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中國傳統中的家規'之七十安徽池州東至周氏:六世書香 百年家風

     勇敢面對168 2025-08-25 發布于陜西

    東至周氏

    東至周氏,又稱紙坑山周氏、建德周氏、至德周氏,晚清著名世家望族。周氏遠祖是唐代的中丞周訪,由徽州遷至東至。后裔中有唐末詩人周繇、宋朝武將周泰星等。十九世紀初,東至周家不過蓬門小戶一族,但自周馥始,在晚清至20世紀的百年時間里,整個周氏家族迅速發展成為文商并舉的大家族。周馥以一布衣之身,奮發圖強,官至兩廣總督。周馥后人周學熙、周叔弢、周一良等更在實業、藏書、學術等領域成果斐然。

    周氏家族代表人物

    周 馥(1837-1921),生于安徽建德(今東至縣),字玉山,譜名宗培,幼年勤于攻讀,青年時因戰亂外出闖蕩。因一筆好字為李鴻章所賞識,為李器重,協助李辦理洋務達30余年,參與籌建北洋海軍,協助設立天津機器局、天津電報局、天津武備學堂等事宜。自1881年始,先后任津海關道、直隸按察使、四川布政使、山東巡撫、兩江總督、兩廣總督等職。

    周學熙(1866-1947),周馥之子,字緝之,號止庵,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他曾創辦啟新洋灰公司、灤州煤礦等,于華北近代工業的發展助益頗多,與當時南方著名的實業家張謇齊名,并稱“南張北周”。他還曾任官立山東大學堂(今山東大學)總辦(校長)、北洋工藝學堂(今河北工業大學)督辦(校長),于近代教育事業亦出力甚多。

    周叔弢(1891-1984),周馥之孫,著名實業家,曾任天津市副市長,1983年當選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周叔弢還是一位古籍文物收藏家。

    東至周氏家規

    周氏家規家訓包括《周氏家族家規十八條》、《周氏家族周馥家訓六條》和《負暄閑語》三部分。其中,《負暄閑語》是周馥為教育子孫后代而撰寫的散文體家訓,全書分二卷,分別從讀書、體道、崇儒、處事、待人、治家、葆生、延師、婚娶、卜葬、祖訓、鬼神等十二個方面出發,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建議,以此約束子孫的行為。

    周氏宗譜

    ●視頻腳本

    安徽東至周氏:六世書香 百年家風

    在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城東郊,有個叫周村的小村莊。從這里走出了一個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重要影響的家族,它就是東至周氏家族。這個村莊緊靠一座山,叫紙坑山,所以后人又稱這個家族為“紙坑山周氏”。

    紙坑山周氏遠祖是唐代的中丞周訪,由徽州遷至東至。后裔中有唐末詩人周繇、宋朝武將周泰星等。時間來到十九世紀中葉,自周馥始,在晚清以來的百年時間里,周氏家族迅速發展成為聲名遠揚、文商并舉的大家族。

    六世書香:人才薈萃 集于一門

    在中國近代史上,幾代周家人在政界、商界、學界都頗有建樹。周馥(1837-1921)一身正氣、勇于擔當,于朝廷危難時,治水、興實業、理外交,政績突出。周馥育有六子,四子周學熙(1866-1947)尤為出色。

    周學熙是近代著名實業家,他開創華北實業之先河,創辦啟新洋灰公司和灤州煤礦,促進了華北近代工業的發展,與當時南方著名的實業家張謇齊名,并稱“南張北周”。

    第三代傳人中,周叔弢(1891-1984)是著名民族實業家,曾擔任天津市副市長,1983年當選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此外,還有著名佛教史研究專家周叔迦;著名數學家、中國集郵大王周達;著名文物收藏家周季木;著名民族實業家周志俊等。

    周家第四代良字輩、第五代啟字輩依然人才輩出,學者居多。比如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周一良,著名數學家周煒良,著名紅學家周紹良,著名生物學家周以良,著名建筑家、曾任北京亞運會工程總建筑師周治良,空間及地理信息系統專家周啟鳴等,傳承至今,長盛不衰。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 白化文:

    有人說,周家子孫中教授、學者之多,涉及學科之廣,辦一所中等規模的大學也綽綽有余,這并不夸張!

