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孩子旅行:在富春江看兩岸千年故事 8月19日,出行已經(jīng)四天。為了節(jié)省時間,南京就不留宿,直接往回走。根據(jù)車程,我們打算在富春江住宿。來到富春江,晚飯就在酒店旁的一家烤肉店吃。一家人的隨意和愜意,往往就藏在這不經(jīng)意的行走之間。 晚飯后,兒子有一個整本書共讀的課程。這種線上課的確有它的優(yōu)勢,即隨時隨地只要有網(wǎng)絡就可以進行,還支持回看。課程結束后,雖然錯過了夜游富春江的項目,但我們仍去江邊走了走。夜晚的富春江自有它的風情。一家人當作飯后散步,走上大橋,晚風拂面,格外舒暢。站在橋上望出去,整座縣城盡收眼底——它被稱為“中國最美的縣城”,精致固然是美的,可這樣的美在中國并不少見,為什么偏偏是這里獲得了如此贊譽? ![]() 桐廬,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筆下的《富春山居圖》的“取景地”,有著謝靈運等大詩人在此留下過7000多首詩歌,因此又被稱為中國詩歌之鄉(xiāng)。桐廬還有瑤琳仙境,這是兒時一直在浙江衛(wèi)視天氣預報里播報的景區(qū)。僅僅這些,就已經(jīng)足夠讓這個縣城與眾不同了。然而,此江又有東漢隱士嚴子陵曾經(jīng)在此釣魚,于是又增加了幾分隱士文化的空靈。 總之,這山這水仿佛仙境一般,讓人充滿遐想。 這么一了解,更是對桐廬產生了一分好感。走到橋頭,抬頭看見上面還有景致可尋。我想夜里登山也是不錯的選擇,順著石階拾級而上,果然是一處景——桐君山。在牌坊下,擺攤的攤主正在收拾東西,準備收攤回家。旁邊有一牌子介紹,桐君山登頂只需要8分鐘。我便問兒子,是否要登頂?媽媽選擇山腳歇著,我們開始登山,一路向上一路發(fā)現(xiàn)不錯的景色。 桐君山,因為黃帝期間有一老人在這里采藥,免費為百姓治病。人們問其他姓名,老人笑而不答,只是指了指身后的那棵桐樹。于是,當?shù)匕傩毡惴Q其為桐君老人,這座山就叫桐君山了。這個故事并非虛構,而是有此人的。桐君,便是中藥鼻祖。 很快,就可以登頂。山上可以看見桐廬縣城,更有一種更上一層樓的意境。山上有塔,有廟,有故事。身居富春江畔的人們是有福氣的,晨間、傍晚與家人,或者獨自一人毫不費力登上此山,便有隱身于山中之感。 ![]() 次日,離開桐廬很快就到富陽。我們在孫權故里,聆聽鄉(xiāng)村的童年故事。去時本就來,來時還路過的龍門古鎮(zhèn),果然值得一來。據(jù)說,龍門古鎮(zhèn)是孫權的后代遷居在這里的,在歷史上出了好多人物。我們在孫氏宗祠里的確看到了歷史上很多的進士舉人的匾額。如今,這個村莊基本上沒有什么年輕人,但是古鎮(zhèn)保存得很好。這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 到了村里,整個村莊有小溪環(huán)繞。溪水從龍門山上流下來,炎炎夏日溪水不大,溪水中有不少來回游動的魚兒。兩旁的村民就近下溪水洗衣洗菜。村莊里有大同小異的各種宅院,通往各種宅院的每一條小路都是用石頭鋪成的,似乎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走在這樣的村子里,仿佛就置身于迷宮一樣。這樣的布局,讓我想起了我的家鄉(xiāng)。那也是一個迷人的地方,只可惜再也回不了那個地方。 ![]() 龍門雖在富陽,卻與桐廬富春江一南一被隔江相望。東晉隱士嚴子陵曾經(jīng)到此一游,稱贊“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龍門古鎮(zhèn)因此得名。 在這炎熱的午后,我們逛完了村子的巷弄,就一處小溪邊擺上休閑椅,上一壺茶,看著兒子在小溪里玩水,好不自在。所謂的旅游,對于孩子來說,莫過于這樣的玩耍和嬉戲,這才是他們的最快樂的事情。 離開龍門,打道回府,迎接開學。 |
|
來自: 新用戶9913Bpb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