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17:20 來自天津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古代英雄豪杰無數,但是最終能功成名就者寥寥無幾。楊慎的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道盡了他們的辛酸和無奈。 而在一眾英雄豪杰中,最令人可惜的有四位。他們距離一統天下僅有一步之遙??删褪沁@一步,他們卻因為各種原因未能邁過去,最后只得抱憾終身。 這四個人是誰?他們距離成功又差哪一步?他們為何沒能邁過去呢? 項羽項羽這個名字,代表著古代武將戰力的天花板。 古代猛將層出不窮,但是像項羽這樣的猛將卻找不出第二個。 巨鹿之戰,40萬秦軍圍攻趙國。諸侯畏懼秦軍,駐足不前。項羽先是率領5萬楚軍靠著破釜沉舟才大敗秦軍。后來更是率領15萬諸侯聯軍將那40萬秦軍給吃掉。 要知道,那40萬秦軍之中可是有20萬秦軍精銳。那可是將匈奴人殺破膽的虎狼之師。結果就這么敗了。 彭城之戰就更夸張了。項羽率領3萬精騎兵,以排山倒海之勢大敗劉邦率領的56萬諸侯聯軍。項羽之猛,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但是很多時候逐鹿中原,不是光看勇猛就行了,還要能把握住機會。項羽其實完全有機會一統天下,卻因為一時大意給錯過了。 他的那次機會便是鴻門宴的時候。雖然當時的諸侯很多,但是真正能對項羽造成威脅的只有劉邦一人。而鴻門宴就是項羽除掉劉邦的最好機會。 整個鴻門宴上,項羽多次有機會除掉劉邦。但是他這人性格直爽,容易輕信他人。先是被劉邦的鬼話給糊弄過去,后來又被樊噲辯得啞口無言。再加上項伯幫著劉邦,最后竟然讓劉邦給跑掉了。 雖說后來分封諸侯的時候,他故意把劉邦封到偏僻處,還用三秦來制衡劉邦。但是為時已晚。他如果真想對付劉邦,不如直接出兵征討。至于理由,隨便找個就好了。反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事實上,項羽最后是輸在了性格上。他雖然看上去是“一介莽夫”,其實本質是個君子,容易輕信他人。 鴻門宴,他因為輕信劉邦,放走了他。彭城之戰之前,劉邦說自己沒有野心,就是想兌現此前的約定,得到三秦之地就滿足了,項羽又信了。最后鴻溝和議的時候,雙方約定各自撤軍。項羽還是相信了,結果劉邦馬上背信棄義,率軍群起攻之。 最終,項羽這個君子慘敗。而劉邦這個小人反而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如果他當初在鴻門宴上稍微狠心點,除掉劉邦,那一統天下的就是他項羽了。 曹操曹操乃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奠基人 在三國之中,曹魏實力最強,曹操功不可沒。后來其子曹丕篡漢,登上皇位后,曹操被追封為皇帝。 其實曹操完全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比如一統天下,讓曹魏成為真正的大一統王朝。 曹操之所以錯失機會,是因為他犯下了和項羽一樣的錯誤。項羽是因為一時大意才放走了劉邦,而曹操則是因為過度自信,放走了劉備。 如果沒有劉備,曹操絕對能夠實現一統天下的偉業。 劉備當初因為打不贏呂布,只得落荒而逃,前去投奔曹操。曹操當時廣招賢才,劉備仁德之名盡人皆知,于是曹操欣然接納了劉備。 