    近代周氏家族由周馥開始,下沿五代,他們在時代發展的不同階段,將自己融入民族前進的潮流,人才薈萃,集于一門。究其原因,家規家訓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池州東至周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李永中:

    以家規家訓為代表的家族文化是最富于人性的文化,是最有人文關懷的文化。家族文化是成長的搖籃,也是我們心靈歸屬的精神家園。心中有了這個“家園”,我們就知道,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

    百年家風:見證傳承的力量

    翻開《周氏宗譜》,家訓六條、家規十八條赫然在目。周馥晚年還撰寫治家寶典《負暄閑語》,關于讀書處事、待人治家都有詳細訓誡,要求后世子孫隨時參悟以助學力。

    勤學習

    家規第三條:“子孫七八歲須入塾讀書,朝夕不離書房,勿與邪避之人相近。”周馥認為,第一等好事是讀書。他在《負暄閑語》讀書篇中告誡子孫,要“眼覷千古之上,心契造化之微”,教育后人讀書、做人、做事都要樹立大格局。格局大,方可做大事,成就大事。周馥不僅嚴格要求子孫后人,自己也一生與書為伴。

    周馥曾孫、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周景良:

    曾祖周馥做官數十年,政事相當復雜,但他不廢讀書。晚清名士于式枚曾經這樣說道,“尚書(指周馥)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廢書。文忠(指李鴻章)嘗為余言,曩(從前)在兵間,偶行諸將吏營帳,至尚書所,幾上皆宋儒書,心獨異之,以為異日可任大事”。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余華林:

    周馥對兒孫教育嚴格要求,周學熙9歲時與三哥周學涵吃住在私塾,沒有仆役,自己打掃書室。

    從正業

    家訓第四條:“子弟如讀書不久,急欲謀生,必須力勤正業。”《負暄閑語》處事篇中也提到:“大凡人存心公正,則慮事詳審。先審此事于國有益否?于民有益否?即有益矣,能持久而別無流弊否?”要求后人從正業,做正事,以國為重,顧全大局。

    周馥為人正氣凜然。他在自序中說:“我任司道日,遇有益于國于民之事,莫不勇往圖之,未嘗一日偷安。每當利害未明時,先為大府畫策。”1875年,周馥協助李鴻章籌建北洋海軍,三年后母親病故,他丁憂回鄉。深知周馥才干的兩江總督沈葆楨托人致意,希望周馥留在江蘇。周馥答復道:“李相國(李鴻章)待我厚,我既出山,安可無端棄北而南?大丈夫出處,惟義是視,何計利害?”守制期滿后,周馥最后還是毅然決然地回到海防支應局,為北洋海軍建設殫精竭慮。

    辛亥革命后,受內外壓力,周學熙創辦的灤州煤礦和英商霸占的開平煤礦被迫不公平合并,灤州煤礦以十倍面積只得四成利益,而且管理權盡入英人之手,其結果與周學熙的開辦初衷簡直南轅北轍。為此周學熙拒絕出任新公司的督辦,還在家中寫了一副對聯:“孤忠惟有天知我,萬事當思后視今。”

    周馥孫輩同樣謹守家訓,看重民族大義,始終將國家利益放在心中。

    國家圖書館史籍館研究館員 程有慶:

    周馥的孫子周叔弢先生非常喜歡收藏。解放后,他多次把自己畢生的藏書捐獻給國家。1952年,他向北京圖書館捐贈了宋元明代的刻本、抄本700多種、2600多冊,這些都是上乘的精品。1982年,他又捐獻善本1800多種,約9000冊,以及眾多的文物。

    重勤儉

    家規第五條:“耕讀之家勤儉尤為首務,必須飲食有常品,衣服有常式,室廬有常度……若子弟溺于驕奢,用度無節,必致事蓄無資,漸入邪路。”周馥祖父周樂鳴在他十余歲的時候勉勵他說:“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又告誡他說“人能吃苦,自然守分,自然勵志向上,貧可致富,賤可致貴。”“他日縱富貴,仍要吃苦做事。不吃苦,雖富貴不能久也,可以我語傳示子孫勿忘。”

