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中國在自己都吃不飽的年代,掏心掏肺地援助一個小國,送機器、送糧食、送武器,硬是把一個農業小國變成了工業國家。可誰能想到,援助一停,這個國家立馬翻臉,指著中國的鼻子罵“背叛革命”。這個國家就是阿爾巴尼亞,比越南還讓人寒心。 傾囊相助,情誼初現 中國和阿爾巴尼亞的交情,始于上世紀50年代。那會兒,中國剛從戰亂中站起來,國內糧食緊缺,工業基礎薄弱。可即便如此,中國還是咬緊牙關,決定支援這個遠在巴爾干半島、人口僅160萬的小國。從1954年開始,援助像流水一樣涌向阿爾巴尼亞,24年間總金額超過100億人民幣,相當于當時中國GDP的2%。這筆錢,換算到今天,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援助的規模讓人咋舌。142個工業項目,包括紡織廠、化肥廠、鋼廠,直接把阿爾巴尼亞從農業國拉進了工業化門檻。180萬噸糧食,平均每個阿爾巴尼亞人分到了一噸多,裝滿了一座座糧倉。 還有75萬支槍械、近900輛裝甲車、180架戰機,硬生生武裝起一個只有1.8萬軍隊的國家。這些物資從中國港口運出,漂洋過海,抵達阿爾巴尼亞的杜勒斯港,堆滿了碼頭。 那時候,中國自己還在勒緊褲腰帶。農民一年收入不到100塊,很多人連溫飽都成問題。可為了支持“社會主義兄弟”,中國硬是擠出資源,把最好的東西給了阿爾巴尼亞。 1960年,阿爾巴尼亞在布加勒斯特會議上力挺中國,反對蘇聯的批評,兩國關系一度親如手足。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霍查在信中把中國比作“火炬”,照亮亞得里亞海的“紅色堡壘”。這種情誼,在當時看來,是真摯的,是帶著理想主義色彩的。 援助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中國技術人員遠赴阿爾巴尼亞,幫著建廠、修鐵路、教技術。設備運到后,有些卻被隨意堆在露天,風吹雨淋,生了銹。中國專家好心提醒要注意維護,卻常被阿爾巴尼亞官員敷衍搪塞。這種態度,讓人心里隱隱不舒服,但中國還是咬牙堅持,沒停下援助的腳步。畢竟,那是個講“兄弟情”的年代,忍忍也就過去了。 恩斷義絕,翻臉無情 到了70年代,事情開始變味。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國外交政策逐漸調整,開始與西方接觸。這讓阿爾巴尼亞坐不住了。他們覺得中國偏離了“革命道路”,公開指責中國搞“修正主義”。霍查在演講中點名批評中國,語氣越來越尖銳。曾經的“同志加兄弟”,轉眼變成了“背叛者”。 1975年,阿爾巴尼亞的胃口更大了,直接開口要50萬噸小麥。那年,中國北方遭遇特大旱災,糧食產量銳減,國內連自己都喂不飽。中國只能婉拒這個要求。誰料,阿爾巴尼亞非但沒體諒,反而單方面撕毀貿易協議,把對華出口的鎳礦價格抬高了400%。這操作,簡直是釜底抽薪,擺明了要讓中國難堪。 更離譜的是,阿爾巴尼亞開始在外交上處處針對中國。1978年,中國徹底停了援助,撤回所有技術人員。阿爾巴尼亞的反應不是反思,而是變本加厲。他們在國內大搞反華宣傳,廣播里、報紙上,罵中國是“帝國主義的走狗”。 甚至在中國的使館里裝竊聽器,派人監視中國外交官的動向。新建的使館還沒用上,阿爾巴尼亞就要求中國立刻搬離,態度蠻橫得讓人瞠目結舌。 援助的物資也被糟蹋得不成樣子。75萬支槍械,夠每個阿爾巴尼亞士兵分40多支,可大部分沒用在正地方,堆在倉庫里生銹。180架戰機,本該是國防利器,卻被疏于維護,成了擺設。到了2016年,阿爾巴尼亞竟然把其中40架戰機當廢鐵拍賣,每架起拍價才8572美元,連一輛普通轎車的價格都不如。這是對中國當年付出的赤裸裸羞辱。 阿爾巴尼亞的背叛,不只是外交上的翻臉,而是徹徹底底的忘恩負義。他們不僅切斷了與中國的聯系,還迅速投向西方陣營,1980年代初加入北約,徹底倒向美國。曾經的“紅色堡壘”,轉眼成了西方的馬前卒。這種180度大轉彎,讓中國看清了一個事實:無底線的付出,換來的可能是更深的傷害。 代價慘重,教訓深刻 中國撤援后,阿爾巴尼亞的經濟像斷了線的風箏,一頭栽了下去。那些靠中國援助建起來的工廠,因為缺零件、缺技術,很快就停擺了。紡織廠的機器停轉,鋼廠的爐子熄火,工人們丟了飯碗,失業率直線飆升。整個國家陷入一片死寂,曾經的工業化夢想,成了泡影。 更糟糕的是,阿爾巴尼亞囤積的武器成了禍患。1997年,金融危機引發全國動亂,軍火庫被洗劫一空。75萬支槍械流入黑市,一發AK47子彈只賣2美分。 街頭火拼、匪幫橫行,阿爾巴尼亞一夜之間成了“歐洲軍火超市”。這些武器催生了臭名昭著的“阿爾巴尼亞匪幫”,靠著販賣人口和毒品橫行歐洲,英國的毒品市場一度被他們掌控。聯合國不得不派八國聯軍進駐,才勉強平息亂局。 歐洲國家為了穩住這個“麻煩制造者”,每年砸下數億歐元援助。可這些錢,遠不如中國當年的無私支持。阿爾巴尼亞的人均GDP好不容易爬到中國的二分之一,日子卻依然過得緊巴巴。反觀中國,吃了這一塹,長了一智。 從阿爾巴尼亞的教訓里,中國學會了聰明地幫忙。像“一帶一路”這樣的項目,強調互利共贏,不再是單方面的輸血。中巴經濟走廊的鐵路建設,雙方都有投入,都有回報,合作得穩穩當當。 這段歷史,照出了國際關系的真相。單方面的好心,容易被當成理所當然;沒有原則的付出,可能養出忘恩負義的白眼狼。阿爾巴尼亞的翻臉,讓中國明白,真正的合作得有底線,得講對等。今天的國際舞臺上,中國走得更穩了,靠的正是這份從教訓中熬出來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