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爸爸”你聽過嗎?就是爸爸是存在的,但是就像空氣一樣看不到摸不著,孩子吃的喝的,去上興趣班去玩都是媽媽的事情,爸爸只負責賺錢養家,其他的一概不理! 孩子哭了說:你兒子哭了,趕緊過來看。孩子要出去玩說:找你媽媽去…… 爸爸成了家里面的一個裝飾品! 而其實在親子關系中,爸爸的角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爸爸是一座山,一座讓男孩子仰望的山,讓男孩子希望能夠超越的山,一座讓女孩子感覺到非常溫暖,可以依靠的山。這座山如果不存在的話,男孩失去了目標,沒有了信仰,沒有了榜樣,女孩在成長過程中沒有了自信。 那些從小有爸爸陪伴和沒有爸爸陪伴的孩子,慢慢的長大,身上會出現7個差距第1個:語言能力 英國有一部紀錄片叫《父親的生物學意義》,里面就提到爸爸跟孩子玩的時候,會說一些比較正確的語言,語言簡短有力,能夠讓孩子更快地去學習語言,能夠更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也就是孩子在小的時候,不僅有媽媽帶,還要有爸爸帶,而且爸爸經常陪伴的孩子,他們更加能說會道。 第2個:社交能力 我們會發現媽媽帶著孩子出去就會小心翼翼地陪著孩子,甚至在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媽媽會幫自己的孩子達成自己的愿望。 比如說自己的孩子想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媽媽就會去跟小朋友交涉。但如果爸爸帶著孩子的話,可能就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跟小朋友交涉。 爸爸帶孩子的這種 第3個:孩子運動能力更強 男女之間由于激素的差距,男性身上會有更多的攻擊性,為了消磨這些攻擊性,男性會更加喜歡體育項目的運動。 而爸爸帶孩子的時候就會帶著孩子出去玩體育類的運動,去打球,去跑步,去爬山等等,這些不僅可以消耗孩子的體力,而且還能讓孩子運動能力變得更強,所以有爸爸參與的育兒中,孩子一般體育的能力會更強一些。 從小沒有爸爸帶的孩子,在媽媽的小心細心呵護下,反而運動能力會比較差。 第4個:孩子的免疫力 一般孩子在兩歲之前最好是媽媽來帶,但是慢慢的長大,最好要爸爸參與到育兒中來,因為孩子已經會跑會跳,爸爸帶孩子雖然粗糙,但是這種粗糙反而會讓孩子更好的適應環境,還能更好的鍛煉孩子的免疫力。 所以爸爸帶孩子反而因為經常運動,吃東西又比較粗糙,反而又會讓孩子免疫力會更強一些。 當然這里指的是身體比較健康的孩子,如果孩子本身有過敏體質或者是體質比較弱的話,可能帶孩子還是要細致一些,這需要媽媽來。 第5個:孩子的動手能力 男性的動手能力普遍都比較強,爸爸在帶孩子的時候也自然而然地在給孩子做榜樣,教會孩子學會自己動腦筋,自己動手去做很多的東西,這會讓孩子的動手能力變得更強一些。 但是媽媽的動手能力比較弱,再加上媽媽平時帶孩子會比較細致比較細心,不放心讓孩子自己去做很多的東西,所以跟著媽媽的孩子,反而因為照顧得太好,動手能力比較弱。 第6個:孩子的自信心 我們會發現爸爸帶孩子會放手讓孩子去玩,比如說玩滑梯的時候,孩子能夠勇敢的去玩,但是媽媽就會擔心孩子摔了磕了碰了,所以會小心翼翼,反而會讓孩子畏手畏腳的。 爸爸相信孩子,孩子就能做得更好,他也能更自信。 所以有爸爸帶的孩子一般會更加的自信,特別是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爸爸是她認識的第1個異性,這個異性對她呵護備至,對她非常溫柔,這會讓女孩子很自信,在面對一些渣男的花言巧語中也不會輕易被欺騙。 第7個:孩子的學習成績 我們說爸爸參與育兒,并不是說只是爸爸帶孩子,而是爸爸跟媽媽一起參與到育兒中來,這樣的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之間溫馨的感情,夫妻恩愛的家庭給他的滋養也會比較強一些,這些孩子就更容易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因為他內心有安全感,有歸屬感。 而且父親在帶孩子的時候,經常會肯定孩子讓孩子去做,就會讓孩子覺得我是可以的,有這樣的自信心,在學習上碰到困難的時候,孩子也會想盡辦法去解決,這樣的孩子學習成績也會更好一些。 也有相關的研究發現:從小父親有參與到育兒中,女兒的理科成績會更好一些,畢竟爸爸的理性思維也會在育兒中傳遞給女兒。 一個家庭如果是一家三口,應該是一個牢固的三角形,不應該是爸爸變成空氣,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出問題,所以爸爸參與育兒,也是一件對家庭對孩子非常有好處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