    池州東至周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 周勝良:

    周馥雖然官居高位,但不忘祖父教導,清正節儉。他代理直隸布政使的時候,官吏送來五百兩銀子,說是“慣例銀”,但他嚴詞拒絕了。周馥任山東巡撫的時候,他夫人七十生辰,下屬送壽屏的,只記錄下屏上文字,東西都退了,僚友壽禮一概不收。

    父親是最好的老師,周學熙后來居官,亦廉潔自持,不敢有一毫分外之物,所辦實業,亦以民生為志,不在于謀利。他勤于職守,任開平礦務局董事時,月薪僅六十余元,以十元為零用之費,以五十元寄家中,自奉不敢稍為浪費,家人亦勤儉持家,自食其力。偶有積蓄,也留待今后興辦實業投資之用。他常常告誡家人:“大富由天,小富由儉”。他將勤儉為本奉為治家之寶,不敢有半點侈靡。

    培心地

    家訓第一條:“心為一身之主,身為一家之主。培心地即培家本也。人生世間,百物受用有盡,惟此善根無盡。”周氏后人之所以多誠惠桑梓,跟“培心地”這一家訓有莫大關系。

    周學熙曾經回憶,母親吳太夫人性極慈祥,生平見貧苦人,施濟如恐不及。其母曾經告誡周學熙說:“家鄉山多田少,生計艱難,汝異日有力,必多辦善舉。”周學熙謹志不敢忘,他關心家鄉建設,熱心為家鄉辦學校、建醫院、創講習所、造大橋、筑河壩、辟義田、修文廟、護文物、捐資編縣志等,做了許多澤被后世的實事,使鄉人受益至今。1917年天津發大水時,他一邊調集啟新、開灤公司船只運送災民到唐山暫避,一邊倡捐義賑救濟難民。1920年,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大旱,災民拖兒帶女,衣衫襤褸涌進天津,處境十分悲慘,他見之十分同情和痛心,邀集同仁募捐義賑,設立粥廠收養4800余人,直到次年2月給資遣返原籍恢復生產。

    池州東至周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姚北生:

    周家幾代人皆以忠厚慈善著稱。他們秉承“自奉極薄,待人極厚”的品德,為當地做了很多好事。今天東至境內看到的洋灰壩、萬善橋就是當年周氏家族為家鄉人民所建。

    【童聲誦讀】讀書如嘗食,甘苦在心領;一步一從容,即事即思省;久久心自明,豁然開萬頃……

    回望東至周氏家族,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正能量的周氏家規家訓,始終是周氏子孫為人處世之根本,在時代的潮流中,在歷史的歲月里,激勵著他們不斷前行。

    東至風光·歷山攬勝

    東至周氏家規摘編

    勤學業

    子孫七八歲須入塾讀書,朝夕不離書房,勿與邪僻之人相近。古語:賣金買書讀,讀書買金易①。如果父母不姑息,使其孜孜不倦,讀一年自有一年之效,讀十年自有十年之效。

    ——摘自《周氏家族家規十八條·勤學業》

    注釋

    ①讀書買金易:與《勸學文》中“書中自有黃金屋”意義相似。

    譯文

    子孫七八歲時必須進入私塾讀書,應早晚不離書房,切勿與品行不端的人接觸。古語說:賣金買書讀雖是困難,但讀書后買金就容易了。如果父母不遷就子女,讓他們孜孜不倦地學習,讀一年書有一年的作用,讀十年書自有十年書的功效。

    眼覷千古之上,心契造化之微。

    ——摘自周馥《負暄閑語》

    賞析

    眼界要高遠,做事應細微。這句話教育子弟讀書、做事、做人既要樹立大格局又要洞察細微。格局大,方可讀千古雄文;洞察細微,方可成就大事業。周馥以后,周學熙、周叔弢、周一良諸多后人,做事、做學問,莫不體現這一點。

