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每個人的分析觀點都不可能完全正確,請保持理性和有選擇性的參考文章,才能在股市中站得更高! 核心觀點: 1.人工智能的下一步是訓練一個擁有大量視頻、圖像、音頻和文本的數萬億參數多模式轉換器。OpenAI、Microsoft、xAI和Meta在內的多個大型人工智能實驗室正在競相構建擁有超過10萬個GPU的GPU集群。對于這種需求,英偉達擬通過以太網將多個數據中心級聯成一個“超級GPU”。 2.空芯光纖橫跨了AI數據中心的大小各個方面,在城域數據中心互聯,數據中心內部互聯,廣域數據中心互聯,邊緣數據中心中廣泛使用,空芯光纖以低損耗、大帶寬、低非線性及色散優勢,大幅提升傳輸容量與穩定性,是下一代的AI計算傳輸方式。 3.中國大陸光纖企業的競爭格局顯著好于液冷和電源(這兩個行業主要玩家為中國臺灣企業),是全球光纖行業降本增效的大鲇魚,具備大殺四方的能力,且行業集中度較高,具備顯著的投資價值。 怎樣建造一個超級GPU?長距離傳輸下的空芯光纖 在AI芯片領域,英偉達幾乎是無敵的存在。但是如果英偉達想建造一個超級GPU,或者說建造大規模的AI計算集群,該怎么做? 借用華為楊曦的一句話:無光,不AI。AI的發展速度,一定程度上有光學的發展速度所決定的。《科學美國人》雜志曾評價說:“光纖通信是二戰以來最有意義的四大發明之一。沒有光纖通信,就不會有今天的互聯網和通信網絡。 英偉達新提出Scale-across,就是行業的解決方案。要將十億瓦級(GW)數據中心互聯成AI 超級工廠,最佳途徑就是通過Spectrum-XGS以太網將多個數據中心級聯成一個“超級GPU”。 過去,AI集群的擴大主要有兩條路徑: ①Scale-up:單機柜放更多GPU; ②Scale-out:單數據中心支持更多機柜互聯。 但受限于電力、散熱、土地等,單靠Scale-up/out無法無限制擴大集群。 Spectrum-XGS以太網通過引入跨區域擴展(Scale-across)基礎設施打破了上述限制。跨區域擴展(Scale-across)成為了繼縱向擴展(Scale-up)和橫向擴展(Scale-out)之后的 AI 計算“第三大支柱”,能夠將 Spectrum-X 以太網的極致性能和規模擴展至多個分布式數據中心,將它們組成具有十億瓦級的智能巨型 AI 超級工廠,跨區域擴展(Scale-across)技術進一步提升AI集群上限。 所有的數據中心互連(DCI),依靠的就是目前的新型光纖技術:空芯光纖。 在英偉達的Scale-across中,空芯光纖、光模塊和交換機是主要增量,而空芯光纖,占據增量中80%-85%的份額,是確定性最大的增量部分: scale-across核心增量環節價值量分析:空芯光纖>相干光模塊>交換機 傳統單模光纖系統存在長距離傳輸單波速率提升困難、多波段系統性能劣化、光纖線路時延較高等挑戰。 空芯光纖作為新的光纖形態,在提升容量和降低時延方面具有潛力,而且在長距離、低功耗傳輸方面正凸顯優勢。 空芯光纖的優勢包括:1.低時延,2.超低非線性3. 潛在的超低損耗:4. 寬頻帶支持 空芯光纖一個主要的應用場景在數據中心,其主要用處在以下幾個方面,可以說是橫跨了AI數據中心的大小各個方面。 1.城域數據中心互聯(<100公里):支持更大地理覆蓋范圍,可緩解能源供給限制; 2. 數據中心內部互聯(500米以內):利用其低時延特性,有望提升AI訓練效率10%以上; 3. 廣域數據中心互聯(數百公里):低損耗、大帶寬、低非線性及色散優勢,大幅提升傳輸容量與穩定性 4. 邊緣數據中心:更靠近用戶端的部署 空芯光纖:產業鏈優勢比液冷或電源等領域的更高 前段時間大幅炒作的液冷和電源行業,實際上大陸企業主要處在上游,液冷和電源行業的主要供給方,是中國臺灣企業,一定程度上可能受到地緣政治,以及海峽問題因素的影響,存在供應鏈的風險。 但是在光纖行業,中國是毫無爭議的第一。 