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看一個視頻,一群鳥兒在湖面成群飛翔,那鳥群舒展飛翔的形狀來回轉變,一瞬間從鯨魚形狀轉為巨鳥,流動的云朵,這一刻莊子的《逍遙游》里的文字有了具象的感受,古人誠不欺我。我認識的小白老師家里的大男孩也是背起行囊和照相機不遠千里奔赴山東、內蒙等地拍攝鳥兒遷徙,鳥兒在天空飛過,無論鳥兒俯瞰還是我們仰頭凝望,這是人類見到的最完整的生命軌跡。 ![]() 本部《單讀》八部作品是編者邀來六位熱愛自然的寫作者最新的作品,以及“水手計劃”的作品,這些作家深入不同林間山區,捕捉到的不僅是動植物的生存現狀,更有那些被歷史掩蓋的普通人行走過的腳印。 ![]() 五月恢復跑步的時間里,每次跑完散步都會拿出手機軟件查找那些美麗怪異的植物動物的名稱,現在的網絡太發達,只需要提供一張照片,就可以大致找尋到它們的名字科屬習性等。“是我足夠幸運,能旁聽這春天的獨唱。”周瑋在《認識一個春天》里寫他來到地拉那,阿爾巴尼亞的首都。2月中旬街邊流光溢彩的花樹,芳香怡人。他拍攝照片登錄在線圖鑒平臺確定這種花樹是銀荊,上傳條目背后是六大洲六千多位觀察者的記錄,讓銀荊的前世今生,完整生命,在歐洲的遭遇,都展現出來。 ![]() 除了網絡了解,春天最適合的就是去公園。作者穿行在地拉那大公園里,抬頭低眉處,都是綠意盎然,枝頭山雀,天上白頭鷗鳥,水面黑水雞等,舊雨新知匯集在一起,每個人都變成了“目光炯炯的猜謎者”,走進動植物的敘事故事里,不僅跨越時空承載記憶,還給未來所有預示,這是春天獨有的慌亂和欣喜。 周瑋用雙眸描摹出自然的風貌,遇見燦爛的銀荊,見到第一只鳥灰斑鳩,舉起小小的橄欖樹環,在作者的旁征博引和細致觀察中,我們也跟著走進一個春天,認識一個春天,感受自然和春天帶給人內心的悸動。 ![]() 跟著鳥導滿姐在西南邊境尋找猛禽的觀鳥者任寧描述了觀鳥產業在云南騰沖的發展,觀鳥人的到來帶來的收入是當地很多山民的經濟基礎。北回歸線的盈江地區是中國鳥類多樣性最豐富的縣,奔赴而來的作者充滿了對自然的熱愛和觀鳥的熱情,但同時即將成為父親的他也有著深深的恐懼,這種恍惚微妙的空虛感是血脈責任帶來的厚重和未來人生的取舍,可能觀鳥的愛好要被舍棄掉, 但當他們親手把網上的小鳥解救下來的時刻,自身的羽毛也長出,即將從枝頭展翅。 搬到大理的安小慶重新遇見了童年時代在森林原野采摘的野果野花,作者用樹皮、苔蘚、羽毛、松塔等物在客廳搭建了一座干燥的樹木神龕,在叢林中穿梭和植物產生的依戀能讓人從人類的形制中暫時逃離;陳創彬等待了兩年只為看見水雉,和時間賽跑,一次次的守護,幼鳥在可憐的水洼里誕生,但那干涸的池塘,高高立起的鳥網,是層層的厚障壁,美麗之中的脆弱不僅僅是鳥類生存,還有人類未來的困境;公園游蕩者歐陽婷在季節的變換中,尤其是冬天走進奧森,在熟悉尋常的表象中尋覓到復雜的真實生活。初升朝陽的偉大宇宙力量,夜晚長長的月影下暖暖的光芒下的所有瞬間記憶,是人類需要的北方荒野。 《黃昏柏子香》里那飽含油脂的種子里裝滿了文學歷史的溫度;《學做衣》里充滿了對自尊自強母親的回憶,渴望逃離家鄉的女兒走著和當年母親一樣的道路,舉步維艱的求學求藝,裁縫鋪里的熱鬧和她愛吃的零食,文中的汽水熱湯等食物是苦難人生最美的慰藉;《未竟的路》沿著鐵路上的綠皮火車,走進修路人的歷史和對家人的回憶中。 ![]() 整本書不僅僅是作者們觀察鳥兒和植物,還有回眸人類的歷史,借用安小慶的文字:在森林中,“單獨”是沒有意義的。在濃霧彌漫的世代,我們需要覺察出那只拍在我們肩膀、揭示我們回望的手。 我們看見天空鳥飛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