    戒非為

    子弟如讀書久,急欲謀生,必須力勤正業,或志不為耕讀,而技藝百工可以資身,不妨習之。若不務正業,如賭博、唆訟作詞狀、不孝養父母、不守王法等,族長或禁止,或不準入祠祭祀,或將草譜①名字貼除。若再不悔改,不準入正譜,不視為周氏子孫。

    ——摘自《周氏家族家規十八條·戒非為》

    注釋

    ①草譜:譜是家族內按輩份編的表冊。草譜與正譜相對,系草修的非正式譜。

    譯文

    子弟若讀書久了,想急于謀生,必須追求正業,即使志不在讀書和耕作,技藝百工也可以養活自己,也不妨去學習。如果不務正業,如賭博、唆使他人打官司代人捉刀、不贍養父母、不守法規等等,族長或者大力禁止,或不準入祠堂,或在草譜上將名字除去。倘若不悔改,不準入正譜,不準當作周氏家族的子孫。

    子弟與人交游①,須擇端方之士,以期有過相規,有善相勸。若言行詭譎②,心地不良及好事逞訟者,當一概遠之,勿受其累。族長與父兄宜時戒之。

    ——摘自《周氏家族家規十八條·慎交接》

    注釋

    ①交游:結交朋友。

    ②詭譎:詭異,詭詐。

    譯文

    子弟與人結交朋友,必須選擇品貌端正的人,從而能有過錯相互規諫,有善行相互勉勵。如果言行詭異,心地不善以及惹是生非、逞強爭訟的,應當一概遠離,切勿受其連累。族長和父兄應該時時勸誡子弟。

    大凡人存心公正,則慮事詳審。先審此事于國有益否?于民有益否?即有益矣,能持久而別無流弊否?斟酌已定,義當舉辦,尤須預料上下、左右之人有無掣肘,如何防備?后來守成者能否不致變更,反以惠民之政變為殃民?俱須一一了然于心。

    違義而榮,不如守義而困。

    ——摘自周馥《負暄閑語》

    賞析

    存有公正之心,那么考慮事情就會詳細周到一些。周馥告誡子孫,考慮事情要把是否對國家有利放在第一位,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背道義。做事要仔細審慎,謀定而后動。

    重勤儉

    耕讀之家勤儉尤為首務。必須飲食有常品,衣服有常式,室廬有常度,男女早作晚息,必有定時。若子弟溺于驕奢,用度無節,必致事蓄①無資,漸入邪路。族長父兄應時加教導以警戒之。

    ——摘自《周氏家族家規十八條·重勤儉》

    注釋

    ①事蓄:維持一家生計。

    譯文

    耕讀之家勤儉為首要事務。飲食應平常,穿著應普通,居所應適度,男女早上勞作、晚上休息,應按一定時間。如果子弟沉溺在驕慣奢侈之中,用度沒有節制,必然會導致維持家庭生計沒有資金,漸漸走入邪路。族長及父兄應時時加以教導,警戒這類事情發生。

    端家范

    一家之中,家長為主。家長之身,系一家模型。爾身不正,如正人何?故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妻子尚不能行,其余可知矣。幾見人陷于邪僻①,而能正家裕后②耶?今日子弟即后來之家長,不可不講修身之學。

    ——摘自《周氏家族周馥家訓六條·端家范》

    注釋

    ①邪僻:荒謬反常,品行不端。

    ②正家裕后:家庭關系有序,為后人造福。

    譯文

    一家之中,家長為主。家長的行為規范,是一個家庭的榜樣。你身子不正,如何正人呢?所以說:自己不按道理去行動,那么道就不會在其妻子與兒女身上實行。連自己的妻子與兒女都不能實行,其余的可想而知了。哪有人自己陷在品行不端中,卻能使家庭關系有序、后人有福氣呢?現在的子弟就是后來的家長,不可以不講究修身的學問。

    為家長者,必須謹守禮法①,以御②群弟子。凡非禮法之事,一毫不得沾染。父為子之表率,兄為弟之表率,夫為妻之表率,身茍不正如正人何?

