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五絕《越女詞五首》讀記 (小河西) 此組詩作于開元十三年(725)至十四年間,時李白“東涉溟海”,經金陵、廣陵至越州。 越女詞五首(李白) 長干吳兒女,眉目艷星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 吳兒多白皙,好為蕩舟劇。賣眼擲春心,折花調行客。 耶溪采蓮女,見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東陽素足女,會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墮,白地斷肝腸。 鏡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 【注釋】長干:長干里,金陵地名。《吳都賦》(晉-左思):“長干延屬。”劉逵注:“建鄴南五里有山岡,其間平地,吏民雜居,號長干。中有大長干、小長干,皆相連。大長干在越城東,小長干在越城西。地有長短,故號大小長干。” 屐:木底鞋;泛稱鞋。《晉書-五行志上》:“初作屐者,婦人頭圓,男子頭方。圓者順之義,所以別男女也。至太康初,婦人屐乃頭方,與男無別。”《顏氏家訓-勉學》:“駕長檐車,跟高齒屐。” 鴉頭襪:指拇趾與其他四趾分開的襪子。《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宋-姜夔):“籠鞋淺出鴉頭襪,知是凌波縹渺身。”吳無聞注:“鴉頭襪,女子歧頭襪。” 蕩舟:簸蕩船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蔡女為桓公妻,桓公與之乘舟,夫人蕩舟,桓公大懼。” 劇:游戲。《長干行》(李白):“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賣眼:以眼波媚人。《冬歌》(梁-蕭衍):“賣眼拂長袖,含笑留上客。” 耶溪:若耶溪。源出會稽縣。【《太平寰宇記》卷96越州會稽縣:“若耶溪在縣東南二十八里。” 東陽:唐婺州東陽縣。【《元和郡縣圖志》卷26:“婺州,東陽。上。秦屬會稽郡。……孫皓始分會稽置東陽郡。陳武帝置縉州。……武德四年討平李子通,置婺州。……正北微東至越州三百九十。……管縣七:金華,義烏,永康,東陽,蘭溪,武義,浦陽。……東陽縣,望。西至州一百五十里。”】《東陽溪中贈答詩二首》(南朝宋-謝靈運):“可憐誰家婦,緣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間,迢迢不可得。可憐誰家郎,緣流乘素舸。但問情若為,月就云中墮。” 素舸:不加裝飾的船。《東陽溪中贈答》(南朝宋-謝靈運):“可憐誰家郎,緣流乘素舸。” 白地:空地。此指灑滿月光的地面。 鏡湖:一名鑒湖。【《元和郡縣圖志》卷26越州會稽縣:“鏡湖,后漢永和五年太守馬臻創立,在會稽、山陰兩縣界。……是塘周回三百一十里,溉田九千頃。”】 【詩意串述】此組詩其一吳女相貌及穿著。金陵長干里吳地女子,眉目清秀,嬌艷如月。(眉若彎月,眼若星明。)不穿襪子腳踏木屐,木屐上光腳細白如霜。其二寫吳女喜好。吳地女子皮膚白皙,特別喜歡蕩舟游戲。常拋媚眼,投送春心,折來鮮花嘲弄行客。其三寫越地采蓮女。若耶溪中采蓮女,見到行客便唱著船歌劃船返回。嘻笑著藏入荷花深處,假裝怕羞不再出來。其四寫越地情侶。東陽有個光腳女子,會稽有個劃船兒郎。他們望著高懸的明月,在灑滿月光的空地上愁斷肝腸。(望月相思。此詩似從謝靈運詩化出。)其五寫鏡湖女子。鏡湖水清明如月,耶溪女潔白如雪。清新妝扮在清澈水波中蕩漾,舟上奇女與水中美影奇美兩絕。這組詩是李白初游吳越的片段記錄。李白對吳越女子印象深刻。 【參考文獻】張立新《論李白《越女詞》中“白地”的含義》《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05) |
|
來自: 小河西 > 《李白讀記(-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