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每天喝下去的水、吃進去的食物,最后是怎么變成尿液排出去的?這背后全靠人體一個“隱形工廠”——泌尿系統的精密運轉!它就像家里的“下水道系統”,負責過濾血液里的垃圾、多余水分和代謝廢物,再把它們打包成尿液排出體外。但這個“工廠”很脆弱,用不對就會“堵車”“生銹”,甚至引發結石、感染等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科學使用這個“人體凈水器”! 泌尿系統的“流水線” 從血液到尿液的4站旅程 泌尿系統由腎臟(過濾廠)、輸尿管(運輸管)、膀胱(儲水罐)、尿道(排水口)四大部件組成,每一步都暗藏玄機: 第一站:腎臟——24小時工作的“智能過濾器”
腎的位置與外形 數量與位置:成對器官,位于脊柱兩側(第11胸椎至第3腰椎之間),右腎因肝臟占位略低于左腎 ![]()
內部結構 腎竇:腎門向腎內擴大的腔,內含腎小盞、腎大盞、腎盂、腎血管、淋巴管、神經及脂肪組織 腎實質:分為外層的腎皮質(紅褐色,含肉眼可見的腎小體)和深層的腎髓質(15 - 20個腎錐體) ![]() 腎錐體:尖端為腎乳頭(含10 - 25個乳頭孔,尿液由此流入腎小盞);2 - 3個腎小盞合成1個腎大盞,2 - 3個腎大盞匯合成漏斗狀腎盂(腎門處變窄移行為輸尿管) 被膜:由外向內依次為腎筋膜(固定)、脂肪囊(緩沖)、纖維囊(緊貼腎實質)
腎動脈:直接從主動脈腹部發出,為腎臟提供豐富血液(每分鐘約1200ml,占心輸出量20% - 25%) 腎段動脈:腎動脈分支,每支供應特定區域的腎實質 腎單位:尿液生成的基本單位 ![]() 由血管球(毛細血管團)和腎小囊(雙層杯狀囊)組成; 血管球是入球小動脈分支形成的毛細血管網,匯合成出球小動脈;入球小動脈粗于出球小動脈→腎小球內血壓高,利于濾過; 濾過膜(屏障)由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基膜、足細胞裂孔膜構成,僅允許小分子物質通過,形成原尿(成分與血漿相似,但無大分子蛋白質) 腎小管(細長上皮性管道,與腎小囊相連): 分為近端小管、細段、遠端小管,具有重吸收(回收有用物質)、分泌(排代謝廢物)、排泄(排藥物/毒素)功能 ??正常人每天生成原尿約150 - 200升,經腎小管處理后,僅1 - 2升終尿排出(99%水分及有用物質被重吸收) 集合小管(集合管 + 乳頭管):進一步重吸收水和離子,調節尿液最終濃度
結構:一對細長肌性管道(長20 - 30cm),起于腎盂,沿腰大肌前面下行至膀胱分段:分為腹部、盆部、壁內部3部分 ![]() 關鍵特征:全程3處狹窄(結石易嵌頓處): ① 起始處(腎盂與輸尿管連接部) ② 小骨盆入口處 ③ 穿膀胱壁處 功能:通過蠕動將腎盂中的尿液輸送至膀胱 第三站:膀胱——能伸縮的“儲水袋” 輸尿管送來的尿液暫時存在膀胱里。膀胱是個“智能氣球”,空虛時只有雞蛋大小(躲在恥骨后面摸不到),隨著尿液增多會逐漸膨脹(最多能裝400 - 600毫升)。當尿液達到200 - 300毫升時,我們會產生“尿意”;超過500毫升還不去廁所,膀胱肌肉會“累到抽筋”,甚至引發尿失禁或腎功能損傷