    ——摘自《周氏家族家規十八條·端表率》

    注釋

    ①禮法:禮儀法度。

    ②御:管理、約束。

    譯文

    作為家長的,必須嚴格遵守禮儀法規,來管理約束眾多子弟。凡是違背禮儀法規的事,一絲一毫也不得沾染。父親應該作為兒子的表率,兄長要做弟弟的表率,丈夫要做妻子的表率。如果自己的身子不正,怎么去正人呢?

    培心地

    心為一身之主,身為一家之主。培心地即培家本也。人生世間,百物受用有盡,惟此善根①無盡。故曰:耕堯②田者有水患,耕湯田者有旱憂,耕心田者,歲豐收,無憂無慮。蓋家之興衰久長,系于一心。人生求福,以培養心地為先。心地若壞,百事皆壞,無可指望矣。

    ——摘自《周氏家族周馥家訓六條·培心地》

    注釋

    ①善根:向善之心,慈悲之心。

    ②堯:皆為古代賢明的君主,后面提到的“湯”也一樣。

    譯文

    內心是身體的主人,身體是家庭的主人。培養內心就是培育家庭的根本。人生在世,萬物享用都有窮盡之時,而只有善根才享用不盡。所以說:即使耕種堯的田地,也有水患之憂;耕湯的田地,也有旱災之愁。只有耕種“心田”,方能無憂無慮,年年豐收。大凡家庭的興衰的長久,都系于一顆善良之心。人生若求福氣,當以培養內心為首要目標,心地若不好,百事難成功。不可能指望其它途徑求得福氣了。

    東至風光·山水堯城

    ●專家觀點

    徐雁平:中西融貫傳家學 清風世德早培根

    安徽東至周氏家族的崛起乃在同治光緒之際,近百年的文化傳承源于從“田間崛起”的周馥,家族的文化影響力則通過輩出的人才來顯現。從清末到二十世紀前數十年間,周氏家族人才之興旺令人矚目。周馥家族得以“綿綿瓜瓞”地傳承,家風家訓的教化作用相當重要。

    光緒十八年(1892年),周馥長子周學海、次子周學銘中同榜進士,次年四子周學熙應順天府鄉試,中第十八名舉人,此乃周家科名的興盛期。數年前,周馥于《長子學海以拔萃科應朝考未取頗不樂作此示之》鼓勵周學海:“男兒得失尋常事,志向先從遠大期。”而現在到名就之際,周馥有詩四首志喜并兼勖諸子。詩中洋溢的喜悅,或許只有從“田間崛起”的周馥能真正體味到它的份量。他在自己詩文中多次提及的“家風”“祖德”,皆可見周馥在欣喜之余的思前想后。家族之傳衍如同綿綿不絕的河流,周馥及其子孫只是長河上的一個節點,他們能有今日的興盛,是因為承繼祖德;而興盛如何能延續下去,當然還要守家風、積德,以勵諸孫。

    周馥前數代皆艱難,“高曾以來皆經商,為人俱忠厚勤苦”,“我祖父習舉業將應試,乃以饑困改營他業”,“余十歲時祖父常勖余曰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余童年我父常戒諭曰能吃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行所言,皆樸素無聞。

    以讀書振興門第,在周馥的時代,其實就是最好最常見的選擇。但發達之后,仍要不忘樸素之根,保持品德之高潔。讀書當讀圣賢之書,周馥《負暄閑語》首列“讀書”一項,認為所讀之書當以四書五經及性理要籍為主。

    光緒五年(1879年),周馥四十三歲,先后得兩孫,他的詩中有句“衰宗猶喜見枝蕃”,人丁興旺,對于家族科名理想的實現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條件,然此事須早作準備,“他日功名誰絕足,清風世德早培根。傳家只有遺編在,堂構殷勤與細論。”

    對于周馥和周學熙而言,因時勢之變遷,他們對教育的界定可能也略有不同。周學熙一方面持守父親推崇的典籍,另一方面,他又要讓周家子弟適應社會。周學熙所編輯刻印之書,為維系周氏家族的文化脈絡提供精神性的支撐。這些書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傳統典籍,二是父、兄的著述,三是家族子弟教育方面的圖書。用多種教育和督促性的條例,以及多種教材,維護和傳承家學,這種熱情和腳踏實地的踐行,與周學熙詩中多次出現的傳承祖德、培養子孫的語句是互為表里的。周學熙的一切作為,是謹守其父的遺訓,在新的教育體制中傳承家學、培養人才,乃至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他創辦秋浦宏毅學舍、師古堂,籌設國學研究院等,亦可見其用意深遠。

