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想一下,你上次認真陪孩子玩,是什么時候?陪了多久? 和一位老師朋友聊天,她說,怎么我一帶孩子,就沒耐心,總是覺得很煩躁呢?我問她是怎么回事? 她說,不知道,就是覺得很沒意思。你說那些樂高,一堆小零件,組來組去,有時候又都拆掉了,意義在哪里? ![]() 還有,玩跳棋,我一點興趣都沒有。讓他自己玩,又說不能玩,起碼要兩個人一起。 我就很煩,覺得是浪費時間…… 這篇內容,分享下我陪孩子的一些小細節,也借這個機會剖析下,暗藏在背后的三個原因。看完后,或許你也能釋然了! ![]() ![]() 就像文章開頭的那位老師朋友,她不愛孩子嗎?超級愛,而且比一般的家長,已經做的好很多了。畢竟,她自己就是老師,每天和孩子接觸。 可是,陪孩子玩,是一種很消耗心里能量的行為,有時候,我們就是會感覺不耐煩。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真的愛孩子,只是背后藏著三個原因。 原因一:功利心強 我們家常玩的骰子城游戲,一次能玩一兩個小時,孩子們通常要晚兩三局才肯罷休。 玩著玩著,我腦袋里就冒出一些念頭:“這個時間,我可以寫一篇稿子了,去做飯也能整出來四個菜了。” ![]() 表現的就是,開始有些不耐煩,但還要強壓著。有時候也會想“多陪著孩子,以后他們長大了,身心健康,不也是一種財富積累嗎?” 可說真的,陪伴就應該是一種無所求的相處時光,一旦有了功利心態,陪伴這件事,就變味了。 原因二:把陪伴當任務 如果把每次陪伴孩子,當做任務完成,彼此都會感覺到不快樂,就只是“利用”了這個親子時光罷了。 和婆婆討論這個話題,她說,現在孩子真的太難帶。我們那時候,爸媽哪有時間理你,一找你,那肯定是要挨揍了。 ![]() 確實,我小時候,父母也很少陪著,都在為了生計奔波。以至于,我們現在有時候陪孩子,好像也少了很多內在的體驗。 總覺得,哎呀,陪一會兒就好了,事兒真多! 原因三:不在一個時區 父母本身就有好多事情要處理,感覺一陪孩子就是“慢動作”,好多事情要拖后了。 ![]() 但就像上面截圖中,我發的消息那樣:“進入他們的世界,我就不是主角了。” 所以,想要給孩子有質量的陪伴,就是要真誠、專注的跟著他們的節奏走,我常常這樣勸自己。 ![]() ![]() 娃爹工作比較忙,陪孩子的時間少,但總會見縫插針的跟娃下象棋,這是大寶和二寶都超喜歡的。 每次娃爹陪孩子,都會碎碎念一些小事情,我以為,他都是在嘮叨孩子,要好好學習,要聽媽媽的話。有次偷聽才知道,人家在跟娃聊下象棋的小妙招。 那一刻我才知道,為啥孩子們一直盼著和爸爸一起玩了,并不只是喜歡下象棋本身,而是因為爸爸真的在用心和他們一起玩。 ![]() 孩子們也很喜歡,邊下象棋邊跟爸爸聊天,有些是象棋本身的話題,有些可能是彼此聽到、看到的事情,一來一回,還挺有趣。 我就在想,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陪伴呢?應該不是單純的任務或者義務勞動,而是一種恰到好處的狀態,彼此都很舒服。 就像娃爹和孩子相處,彼此都是自由的,彼此又是相通的。 ![]() ![]() 妙招一:給游戲 “加點料” 二寶總纏著我一起玩雪花片,各種造型改造,我開始覺得幼稚又無聊,每次改造都要絞盡腦汁,太累了。 后來我就開始改變游戲規則,讓他負責搭建和改造,而我當學生,跟著他做。 ![]() 在我一聲聲“老師”的呼喚下,他慢慢迷失了,興致勃勃的跟我講起了自己的搭建思路。 有時候我還會問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 “為什么月亮跟著人走?” “螞蟻會不會感冒?” 他的回答也是無厘頭的,但我們都樂在其中,笑聲不斷,我甚至開始期待,下次跟他一起玩雪花片了。 你也可以試試,陪娃時放低身段,做個“傻小孩”,很有意思的。 妙招二:無目的互動 早晨送孩子上學的 10 分鐘,完全可以變成專屬親子時光,很有意思的! ![]() 二寶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開發了 “路邊觀察大賽”: 誰先發現今天的樹葉比昨天黃了幾片,誰能數出公交站臺廣告里有幾種顏色,誰就贏了。 這種不需要準備、不占用額外時間,也沒什么目的的小游戲,讓10來分鐘的路程,變得有趣起來。 妙招三:做個好奇的追隨者 大寶二寶喜歡和我一起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覺得“媽媽像個好奇寶寶”。 大寶搭積木的時候,我經常會問:“你這個城堡的窗戶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呀?”然后他就會跟我解釋一堆,接著我們就一起玩起來了。 二寶畫完畫后拿給我看,我有時候會說:“這是你畫的?乖乖,大作啊!展開講講?” 二寶就開始吧啦吧啦說起自己的創作思路,半小時很快就過去了…… ![]() ![]() 即使你真的沒耐心陪孩子,也不必太過自責。你可能只是因為,不會放松,不能允許自己做一些看起來無聊的事情而已。允許自己不是完美父母,適當放下道德枷鎖,你和孩子都會輕松一些哦!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