位置與形態 位置:位于小骨盆腔內(恥骨聯合后方),空虛時不超過恥骨聯合上緣(觸診不到),充盈時可升至恥骨聯合上方(可通過直腸/陰道觸診) 形態變化:空虛時為錐體形(分尖、體、底、頸4部),充盈時呈卵圓形;老年人因肌張力降低,容積可能稍增大 結構分層 膀胱壁由內向外分為:黏膜(形成皺襞,充盈時消失)、黏膜下組織、肌織膜(由內縱行、中環行、外縱行3層平滑肌交織構成,協同收縮排尿)、外膜(頂部為漿膜,其余為纖維膜)關鍵區域:膀胱三角 位置:兩輸尿管口與尿道內口之間的區域 特點:無黏膜皺襞,始終平滑;是膀胱結核、腫瘤的好發部位(因尿液滯留易滋生病原體) 第四站:尿道——開關靈活的“排水管” 膀胱里的尿液通過尿道排出體外。但男女的尿道“設計”完全不同——女性尿道短又直(僅3 - 4厘米),像“直通管”,細菌更容易從外陰逆行進入膀胱,所以女性尿路感染概率是男性的8 - 10倍;男性尿道長且彎曲(16 - 20厘米),還兼有排精功能,但老年人可能因前列腺增生“堵住出口”,導致排尿困難 控制結構:尿道內口和外口分別有尿道內括約肌(平滑肌,自主控制)和尿道外括約肌(骨骼肌,隨意控制),協同調節排尿 了解了泌尿系統從血液到尿液的四段神奇旅程,我們不禁驚嘆于這一精密系統的高效運轉——它就像一臺不知疲倦的“人體凈水器”,默默維系著體內的水液平衡與代謝健康。但這臺“凈水器”并非堅不可摧,日常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習慣,正悄悄磨損著它的“濾芯”、干擾著它的“運轉節奏”。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哪些行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傷害這個重要的生理系統 ??這些日常習慣,正在傷害你的“凈水器”! 泌尿系統的每個部件都很“嬌氣”,以下行為可能讓它“罷工”: 1.喝水太少:“下水道”變“臭水溝” 危害:尿液濃度過高時,其中的鈣、草酸、尿酸等物質容易結晶沉淀,形成腎結石(疼起來像刀絞!);同時,濃縮的尿液會刺激膀胱黏膜,增加膀胱炎風險
2. 長時間憋尿:“儲水罐”超負荷 危害:憋尿會讓膀胱過度擴張,膀胱肌肉彈性下降(就像氣球吹太大后松垮),導致尿頻、尿急、尿失禁;尿液長時間滯留還會滋生細菌(尤其是女性),引發腎盂腎炎(嚴重時可能影響腎功能) 建議:有尿意就去廁所,千萬別硬憋!尤其是長途開車、開會時,提前規劃好上廁所的時間 3. 高鹽高蛋白飲食:“過濾器”負擔加重 危害:吃太咸(鈉攝入過多)會讓身體拼命留住水分,增加腎臟過濾壓力;過量蛋白質代謝會產生大量尿素氮,加重腎臟負擔(長期可能引發慢性腎病)
4. 不注意私處衛生:“三角區”易感染 危害:女性尿道短且靠近陰道和肛門,大便后擦拭方向錯誤(應該從前往后擦!)、性生活后不及時清潔,細菌容易順著尿道進入膀胱,引發尿路感染(典型癥狀:尿頻、尿急、尿痛,甚至血尿)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可能是泌尿系統出了問題,要及時就醫:
?????提示:護好“凈水器”的3個小習慣 每天喝夠水:少量多次喝(每次200 - 300毫升),不要用飲料代替水(尤其是含糖飲料和濃茶) ![]() 定期體檢:每年查一次尿常規(能早期發現血尿、蛋白尿)、腎功能(查血肌酐、尿素氮),有結石病史的人還要定期做B超 ![]() 泌尿系統是人體的“隱形守護者”,它默默過濾血液、排出毒素,維持著我們的健康。但它的健康需要我們用心維護——多喝水、不憋尿、管住嘴、講衛生,別等“堵車”“生銹”了才后悔! 從今天開始,好好善待這個“人體凈水器”吧~ 附 泌尿系統關鍵總結表 ![]() |
|
來自: 天童老僧 > 《醫學用圖/數據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