣摩,新手臨習佳選。冊頁有趙孟頫自印及歷代鑒藏印,流傳清晰,十分珍貴。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上博本則是烏絲欄手卷,需從右往左展開,真草連綿,顯書法流動感與氣勢。卷尾有 “子昂” 落款及無損印章,可證為其早年作,盡顯長篇書寫功力。 至于此作是他哪一時期所作的,因兩本均無署明年款,所以學者們都從他的印章和書風來入手觀察,他們認為此印章是屬于1295-1301 年的 “無損期”,所以猜測是在他的書風過渡的關鍵階段時期,同時其書風又感覺與他大德四年所作的《洛神幅》有點相近,所以此作應該可能也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其主豎畫仍帶纖細之感,結字雖擺脫早期 “娃娃體”,顯露出早年向成熟期過渡的特征。趙孟頫一生臨習智永《真草千字文》數百次,而此作更是刻意模仿智永的典范,用筆、結體力求神形兼備。 但他并非一味復刻,而是融入文人審美,讓書法更顯秀逸雅致,草書處理也更具動感。這種 “復古求新” 的理念,不僅讓晉唐書法傳統在元代得以延續,更開創了 “趙體” 書風,引領元代書壇擺脫南宋萎靡之氣。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他此帖其用筆很是精妙,結體更是嚴謹,雖為兩種書體同時書寫,但其章法更是和諧。整幅作品的布局更是看著就舒服,處處都能看出趙孟頫對書法的懂行和手上的硬功夫。 先看楷書部分,他筆下的字個個端正秀氣,就像把漢字的 “骨架” 搭得特別規整。明明是規規矩矩的楷書,卻沒半點呆板,反而像站得端正又帶著笑意的人,讓人看著心里踏實又舒服。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再看草書部分,畫風一下子活了起來。線條跑得又快又順,像流水一樣連貫。每一筆都有章法,不是隨便亂涂,哪怕筆畫連在一起,也能看清字的模樣,既透著草書的自在,又沒丟了書法的規矩。 最妙的是楷書和草書穿插著來,兩種風格互相襯著。楷書的穩當,剛好托住了草書的靈動;草書的活泛,又給楷書添了些生氣。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趙孟頫他還有一部以行書寫就的《行書千字文》可以點這個標題跳轉查看他的行書版的千字文,如果你剛好也是趙體愛好者,那你可真是有福了,完全可以從他的楷書學起,到行書到草書都能很方便的找到他的字帖,尤其是這個千字文。 |
|
來自: 修行者千福 > 《書法美術攝影等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