當時曹操的謀士郭嘉一得到消息,立刻找到曹操。郭嘉告訴曹操,劉備乃是當世英雄,人中龍鳳,不會久居人下的。遲早會成為曹操的心腹大患。他建議曹操盡早除掉劉備,以絕后患。 曹操有個毛病,十分愛惜人才。別看劉備在《三國演義》里被描寫成除了仁德啥都沒有的庸人,其實他的能力在當時還是比較出眾的。如不只有仁德,劉備怎么可能屢敗屢戰,最后打下一番家業,建立蜀漢? 如果將當時的人才分為上中下三個級別的話,劉備絕對有中上的水平。 中上水平的人才在當時已經算比較稀缺的了。曹操自然舍不得殺。加上劉備名滿天下,天下誰人不識劉豫州?現在所有人都知道劉備落魄之時投奔了他曹操,一旦對劉備出手,必定會寒了天下人的心,到時候哪還有人才敢投奔曹操? 一番權衡下來,曹操放過了劉備。 加上劉備很會演戲,曹操漸漸放松了對其的戒心。這才給了劉備機會從其麾下逃離。 此后劉備處處和曹操作對,雖然一敗再敗,但是就是打不死。曹操先是滅袁紹,后來又拿下荊州,坐擁80萬大軍。奪取江東,稱霸天下,指日可待。只要拿下江東,剩下的諸侯遲早要歸順。 可以說,此時的曹操距離一統天下僅有一步之遙了。 然而,就是因為他當初放走劉備,使得他的努力最終功虧于簣。劉備在荊州得到了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在諸葛亮的幫助下,與東吳結盟,最終于赤壁大敗曹操。曹操損失慘重。 后來劉備更是接連奪下益州、漢中,建立蜀漢,與曹操分庭抗禮。徹底斷絕了曹操一統天下的機會。 每當想到這些,曹操就悔恨不已,恨不得將劉備千刀萬剮??上б呀浲砹?,曹操最終與建立大一統王朝的機會失之交臂。 柴榮作為五代十國時期最杰出的君主 后人對柴榮的評價并不比那幾位千古一帝差多少。 柴榮絕對屬于“低開高走”的典范。他即位之初,后周在諸侯之中的水平,高情商的說法是并不突出,低情商的說法則是墊底。 是的,后周打不贏后蜀,也不是南唐的對手,也就能欺負下北漢。但是北漢可是有遼國撐腰的,真要被逼急了,備好召喚遼國“爸爸”,后周也只有挨揍的份。 事實上,就在柴榮繼位伊始,北漢就與遼國一同出兵后周。想要趁著后周朝堂不穩的時候,攻城略地,拿下一些好處。 柴榮當時年輕氣盛,接到消息,直接率領后周大軍前去拒敵。柴榮率領的可是后周精銳,而且占據地利,又在兵力上有優勢,怎么看都是必勝之局。 但是這一仗打下來,柴榮都覺得丟臉。 后周軍隊與北漢大軍交戰不久,右軍就開始潰敗。其他各路軍隊看到了,也開始找機會腳底抹油。由此足以看出后周軍隊的戰斗力有多拉胯。 柴榮見狀氣急敗壞,身邊親兵見狀拉著他打算跑路。柴榮一把甩開親兵的手,怒斥道:“要跑你們跑。我就算死也要戰死沙場?!?/p> 說完柴榮就拔劍策馬沖了出去。親兵見狀,只得跟上。后周的將士一看,皇帝要是有個三長兩短,他們也沒好下場。橫豎都是一死,那還不如放手一搏,說不定還能掙些軍功。 于是眾將士追隨柴榮,與北漢、契丹聯軍拼命,最后靠著悍不畏死才勉強擊退了敵人。畢竟對方只是來撈好處的,可沒有拼命的打算。 這一戰史稱高平之戰。此戰讓柴榮意識到了后周軍隊的孱弱。于是他痛定思痛,下定決心訓練出一支足以橫掃天下的強軍。 此后數年時間,他積極發展農業、訓練軍隊,硬是訓練出了一支強大的禁軍。 ![]() 憑借著這支禁軍,柴榮得以橫掃諸侯。先是大敗后蜀,奪取了秦、鳳、成、階四州,大大削弱了后蜀軍隊的戰斗力。 接著,他三次征伐南唐。南唐毫無招架之力,不僅軍隊損失大半,甚至選擇去帝號稱臣。 然后他又馬不停蹄的征伐遼國,大獲全勝,不可一世的遼軍被打得丟盔棄甲。