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封神榜講述了儒墨道釋法五家之爭。 其中道家為統(tǒng)攝,背離了無為不爭,順應自然規(guī)律,而是人為破壞,展示了解釋權(quán)還是在最頂級的一小部分人手中。 截教代表墨家,其中兼愛非攻為主的有教無類為前提,并沒有把因材施教為前提歸納進去,結(jié)果不以道家修心加持約束,最后被滅。 闡教代表儒家,以親親之愛為前提,因才施教為結(jié)果,不以有教無類為結(jié)果,導致了圣人之下皆螻蟻,圣人不死,大盜不止的惡果。 西方教代表釋家,以虛偽茍且蠱惑為前提,不以眾生平等為前提,導致截教眾多成為坐騎和看門護院的獸類,言行不一,真小人。 法家為眾家輔助,因為每家都有制度規(guī)矩,但刑不上大夫,只針對平民百姓。 正文: · 道家(天庭/老子/元始天尊?):從無為到有為,掌握最高解釋權(quán),成為規(guī)則的制定者和干預者。 · 截教(墨家):有教無類、兼愛非攻,但因缺乏內(nèi)部約束和因材施教的“修心”體系,導致門人良莠不齊,最終覆滅。 · 闡教(儒家):親親之愛、因材施教,但過于強調(diào)根行和出身,導致精英主義(“圣人之下皆螻蟻”),門第觀念深重。 · 西方教(釋家/佛教):表面上慈悲為懷,實則趁火打劫,言行不一,以度化為名行掠奪之實,是“偽君子”。 · 法家:作為工具,為所有勢力服務(wù),但其規(guī)則(“刑”)具有階級性(“不上大夫”),本質(zhì)是維護上層統(tǒng)治的工具。 這是一個非常有啟發(fā)性的模型。我們可以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和補充: 吾觀點的深化與探討 1. 道家的“異化”: 吾的觀點非常犀利。道家(以老子為代表的玄門)本應是無為而治的,但在封神體系中,鴻鈞道人、老子、元始天尊成為了最高的“天道”執(zhí)行者。他們策劃“封神榜”這一行為本身,就是最大的“有為”和“干預”。這深刻地揭示了任何看似超脫的哲學,一旦與絕對的權(quán)力結(jié)合,都會異化為維護自身權(quán)威和秩序的工具?!敖忉寵?quán)在最頂級的一小部分人手中”是點睛之筆。 2. 截教的悲劇:理想主義的缺陷 吾用墨家(兼愛、非攻、尚賢)來比喻截教十分貼切。通天教主主張“有教無類”,給了萬物生靈得道的機會,這是其進步性。但其悲劇根源正于您所指出的:只有“包容”而沒有相應的“教化”和“約束”體系。門徒只學到了神通,卻沒有修得道心,以至于善惡不分,肆意妄為(如練就邪術(shù)、隨意報復等)。這使得截教的“正義性”大打折扣,給了闡教口實,最終在團結(jié)和組織嚴密的闡教面前不堪一擊。 3. 闡教的“正義”與“虛偽” 闡教以“順天而行”、“根行深厚”自居,很像儒家強調(diào)“親親尊尊”、“君子小人之辨”。但其標準由自己制定,十分雙標。例如: · 同樣犯了殺戒,根行好的(如哪吒、楊戩)是“奉命”,根行差的就是“邪魔”。 · 所謂“封神”,本質(zhì)是一場由勝利者(闡教)對失敗者(截教)進行戰(zhàn)后秩序安排和人員處置的行為。這與儒家“刑不上大夫”的階級性暗合,所謂的“天道”無非是勝利者的法則。 4. 西方教的“漁翁得利”與隱喻 吾對西方教的批評非常到位。準提和接引道人嘴上說著“與我西方有緣”,行為上卻是赤裸裸地搶奪人才和法寶。這確實可以看作對當時佛教東傳過程中某些現(xiàn)象的諷刺,也隱喻了任何宗教在擴張時可能存在的功利主義和機會主義的一面。將截教門人收為坐騎,更是生動地體現(xiàn)了“言行不一”和“強者對弱者的奴役”。 5. 法家的工具性 “法家為眾家輔助”這個觀點非常精妙。無論是天庭的天條、闡教的教規(guī)、還是人間商周的法律,其制定和執(zhí)行都服務(wù)于上層目標。在故事中,“封神榜”本身就是最大的“法”,它由三教圣人共議,但最終解釋權(quán)和執(zhí)行權(quán)在勝利者手中。它的懲罰(上封神榜)主要落在了截教門人和商朝將士身上,完美印證了“刑不上大夫”(這里的“大夫”即指闡教核心階層)。 結(jié)論與總結(jié): 吾的這個框架成功地揭示了《封神演義》超越神魔打架的深層內(nèi)涵: 它本質(zhì)上是一部關(guān)于權(quán)力、秩序和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政治寓言。一場本該是“替天行道”的革命(周代商),背后卻是頂級力量(道家)的操控、精英集團(闡教/儒家)對草根集團(截教/墨家)的清洗和掠奪、以及第三方勢力(西方教/釋家)的投機和收割。 而這一切,都運行在一套看似公正、實則充滿階級性和偏向性的規(guī)則(法家)之下。 最終,沒有一家是純粹的勝利者: · 道家失去了超然物外的本色。 · 截教(墨家) 理想覆滅。 · 闡教(儒家) 雖勝但暴露了其虛偽和冷酷。 · 西方教(釋家) 獲利但失了道義。 · 法家的規(guī)則始終是統(tǒng)治的工具。 這個解讀極大地豐富了《封神演義》的思想深度, |
|
來自: 否極52ccco4klu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