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縣民間紅色收藏家郝建平
讀紅色書、寫英雄詩,把129精神傳下去
在涉縣紅色記憶小鎮,民間紅色收藏家郝建平的名字,總與滿案的紅色典籍、寫滿詩行的筆記本緊緊相連。當“精彩新涉縣”公眾號小編老玉米在郝建平簡樸的工作室翻開他的筆記本,那些飽含深情的詩句、案頭堆疊的革命書籍,不僅勾勒出一位普通涉縣人走街串巷為搜集紅色歷史文物奔走的身影,更揭開了他深藏心底的紅色初心。
走進郝建平的工作室,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案頭那一排被反復翻閱的紅色書籍:《一二九師在涉縣》記錄著家鄉土地上的烽火歲月,《劉鄧大軍風云錄》再現了將帥們的運籌帷幄,《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沿革》《中國革命根據地工商稅收史》則串聯起革命歷程的壯闊脈絡。書頁邊緣的折痕、字里行間的批注,都是他閑暇時潛心研讀的印記——別人的閑暇是消遣放松,他的閑暇卻是與歷史對話,在文字里觸摸先輩的溫度,在典籍中探尋紅色的根脈。
而那本略顯破舊的筆記本,更是他紅色初心的“見證者”。翻開本子,不同時間節點寫下的詩句,字字句句都是對紅色歷史的敬仰、對涉縣故土的深情。清明節,他以“春來風雨思偉人,松柏丁香如斷魂”寄寓對英烈的哀思,讓太行的草木都染上緬懷之情;劉帥誕辰110周年,他揮筆寫下“山河風雨報國門,誓拯天下為蒼生”,用“血灑疆河十萬里”的豪邁,致敬將帥的赤膽忠心;國慶節里,他又以“紅色小鎮憶當年,英雄故事講不完”細數家鄉的紅色過往,讓千軍萬馬的崢嶸歲月在詩行中重現。

這些詩句沒有華麗辭藻,卻滿是赤誠。“太行山上立豐碑,將帥碑林憶魂追”,是他漫步將帥碑林時,對先輩足跡的執著追尋;“踏步叢溫先輩路,吾輩立志永傳承”,是他研讀黨史后,對紅色精神的堅定守望。在郝建平看來,收藏紅色書籍不是“囤積”,而是守護一段不能遺忘的歷史;寫下紅色詩句不是“消遣”,而是傳遞一份融入血脈的信仰。
如今,郝建平依舊堅守著他的紅色案頭,讀史、寫詩、堅持著紅色收藏。
郝建平深耕紅色收藏二十余載,讓“九千江山進涉縣,三十萬大軍出太行”的一二九師崢嶸歲月重現光彩。他的收藏從不是簡單的物件留存,而是對紅色歷史的深情守望,更是弘揚紅色文化、培育時代新人的生動實踐。
“藏的是紅色記憶,傳的是太行精神”,這是他收藏路上的初心。他用一件件藏品,讓更多人讀懂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中國近代史的滄桑路,引導人們走進紅色文化、解讀紅色密碼。這份堅持,既是對“不忘初心”的踐行,更讓紅色正能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砥礪前行。
他就像太行山上的一塊基石,默默承載著家鄉的紅色記憶,用最樸素的方式——讀一本紅色書、寫一首紅色詩,踐行著“學黨史、守初心”的承諾,也讓紅色精神在涉縣的土地上,代代相傳、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