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湖畔黃昏第698篇文章 全文1300字 一 南山是“鄱陽湖上都昌縣”的地標。 940余年前,蘇東坡在此留下“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吹老碧桃花”的絕唱。 都昌鎮南山村委會細堰黃村,位于南山大道南端。 所謂細堰,乃言村旁有堰壩,芙蓉山系之水經此流至東湖,注入鄱陽湖。 舊堰壩已不存,現修有2米高的三孔涵道。 與細堰相對應的,是大堰。 大堰黃村在都昌鎮政府對面,屬星火村委會。 ![]() ▲細堰黃村 二 都昌黃姓稱沙港黃氏,多為南宋進士黃唐發(1100~1163年)后裔。 黃唐發幼子即“朱門四友”黃灝。 細堰黃村、縣城金街嶺黃姓為次子黃頤后裔。 細堰黃村現有800余人。 2014年10月,村人籌資160余萬元,歷時七個月,修建起近千平方米的祖堂。 除了冠有江夏世家,還有學林堂石匾。 學林為細堰黃村始遷祖的名字。 祖祠上廳有幅對聯: 三字遠隨白鹿至 一經曾受紫陽來 南宋理學大家朱熹曾為黃灝題“親義理”三字。 黃氏有江夏堂、忠孝堂、熾昌堂、九桂堂等堂號。 學林堂獨屬細堰黃村。 ![]() ▲學林堂 三 黃頤(約生于1123年),字觀伯,曾任鄱陽縣主簿。 淳熙年間,徙居都昌縣市陶公廟,即今實驗小學內。 黃頤七世孫黃道明(1337~1411)生子五,黃秉端居長。 1535年,黃秉端曾孫黃友軒卜居九江道前。 1575年,黃友軒之子黃振達遷居都昌縣城衙前仁義坊。 即今西街十字路口東南角老都昌鎮政府側。 黃振達玄孫黃校臣,號學林,1660年出生。 老都昌鎮政府靠官塘一側,有一幢黃家大院,嵌有學林寺門楣。 以前,細堰黃村人年節時都要去學林寺祭祀。 土改時因屬寺類,被收歸公有,曾為都昌鎮政府蔬菜大隊隊部。 后來被人購買建起了私宅。 院內古井被填,在今官塘垃圾中轉場下。 ![]() ▲祖祠對聯 四 黃學林生子四: 嘉炤、嘉煌、嘉炍、嘉煜 60歲那年,攜子從縣城西街徙居數里外的細堰黃村。 細堰黃村此前有陶公廟黃姓人家散居,后皆敗落無后。 現細堰黃村皆為黃學林后裔。 1948年出生的細堰黃村人黃小生,早年在都昌鎮屬企業任會計多年。 他講述了祖先發脈的一則故事。 黃學林幼子黃嘉煜桀驁不馴,去外面闖蕩數年后,財運暢達。 回村建了三幢三進宅院,老村居一幢,一里之外新拓地兩幢。 一里外所建房宅,便形成了現在的新屋黃村。 同屬南山村委會,有400余人。 ![]() ▲南山大道堰涵 五 細堰黃村氤氳著崇學氣息。 村里出過進士、知縣,留學博士、碩士、大學生層出不窮。 轉業軍人黃建華在惠州創業有成。 村頭數百米處,即都昌任遠中學新校園,2019年主樓封頂。 任遠中學前身是都昌縣立初級中學。 抗戰時期,細堰黃村黃吉人先生曾擔任校長。 容后再敘。 ![]() ▲2019年村頭在建的任遠中學 以上。 閱讀更多: ![]() |
|
來自: 湖畔黃昏 > 《公眾號:湖畔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