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去自如湯產生的背景 隨著進入老年社會,求中醫治療腰腿痛的患者愈來愈多。腰腿痛是以腰部和/或腿部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組證候群,包括腰、背、腿、臀等1個或多個部位的酸軟、麻木或疼痛,病程周期較長,易反復發作,多與老年骨質疏松及退行性變有關。著者根據臨床經驗自擬了治療腰腿痛的經驗方,名曰“來去自如湯”,形容腰腿痛患者服用該方后,可以明顯減輕癥狀,恢復來去自如的行走常態。 二、來去自如湯的藥物組成及功能 來去自如湯由杜仲、川斷、川(懷)牛膝、當歸、紅花、膽南星、蒼術、威靈仙、全蝎、蜈蚣組成,體現了補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祛濕化痰、祛風通絡止痛四大原則,主治具有肝腎不足、痰瘀互阻兼風寒濕滯筋絡病機所致的腰腿痛。 三、驗案舉隅(節選) 案1 周男,77歲,2014年7月1日就診。 主訴:兩側髖關節處疼痛已有半年,行走甚至站立均感不便,雙足踝腫,夜間舌干。舌淡紅,苔薄黃,舌下靜脈迂曲,脈細弦。 來去自如湯加減:杜仲15g,懷牛膝15g,川牛膝15g,當歸15g,紅花15g,膽南星15g,蒼術15g,威靈仙12g,澤瀉30g,車前子15g,茯苓皮30g,7劑。 二診(7月8日):兩髖疼痛減半,站立時不痛,可以自如行走,足腫減輕。再予上方14劑。 三診(7月22日):足腫續減,但右側髖關節疼痛減而未盡。 來去自如湯重劑加減:杜仲30g,川斷30g,川牛膝30g,當歸40g,紅花20g,膽南星30g,蒼術30g,茯苓皮30g,7劑。 隨訪(2014年12月23日):過5個月隨訪得知,服上藥后髖部疼痛即止,自此再無髖部疼痛復作。 案2 李女,78歲,2017年1月13日就診。 主訴:持續腰痛,動輒感右下肢有“筋吊住感”而難以伸直下肢行走。舌淡紅,苔薄黃,脈細弦。 來去自如湯合芍藥甘草湯加減:杜仲30g,川斷30g,川牛膝30g,當歸50g,紅花25g,膽南星30g,蒼術12g,全蝎粉2g(吞服),蜈蚣粉2g(吞服),川芎30g,白芍35g,甘草12g,3劑。 二診(1月20日):上藥僅服1劑,右下肢“筋吊住感”即止且自此以后再未發生過,腰痛減輕八九成,已無大礙。 案3 丁女,70歲,2019年7月8日就診。 主訴:腰酸腰痛,伴自汗。舌淡紅,苔白膩,脈細弦。X線檢查示腰椎間盤突出。 來去自如湯加味:杜仲30g,川斷30g,川牛膝30g,當歸50g,紅花30g,膽南星30g,蒼術30g,威靈仙15g,全蝎粉2g(吞服),蜈蚣粉2g(吞服),川芎30g,7劑。 二診(7月15日):服上藥后腰痛緩解八九成,后調治他癥。 案4 陳女,69歲,2020年4月27日就診。 主訴:左側臀腿疼痛,右側膝關節疼痛,雙手指關節處疼痛。舌暗紅裂紋,苔黃膩,脈細弦。 來去自如湯:杜仲30g,川斷30g,川牛膝30g,當歸50g,紅花30g,膽南星30g,蒼術30g,威靈仙15g,全蝎6g,蜈蚣2條,14劑。 二診(5月11日):臀腿部、膝關節疼痛稍有減輕。上方川牛膝增至90g,再加附子12g,細辛6g,7劑。 三診(5月18日):臀腿部、膝關節、手指關節疼痛均減大半。上方去止痙散,予14劑以資鞏固。 四、臨床運用體會 1.來去自如湯組成藥物的功能(略) 2.來去自如湯臨床運用注意點 (1)適應病種:以上所舉8個案例都為老年人,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9.5歲,60歲以上4人,70歲以上4人。腰腿痛多為退行性病變所致,包括腰椎間盤突出、脊髓變性、椎管內硬膜下表皮樣囊腫等,多具有坐骨神經痛的臨床表現,大多病情較重,包括需要手術者2例(案2、案5)及術后復發者1例(案7);8例中有5例患者無法行走甚至難以站立(案1、案3~案5、案7)。 (2)療程療效:經過來去自如湯治療后效果顯著,最短服藥1劑即見效者1例(案4),服用3劑見效者1例(案5),服藥1周見效者4例(案1~案3、案6),服藥4周見效者2例(案7、案8)。 (3)藥物劑量:來去自如湯主要藥物的劑量是取得療效的關鍵因素。杜仲、川斷、牛膝、當歸、紅花、膽南星、蒼術等藥需大劑量運用,一般30g起用,其中當歸宜用至50g,牛膝必要時可重用至60~90g(包括川牛膝與懷牛膝聯合運用)。以上藥物用量大則臨床效果更加明顯,否則將會影響療效。 方中止痙散宜取散劑時,各吞服2g即可;入煎劑時宜增加用量。 (4)藥物減味:來去自如湯由杜仲、川斷、川(懷)牛膝、當歸、紅花、膽南星、蒼術、威靈仙、全蝎、蜈蚣10味藥物組成,根據病情輕重,未必需要全部用上。以上8例中,除案6用了全方,其余案例用了來去自如方的7~9味藥,減味相對較多的有威靈仙與止痙散。原則上,方中需大劑量運用的藥物不宜輕易減味。 (5)藥物加味:有兩種情況:一種藥物加味情況是,選擇與來去自如湯組成藥物功能類似的藥物,以進一步增強該方的功能作用。例如,加用川芎、丹皮、雞血藤、丹參、水蛭以增加當歸、紅花、川牛膝的活血祛瘀作用;加用五靈脂、乳香、沒藥及芍藥甘草湯以增加活血止痛作用;加用羌活、僵蠶、蠶沙、木瓜、瓜蔞皮以增加膽南星、蒼術的化濕祛痰作用;加用獨活、補骨脂、骨碎補以增加杜仲、懷牛膝、續斷的補肝腎作用;加用附子、細辛、甘松以增加散寒止痛作用,等等。 另一種藥物加味情況是,用與來去自如湯組成藥物功能無關的藥物,以兼顧治療兼癥或次癥。例如,坐骨神經痛者多伴有下肢浮腫,可加用澤瀉、車前子、茯苓皮等利水消腫;若為濕熱者,可配合運用二妙、三妙、四妙及龍膽瀉肝湯類;前列前增生小便不利者,可加用瞿麥、蒲公英等利尿通淋;夜寐欠安者,可加用酸棗仁、夜交藤安神助眠,諸如此類。 本文摘自《青囊逸方——單驗秘方臨床驗證與體會》,人民衛生出版社,作者蔣健。 End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