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燉排骨,本想給家人露一手,結(jié)果端上桌沒人動 —— 排骨咬著費勁,嚼半天咽不下,湯里還飄著股腥味,連孩子都皺著眉說 “不如樓下館子的香”。 你是不是也遇過這情況?明明步驟都按菜譜來,可燉出的排骨要么柴得像嚼蠟,要么湯渾腥味重。其實燉排骨不是 “把肉扔鍋里加水煮” 那么簡單,我問過開小飯館的表姑,她守著灶臺做了十年燉菜,偷偷把 3 個 “壓箱底竅門” 告訴了我,照著做了次,湯清亮得能看見碗底,排骨輕輕一戳就脫骨,連湯都被家人泡飯吃凈了。 先搞懂:燉排骨,選肉和處理比燉更重要 別上來就開火,先把 “底子” 做好 —— 排骨選不對,燉再久也不香。表姑說,燉排骨得挑 “肋排中后段”,就是帶點軟骨、肉薄薄貼在骨頭上的那種,別買純純大骨頭(燉湯還行,吃肉柴),也別買太肥的(燉完湯膩得慌)。買的時候讓老板剁成 3 厘米的小塊,別太大(燉不透),別太小(燉散了)。 ![]() 拿到排骨先別急著洗,第一步做 “泡水去血水”—— 這是去腥的關(guān)鍵。找個大盆,排骨放進去,倒涼水沒過它,再往水里滴兩滴料酒(別多,多了搶味),就這么泡 30 分鐘。中途換一次水,你會發(fā)現(xiàn)水從粉乎乎變成淡紅色,這就是把肉里的血水泡出來了(冷凍排骨得泡 1 小時,化凍 + 去血水一步到位,別用熱水化凍,肉會柴)。 泡好的排骨抓出來,用流動的水沖 3 遍,沖的時候用手捏捏肉塊,把骨縫里的血沫捏掉。有人圖省事直接焯水,表姑說可千萬別 —— 沒泡透就焯水,肉里的血水燜在里面,燉完肯定腥,這步省不得。 玉米山藥燉排骨:跟著步驟走,每步都藏著 “小心機” 泡好排骨就可以動手燉了,秋天最適合放玉米和山藥,玉米的甜能襯得湯更鮮,山藥糯糯的吸足了肉香,做法不難,跟著一步步來: 第一步:焯水 “去凈浮沫”,湯才清亮 排骨放鍋里,加涼水(沒過排骨就行),丟 3 片姜、2 根蔥段,再倒 1 勺料酒。開中火煮,別蓋蓋子 —— 表姑說蓋了蓋溫度太高,血沫會悶在湯里。等水冒泡快開的時候,水面會浮起一層灰粉色的浮沫,這就是腥味的 “老巢”,拿勺子輕輕撇,撇的時候沿著鍋邊刮,別把排骨帶出來。 等浮沫撇得差不多了,再煮 2 分鐘,讓藏在骨頭縫里的臟東西也浮出來。然后把排骨撈出來,別用涼水沖!表姑特意強調(diào):用溫水沖一遍(水溫跟手溫差不多),涼水一激,肉會縮緊,燉出來就柴了。溫水沖能把表面殘留的浮沫洗干凈,還不影響肉質(zhì),沖完瀝干水,排骨看著白白凈凈的,腥味已經(jīng)去了大半。 第二步:炒不炒?看你想要 “濃湯還是清湯” 要是想喝湯濃點、肉更香,就多做一步 “炒排骨”。鍋里放 1 勺油,油熱了放 3 片姜、1 小把花椒(不愛吃麻的可以不放),小火炒出香味,把排骨倒進去,中火翻炒 2 分鐘 —— 別炒太久,炒到排骨表面微微發(fā)黃就行,這樣能逼出點油脂,燉出來的湯更醇厚。 不愛吃油的直接省這步,拿個砂鍋(沒有用普通鍋也行),把排骨、玉米段(玉米切 3 厘米的段,須子別扔,洗干凈一起放,增香)放進去,關(guān)鍵來了:必須加熱水!熱水要一次性加夠(沒過食材再高 3 厘米),別中途添水,添了涼水肉會柴。 第三步:燉的火候 “分兩段”,肉嫩又入味 大火把水燒開,然后轉(zhuǎn)小火,蓋著蓋子燉 —— 表姑說小火是 “慢煨”,讓肉慢慢吸足水分,還不會燉老。肋排燉 40 分鐘差不多,要是用的大骨頭得燉 1 小時。燉到用筷子戳排骨,能輕松戳進去,就可以放山藥了(山藥去皮切滾刀塊,泡在清水里防氧化)。 山藥放進去再燉 15 分鐘,最后加鹽調(diào)味 —— 別早加鹽!鹽放早了肉會變硬,這是表姑踩過的坑。加完鹽攪勻,再扔一小撮胡椒粉(提鮮不嗆),撒把蔥花,關(guān)火燜 5 分鐘,讓味道融得更透。 端上桌時先舀碗湯,清亮亮的,喝一口鮮得直咂嘴,沒有一點腥味;夾塊排骨,肉輕輕一撕就下來,咬著軟嫩,還帶著玉米的甜;山藥吸足了湯,抿一口就化了 —— 這才是燉排骨該有的樣子。 記好這 3 個竅門,燉排骨再也不翻車 其實說白了,燉排骨不難,關(guān)鍵是把這 3 步做對: 提前泡水:排骨別直接燉,泡 30 分鐘去血水,腥味少一半; 溫水洗排骨:焯水后用溫水沖,去浮沫還不柴; 全程加熱水:不管是燉還是添水,都用熱水,肉質(zhì)更嫩。 另外表姑還說,燉排骨別只放玉米山藥,秋冬放幾塊蓮藕,湯里帶點藕香;夏天放冬瓜,清爽不膩;喜歡甜口的扔幾顆板栗,燉出來面面的,都好吃。要是趕時間用高壓鍋,上汽后壓 15 分鐘就行,別壓太久,肉會散。 今晚不妨試試這個法子,不用復(fù)雜調(diào)料,就靠這幾個小竅門,燉一鍋給家人嘗嘗。說不定端上桌,孩子先搶著喝湯,老人也能輕松咬動排骨 —— 這熱騰騰的一鍋,比外面館子的實在,也香多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