    作為家族事業,周學熙希望包括宏毅學舍在內的義舉,使“故鄉民生日厚,子弟中人才漸起”。就在宏毅學舍停辦的一九二六年,周學熙在北平設立師古堂。“師古”之意在于“存古”,這是在西學東漸的時代大背景下對于傳統的一種呼求。

    周氏家族于傳統學術和西學不想偏廢一方,所以他們延請的教師中既有舊派文人,也有即將成為現代學術史上重要人物的學人,這使得周家子弟在傳統文史的學習方面有雙重特性。一方面他們多少有些傳統文士的風雅,對傳統有一種特別的溫情,譬如,周家子弟中有以藏書、藏墨、藏陶、藏金石拓片等名世者;另一方面也能憑借扎實的舊學基礎和良好的西學熏陶,在現代學術研究領域中迅速崛起,成為相關學科的學術名家。(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徐雁平)

    馬勇:但愿子孫還積德 閉門耕讀繼家聲

    東至周氏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大家族之一,在過去僅僅一百多年的時間里,這個家族繁衍至四五代,就形成規模很大、影響深遠的文化世家,這究竟是什么原因?

    過去的研究普遍認為,大家族的存在為中國文化的傳承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載體。先秦儒家典籍中的《公羊傳》、《谷梁傳》等,就是一個家族內部數百年傳承一部經典的例證。這種情形在中國歷史上不絕如縷,吳派學術大家族惠氏三代(惠周惕、惠士奇、惠棟)上百年接力研讀《周易》,儀征劉氏三代(劉文淇、劉貴曾、劉師培)也是在上百年間接力專修《左氏春秋》。從學術史的觀點看,如果不是因為文化世家,《周易》、《左傳》也會繼續流傳,但肯定不會有如此精到的研究嘉惠后人。這是文化世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意義。

    這些文化世家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創業高祖可能出身微賤,但無不刻苦勤奮,具有遠大理想、宏偉目標,并為子孫留下可供資鑒的示范和榜樣。在這一點上,周馥的言行舉止對其后代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周馥不僅向子孫諄諄教誨,述說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正人先正己,率先垂范,言傳身教。

    子女、子孫,一代又一代人才輩出,這在東至周氏中最為明顯。這個成就與周家子子孫孫刻苦耐勞密切相關,同時也與周家歷代家長勤于與子女后代交流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周馥將那些顛撲不破的人生道理制定成易記且容易對照檢查的家訓、家規,另有“治家寶訓”《負暄閑語》,以談心的方式將人生心得感悟傳給后人,這對周氏后人成才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后世子孫不僅有前人的成功可以憑借,獲得啟迪,而且有繼續努力、不懈奮斗的精神資源。

    周學熙到了晚年退出政治,也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啟示以詩文方式留存下來。在其兩首《示兒最后語》中,勸誡“門祚興衰原有自,愿兒詩禮教諸孫”“但愿子孫還積德,閉門耕讀繼家聲”。

    周家后人在周馥、周學熙之后較少出仕為官,更多在學術文化領域中學有所成。這個家族并不教育后人繼承財富、守住家業,而是時刻激勵后人知識才是永遠的財富,不僅利己,而且可以為社會、為人類貢獻心智。(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導 馬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爆乳WWW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高清看男人插曲女人视频 |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极品尤物被啪到呻吟喷水| 成人亚欧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永久网站|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国语| 5D肉蒲团之性战奶水欧美|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久久福利大片|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 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 办公室强奷漂亮少妇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日本久久99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XXXXXHD亚洲日本HD|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日韩A人毛片精品无人区乱码| 国产国产午夜福利视频|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 精品国产迷系列在线观看|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大成永久WW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VA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久久免费网站| A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国产一卡2卡三卡4卡免费网站 |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精品| 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亚洲 校园 欧美 国产 另类| 国产午夜A理论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