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同一件事,不同人的感受天差地別?因為每個人的心靈濾鏡不同,你看見的從來不是世界本身,而是自己內心的投射。
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 “信息繭房” 之中, 受到自身經歷、價值觀、認知水平的限制, 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部分, 只能從自己的角度,解讀這個世界!
尼采說“這個世界沒有真相,只有視角”,就像這個世界永遠沒有對與錯,有的只是立場一樣。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對與錯都就是偽命題,有時并非黑即白,中間還有著大量灰色地帶。原因就在于,人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人看事,習慣用人性的枷鎖思考問題!
就像《殺死一只知更鳥》里說的:“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
“老鼠偷了人類的大米人們說它狡猾,人類偷了蜜蜂的蜂蜜卻說它很勤勞。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錯,對我們有利的,那都叫好,對我們無益的,都稱為壞。”——莫言
人生中的許多選擇,無所謂絕對的正確或錯誤,不過是人們站在各自的立場,基于不同視角,從利益出發做出的判斷而已。

一個人真正的高級成熟,不是看透了多少事,而是終于放棄了對“唯一真相”的執念。
當你不再執著于證明“我對你錯”時,你會變得寬容。當你能夠自如切換視角,去審視同一個問題時,你會變得智慧。
允許自己做自己,允許別人做別人,讓花成花,讓樹成樹。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讓我們珍惜每一次與他人的相遇和交流,用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和接納這個世界的多樣性,這樣,我們不僅能夠活出更加真實的自己,還能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和諧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