目前中國是光纖通信技術世界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全國通信網的傳輸光纖化超八成以上,光纖光纜年產量更是占全球一半以上,中國光纖光纜行業已經占據了全球的半壁江山。以5G、千兆光網為代表的“雙千兆”網絡,是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中的兩翼和雙輪,是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和承載底座。 目前全球前十大光纖公司占據全球91%的份額,中國4家公司占據40%以上份額。 2024年,全球前十大廠商占據光纖光纜市場91.30%份額,分別來自美國(康寧)、中國(長飛、亨通、烽火、中天)、日本(古河電工/OFS、住友電工、藤倉)、意大利(普睿司曼)和印度(斯德雷特)。 被忽視的多模光纖:需求量是成倍于GPU的增量 多模光纖其實與光模塊是同樣的升級變化。 比如,光模塊從之前的400G到800G到1.6T,多模光纖也會從OM3、OM4到OM5。目前OM4到OM5的價格可能會從每500元/芯公里提到大概1000元/芯公里,提升幅度很大。因此,多模光纖既有scale up端需求量的大幅增長,還有量的大規模增長。 如果GPU的數量乘以2,按照康寧的測算,很有可能以后在交換機端的光纖的需求量會乘以4,即多模光纖的需求量是成倍于GPU的增量。所以光纖板塊是一個被低估的板塊,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不受任何技術演進的風險影響,無論是CPO還是可插拔光纖,都是核心的部件。之所以光纖目前沒有漲,是因為整個光纖的大幅用量以及光纖的價值變化還沒有顯現。 行業主要公司 以下是光纖行業的主要上市公司: 光纖公司: 1.長飛光纖:空芯光纖毫無爭議的龍頭,技術上看,長飛光纖公司實現單根光纖長度超過20公里,最低衰減系數低至0.05dB/km,這是迄今公開報道的全球最低衰減的光纖,遠低于現有實芯光纖的衰減極限。目前市場預期明年可能在13-14億左右,但考慮到明年空芯光纖和多模光纖的爆發預計將帶來大量利潤增量,增厚利潤,利潤甚至可能達到20億以上。 2. 烽火通信:國內空芯光纖的龍二。光傳輸與寬帶接入產品具全球競爭力,是主要供應商及原創技術策源地;掌握光纖預制棒及光纖生產核心工藝,特種光纖在國家戰略領域作用重要;海洋通信領域為全球唯一打通四大核心技術領域的企業,核心技術達世界一流。公司的多芯光纖放大器創下140公里 410.5Tbit/s傳輸紀錄,為業內最高水平。此外,公司正積極布局多模光纖高端智能制造,計劃于2026實現400萬芯公里年產能目標。 3.亨通光電:位列全球光纖通信、海纜系統、線纜競爭力前三強。海纜龍頭,亨通光纖網絡全球市場占有率超15%,承建大批海洋光網工程,是中國唯一能與國際巨頭競爭、擁有端到端深海通信系統承建及服務能力的企業。 4. 長盈通:長飛光纖的翻版公司,且長盈通CTO廉正剛是“空芯光纖鼻祖”Lumenisity公司負責人的學生,具備空芯光纖的最強know-how。創始團隊及技術人員多數來自長飛,司是一家以光電子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特種光纖光纜、特種光器件、新型材料、高端裝備和光電系統等五大領域產品的研發。 模組及配套公司 5. 光迅科技:DCI全鏈條器件模組供應商。是光電器件、模塊研發及產業化的全球先行者,深耕光通信領域近50年。 5.德科立:專業從事光收發模塊、光放大器、光傳輸子系統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國內領先的相干傳輸廠商。 我每天都在耐心為您整理資料。既然看到這里了,如果覺得我寫的東西有點價值,點個“在看”可以么?萬分感謝 |
|
來自: 老鷹666 > 《東廂西庭投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