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思維導圖: ![]() 【1】 藏于無事,示天下無為 君主把自己的想法藏起來,表面上看起來啥也不管。 申不害說,君主別讓臣子看出自己喜歡啥、討厭啥,不然臣子會順著你的心思來騙你。君主只要看著,讓臣子自己去做事,做錯了再收拾,這樣才不會被蒙蔽。 韓昭侯用他的辦法,有次他丟了一片指甲,假裝到處找,一個臣子趕緊把撿到的指甲獻給他,韓昭侯就知道這臣子在偷偷觀察他,從此更留意這人的舉動。要是君主啥都表現在臉上,臣子早就摸透你了,哪還會真心辦事? 讓別人猜不透你,你才能看清別人的真心。 【2】 循名責實,操殺生之柄 根據官職的名分,要求實際的功效;掌握著生殺的權力。 給臣子一個官(名),就得讓他做出相應的成績(實),做不好就罰,做好了就賞,生殺大權得握在自己手里。申不害說,這是君主的 “術”,不能讓給別人。 韓昭侯讓一個官員管糧食,就天天查糧倉,看數目對不對;讓一個官員管城門,就半夜去看關沒關。有個官員沒管好,韓昭侯立馬免了他的職,其他官員嚇得再也不敢偷懶。要是君主不管實際成績,光聽臣子說,早就被糊弄了。 權力攥在自己手里,別人才不敢糊弄你。 【3】 明法審令,任法不任智 法律要明確,命令要清楚;依靠法律,不依靠個人的聰明。 申不害覺得,法律定明白了,大家都知道啥能做、啥不能做,比君主自己瞎琢磨強。法律面前,不管是官是民,都一樣,這樣才公平。 他幫韓昭侯制定法律,規定 “偷牛者償五牛”,有個貴族偷了牛,也照樣罰,百姓都說 “這法律真管用”。要是君主總憑自己的想法斷事,今天一個樣,明天一個樣,大家就不知道該咋辦了。 別總覺得自己比規矩聰明,按法律來,錯不了。 【4】 因能授官,治不逾官 根據才能給官職,官員做事不能超出自己的職權。 申不害說,有啥本事就當啥官,別讓不會打仗的去帶兵,不會算賬的去管錢。每個官只管自己分內的事,別插手別人的活兒,這樣才不亂。 韓昭侯讓擅長種地的去管農業,讓擅長打仗的去管軍隊,誰也不許跨界。有個將軍想管稅收,韓昭侯說 “你管好你的兵就行,稅收有專人管”,朝廷的事果然順多了。要是官員啥都想管,準得亂套。 每個人守好自己的攤子,國家才能有條理。 【5】 君道無為,臣道有為 君主的道是看似啥也不做,臣子的道是積極做事。 君主別啥都自己干,把該做的事分給臣子,讓他們去忙活,自己只負責看結果、定賞罰。申不害說,這樣君主不累,臣子也有干勁。 韓昭侯很少親自處理具體的事,都是讓大臣們先拿出辦法,他再拍板。臣子們覺得自己有機會表現,都很賣力。要是君主啥都搶著干,臣子就會偷懶,還顯得君主沒本事。 君主抓大方向,臣子干具體活。分工好了,大家都輕松,事也能辦好。 【6】 務在明法,嚴刑峻法 要緊的是讓法律明確,刑罰要嚴厲。 申不害說,法律不光要讓人明白,違反了還得重罰,這樣才有人怕,才不敢亂來。小錯不罰,就會犯大錯;輕罰不管用,就得重罰。 韓國有個人在路上亂扔垃圾,按法律該打五十棍,有人說 “這點事算了”,申不害說 “小事不罰,以后就敢干大事”,硬是執行了。從此韓國路上干干凈凈,沒人敢隨便犯法。要是法律像棉花,誰都敢碰,就沒啥用了。 法律要像鐵,碰了就受傷。 【7】 尊君卑臣,強干弱枝 加強中央,削弱地方。 申不害覺得,君主得有絕對權威,臣子只能聽話;中央的權力要大,地方不能太厲害,不然會不聽話,國家會亂。 他幫韓昭侯收回地方官的部分權力,讓他們直接聽中央的;臣子見君主,禮儀要規矩,不能隨便。這樣一來,韓昭侯說的話沒人敢不聽,地方也不敢鬧事。要是臣子比君主還橫,地方比中央還強,國家準出事。 中央握緊權,地方才聽話,國家才能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