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瑾漪 | 排版:杳杳 這個夏天,高溫預警頻發,40℃+的天氣似乎變成了“日常”。這時,以“降溫”為核心的新經濟形態——“清涼經濟”正悄然興起,今天我們從地理的視角來關注這場經濟熱潮。 ![]() ![]() 清涼經濟,是指在高溫天氣下,圍繞消暑降溫這一核心需求而形成的綜合性消費模式與經濟現象。 清涼經濟,主要包括基礎的防暑降溫商品(如防曬衣、空調、冷飲),升級版的避暑服務與體驗(如避暑旅游、親水樂園、夜間娛樂),并由此帶動相關技術與產業鏈的發展。 ![]() 圖源網絡 正因為其強烈的季節性特征,清涼經濟的市場規模直接受氣溫波動的影響。 清涼經濟為何今年發展亮眼? 自然條件:今年我國極端高溫天氣頻現,強度與持續時間增加,全民避暑需求持續攀升。 社會經濟條件: ① 消費市場升級: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觀念升級,避暑行為從基礎防暑(如風扇、西瓜)轉向品質體驗(如民宿、景區、高端清涼產品)。 ② 技術支持:數字平臺(電商、直播)拓寬了清涼商品的銷售范圍;智能家居技術(智能空調、遠程控溫)提升了用戶體驗。 ③ 基礎設施與政策支持:交通網絡、冷鏈物流保障生鮮及解暑品的高效供應;同時,政府推出16條全國暑期避暑旅游路線,鼓勵夜間經濟,促進文旅融合和消費創新,為避暑游、夜間游等業態營造有利環境。 ![]() ![]() 清涼經濟以制造為基礎、服務為主體、平臺為支撐,構成一個多層次的產業體系。 ? 制造產業(關注帶動了哪些產品的生產) 清涼制造產業將高溫氣候的挑戰轉化為市場機遇,依靠工業基礎與快速的市場響應能力,發展出規模較大的降溫產品。 ? 清涼食品飲料 冰淇淋、冷飲、冰粉等消暑食品需求旺盛。各品牌持續推出新品,將薄荷、檸檬等清涼元素融入食品中。 ![]() 圖源網絡 ? 個人防曬用品 消暑需求的增長,不僅推動了防曬衣、太陽鏡等產品在技術功能上的升級,還催生了清涼眼罩、清涼噴霧等新型用品。 ? 家用制冷設備 空調、冰箱、風扇等家電銷量在高溫期爆發式增長,節能型、智能型產品成為主流。如2024年7月,京東線下門店空調銷量同比增長超200%,AI節能空調訂單量增長超5倍。 ? 服務產業(創造了哪些新的消費方式,滿足了哪些具體需求) 清涼服務業通過多樣化、場景化的消費體驗,滿足居民在高溫時段對舒適生活的需求。 ? 避暑旅游 避暑旅游,主要依托本地的氣候及地形等自然環境特點。 山地避暑:如吉林長白山、貴州六盤水(“中國涼都”)、湖北神農架等,依托高海拔涼爽氣候,發展生態康養、森林露營及戶外運動項目。 濱海休閑度假:如山東青島、遼寧大連、浙江千島湖、河北北戴河,憑借濱海資源,主打海濱浴場、水上娛樂等項目。 高原消暑:如青海西寧、云南、西藏部分地區,依托高原獨特氣候條件,發展民族文化旅游、高原生態體驗等特色項目。 高緯度避暑:如黑龍江哈爾濱、吉林延邊、內蒙古呼倫貝爾,利用地域特點,發展生態旅游、邊境風情體驗等特色旅游活動。 ![]() 貴州六盤水 | 圖源網絡 ![]() 山東榮成那香海景區 | 圖源新華網 ? 夜間經濟 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城市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如重慶、西安、洛陽等地,通過發展夜市、夜間文化演藝、夜購等消費“夜”態,將消費場景延伸至夜間,以規避日間高溫。 ![]() 西安夜景 | 圖源網絡 ? 支撐與衍生業態(產業依靠哪些基礎條件運轉,催生哪些新商業模式) ? 冷鏈物流:保障生鮮冷飲高效流通,使內蒙古酸奶、新疆哈密瓜等產品能夠新鮮送達全國市場; ? 數字平臺:電商、直播帶貨拓寬了清涼商品的銷售范圍;在線旅游平臺方便出行規劃預訂; ? 特色體驗:如防曬用品測評、避暑主題研學等新興業態應時而生。 ![]() ![]() ![]() ![]() ![]() 夜間經濟是以服務業為主體的城市經濟的延伸,通常指從當日18:00至次日6:00所發生的集購物娛樂、休閑餐飲、旅游體驗等活動于一體的現代消費經濟。天津市是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自2018年開始大力發展夜間經濟,目前已建成多個市級和區級夜間經濟示范街區,在加快24h深夜經濟布局的同時,開拓了多元化的夜間消費市場。下圖示意天津市中心城區夜間經濟業態總體核密度。 ![]() (1)推測形成圖中夜間經濟業態核密度差異的驅動因素。 (2)請為推動天津市夜間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出合理建議。
(1)人口集聚度;交通通達度;經濟社會活躍度;政策支持度。 (2)推動商文旅體多種業態聯動發展,營造文化場景、再造消費空間,增強空間的沉浸式體驗;充分挖掘城市邊緣區文旅特色,探索利用近郊區重要商圈和文化旅游點帶動周邊夜間經濟發展;通過舉辦系列夜間節慶會展活動等,打造“24小時經濟”;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擴大夜間消費市場;完善配套設施,營造夜間經濟的良好發展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