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 此處靜謐 書一方清 遠 ![]() ![]() 短視頻:當蝗蟲掠過那片稻田 文/龍歌 稻穗低垂,本是豐收之景、農人之福;稻浪的屏幕之中,卻有人悄然將閃著寒光的鐮刀揮入,將刻著貪婪的尖嘴探出。 那些被流量豢養的電子蝗蟲,正瘋狂啃食著最后一片精神稻田。它們用短短幾秒的視覺糖衣,裹著“科技”的砒霜,在算法的傾盆暴雨下,將少年人的瞳孔,蛀成空洞的漏網。蝗蟲掠過,田野一片死灰。 短視頻平臺,堪稱完美的飛蟲養殖場。可控調溫的攝鏡器皿里,每只蟲卵都長出趨光的復眼,特效是它們的翅鞘,十五秒時長是最佳生命周期,點贊數是產卵的計量器。金黃濾布織成的養殖網下,埋伏著無數彎腰的稻草人。它們舉著美顏的彎刀,把真實的血肉碎成統一規格的飼料,精心喂養——扭腰的是轉基因果蠅,裝瘋的是變異叩頭蟲,假哭的是帶毒毛辣子,色相漏點的是斑衣蠟蟬……全都在數字的溫室里蠢蠢欲動,振翅欲飛。看那一個個直播間,他們將農人祖輩傳下的防曬網拆換成補光燈,將天地自然醞釀的春秋四季秘制成“家人們雙擊666”蜜汁;播放量如噴霧劑按嘴,悶死最后一只戀著月光的自由螢火,只留下數據中心的捕網上,掛著密密麻麻干癟的點贊蚊尸。當“三秒定律”綁架了人們的手指,侵入了大家的大腦,年輕人只會趴在田塍邊張望,早分不清哪株是自然陽光生長的思想秧苗,哪根是電腦激素催肥的精神稗草。 養殖場滋養了蟲卵,培植了利欲,污了田,熏了天。平臺的計算像一劑催熟的920,把人深藏心底的利欲喂得肥壯。于是,有人踩著拔節的稻秧扭腰擺胯,舉著沾滿泥點的手機喊“點贊沖榜”;有人在菜地旁支起拍架,故意打翻農藥桶裝失誤,把農耕的苦難擰成博同情的噱頭;有人裹著破布在麥田里裝瘋賣傻,卻分不清麥苗和韭菜,把接地氣演成了糟蹋田的鬧劇。在“一拍暴紅”要接潑天富貴的語境下,有人生吃活蟲、假裝家暴博眼球,把“真實”嚼成了惡俗的渣;有人編造負債百萬逆襲的故事,對著鏡頭聲淚俱下,轉頭就把粉絲的打賞換成一條某品牌的印花絲帶;有人跟風模仿出格挑戰,在馬路上狂飆,在古跡上打卡,把法律和公德踩在腳下,只盼著“漲粉十萬”的神話降臨。他們眼里沒有田地的禾苗,只有點擊的變現;心里沒有踏實的人生,只有網紅的日夢。 在洶涌逐利的時代沖動下,平臺與“創作者”們一拍即合,狼狽為奸,早已將是非美丑的邊界徹底撕碎,價值觀在利欲的土壤中霉變。昔日尊勞動、踐誠信、守底線的價值標尺,今時全被棄擲一邊,假摔反咬老者,把敬老扭成荒誕的劇本;鏡頭前救獸、鏡頭后棄之,將善舉腌成作秀的咸菜;拿霸凌炒熱度、用矛盾攢流量,把刻薄包裝成正義的“防曬衣”。它們不管耕地里的禾苗是否灌漿,只看鏡頭前的戲碼長得夠不夠“出挑”;不管屏幕后的價值觀是否歪斜,只認評論區的熱度能不能飆高。上得熱搜不問內容含毒,點贊破萬哪管底線被破。終是造假作智、真誠是愚、刻薄為潮、包容成怯,短視頻場域淪為價值觀的糞坑,泡得觀者兩眼懵逼,只剩一片渾濁。 電子蝗蟲肆虐啃噬,青少年的精神稻田成一片荒蕪。本應播勤能補拙的種、長敬事惜物的苗,如今被網紅喧囂的毒霧罩得死死。走廊外,少年盯屏為“三秒漲粉”狂呼,把數理筑基拋在抽屜;寢室里,學子仿惡搞把捉弄當有趣,將友善互助踩在腳下;家庭內,孩童怨父母不助追夢,滿腦是喊麥出鏡、奢品加身,早忘了感恩二字的筆劃筆順。為中華崛起?——獵奇幼稚低俗趣味是快刀,分秒割去成年人信仰之念;碎片刺激短暫舒適是慢毒,悄悄流走少年郎實干之心。長此以往,精神的稻田里,怕是難尋一顆能正常發芽和生長的種子。畢竟,誰還愿意酷暑下每日早晚去澆灌一朵慢開的花,不如馬上立起,去追一只會飛、漂亮的蝶到手,哪怕那蝶帶著妖艷的毒。 救贖之道,當拾農人的鄉土根脈,在快餐文化泛濫的時代,重建精神的糯谷田。平臺當棄“流量至上”的嗜血邏輯,效仿披蓑戴笠的老農智慧,給手機的貪婪套上口兜;一機在手的我們也需重新拾起種谷的耐心,為思想筑起堅固的籬笆墻。 莫讓青春沉淪為短視頻的祭品,莫使精神溺斃在大流量的汪洋。 2025年8月25日 《詩人樣本》推介當下最活躍 最具特色的一線詩人 力塑當代詩人群像 - END- ![]() 投稿須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