柴榮差點就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發生了意外——柴榮病倒了。 這一變故直接使得柴榮接下來的計劃都成了泡影。而更讓他想不到的是,他原以為只要靜養一陣子的病情不斷惡化,最終他就這么病逝了。 ![]() 柴榮率領的后周軍隊當時可謂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一統天下可以說是手到擒來的事情。結果卻因為柴榮的英年早逝,讓這一切都擱置了。 后來趙匡胤黃袍加身,篡奪了后周的皇位。并且靠著柴榮留下的禁軍,輕而易舉地滅掉了后蜀、南唐和北漢,建立了大一統王朝宋朝。 趙匡胤的行為純屬摘桃子,這一切原本該屬于柴榮的,只可惜柴榮英年早逝,才給了趙匡胤機會。 如果柴榮在世的話,給趙匡胤100個膽子,他也不敢篡位。柴榮之死可以算是歷史上最令人遺憾的一幕了。 ![]() 李自成相較于前面三位,李自成錯失良機的原因更是令人婉惜 他要是好好發揮,也就不會有后來的清朝,也許那段憋屈的歷史就能改寫了。 畢竟李自成當時坐擁中原地區最強大的軍力,不僅明朝被他所滅,明朝的大量軍隊更是加入其麾下。 不說一盤散沙的南明諸勢力,即便是與其同為義軍的張獻忠也遠不如他??梢哉f,只要給李自成幾年時間,他絕對能夠完成天下一統的偉業。 然而李自成卻錯失了這一切,而且原因很令人無語,竟然是因為一個女子。 ![]() 李自成在進入北京城,逼死崇禎皇帝后,就開始飄了。他覺得自己已經天下無敵,一統天下指日可待。當然,前面分析過,他這么想倒也沒錯。只不過這一過程中還存在諸多變數,畢竟人生是一趟充滿意外的旅程。 而李自成要面對的這一變數叫作“吳三桂”。 李自成當時的實力雖說能打遍中原無敵手,但是一旦對上當時最強戰力的清軍,還是明顯力不從心的。 以當時的戰力排名來看,清軍排第一,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排第二,而李自成的軍隊只能排第三。 ![]() 當然,吳三桂兵力有限,真要打起來,他決計不是李自成的對手。但是毫無爭議的是,無論誰對上清軍,勝算都很低的。畢竟縱觀歷史,游牧民族的戰斗力都是頂尖的。不然也不會屢屢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幸虧此時清軍被吳三桂阻攔在山海關外。因此,籠絡住吳三桂,就成了重中之重。 但是李自成此時已經飄了,他根本不將吳三桂放在眼里。雖然他也明白吳三桂的重要性,但是卻缺乏足夠的重視。在李自成看來,只要他招降的信一到,吳三桂就立馬屁顛屁顛地跑來歸附了。就如同其他明軍那樣。 于是,當他聽說劉宗敏從吳三桂府上擄走陳圓圓的時候,不以為意。在他看來,陳圓圓只是一個小妾,那年頭小妾和一件器物沒啥區別。反正劉宗敏也沒動吳三桂的家人。 ![]() 誰知這陳圓圓竟然是吳三桂的逆鱗,觸之不得。得到消息的吳三桂竟然沖冠一怒為紅顏。原本他都已經在前往李自成那的路上了,結果立刻掉頭回去,表示與李自成不共戴天。后來更是投靠了清軍。 清軍入關,是一切噩夢的開始。對于李自成來說是如此,對于中原地區的百姓來說更是如此。 李自成丟掉的不僅僅是江山,更是中原王朝的希望。實在是氣死人了。 參考資料: 《史記》 《后漢書》 《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明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