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患者反映,查出糖尿病后四處嘗試調理,可血糖還是忽高忽低,有的因用藥不對癥,長期下來還損傷了脾腎,甚至誘發了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實在讓人揪心。 如果你不想被糖尿病反復折磨,這 6 個能夠清熱潤燥、益氣養陰、健脾益腎的中成藥,值得你了解。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但需要注意,糖尿病成因復雜,證型多樣,以下 6 種中成藥務必在醫生指導下選擇。 1、玉泉丸 玉泉丸擅長清熱生津、止渴除煩,是肺胃燥熱型糖尿病的經典用藥。 這類人群常表現為口渴多飲、口舌干燥,喝水后仍難解渴,同時伴有多食易饑、尿頻量多,大便偏干、舌紅苔黃。血糖波動常與飲食辛辣、燥熱相關,進食后癥狀可能加重。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2、生脈飲(黨參方) 生脈飲(黨參方)以益氣養陰、生津止渴為核心,適用于氣陰兩虛型糖尿病。 這類人群多表現為口渴但飲水量不算極多,伴有乏力氣短、精神不振,活動后易出汗、心慌,血糖波動較大,常見于糖尿病病程較長或中老年患者,舌淡苔少。 3、金匱腎氣丸 金匱腎氣丸能溫補腎陽、化氣行水,適合陰陽兩虛型糖尿病。 患者常感覺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尤其下肢發涼明顯,伴有口渴但不想多飲、尿頻量多,部分人還會出現陽痿早泄(男性)、月經不調(女性),舌淡胖、苔白滑。這類糖尿病多與長期耗傷腎陽、腎精虧虛相關。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4、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擅長滋陰補腎,適用于腎陰虧虛型糖尿病。 典型表現為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失眠多夢,同時伴有口干咽燥、手足心熱,血糖在空腹或餐后均易升高,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視物模糊,舌體偏瘦、舌紅少苔,常與糖尿病腎損傷、眼底病變早期相伴。 5、參苓白術散 參苓白術散能健脾益氣、滲濕止瀉,適用于脾虛濕盛型糖尿病。 患者常感覺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大便不成形或黏滯不爽,伴有乏力倦怠、面色萎黃,血糖升高常與飲食不節、暴飲暴食相關,舌苔白膩。這類情況多見于體型偏胖或長期飲食不規律的糖尿病患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6、參芪降糖顆粒 參芪降糖顆粒由人參(莖葉)皂苷、黃芪、山藥等組成,能益氣養陰、滋脾補腎,適用于氣陰兩虛兼脾虛腎虧型糖尿病。 癥狀以口渴乏力、多食易饑、腰膝酸軟為主,空腹血糖多在 7.0-8.5mmol/L 之間波動,適合糖尿病病程中期、伴有明顯乏力倦怠的患者,尤其適配因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導致脾腎虛弱的人群,需按療程服用以調理臟腑功能。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上述中成藥各有側重,肺胃燥熱用玉泉丸,氣陰兩虛選生脈飲,腎陰虧虛用六味地黃,脾虛濕盛選參苓白術散。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一人一方,不標明克數也是對患者的負責。以上分享僅供參考,不可盲目套用,以免藥不對癥,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