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三國時期,從小就有野心的只有劉備,史書明確記載,劉備小時候就說我一定要乘坐羽葆蓋車,這可是只有皇帝才能坐的車。 《三國志 先主傳》: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dāng)乘此羽葆蓋車“。
不要告訴我,劉備不知道羽葆蓋車是干什么的,他一個漢朝皇室后裔,不可能不知道,劉備的叔父都知道。 相對于劉備來說,司馬懿早期是沒有野心的。 司馬家跟曹家大概是世交,司馬懿的父親和兄長都在曹操主導(dǎo)的政府中當(dāng)官,與曹操關(guān)系較為親近。 司馬懿
曹操征辟司馬懿,司馬懿居然裝病不來,大概率是司馬懿自認(rèn)為出身世家,看不起宦官的養(yǎng)孫曹操,這不叫野心,這叫看不起。 《晉書 宣帝紀(jì)》:帝內(nèi)忌而外寬,猜忌多權(quán)變。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后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yù)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職,夜以忘寢,至于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司馬懿內(nèi)心狹隘而表面寬厚,生性多疑且善用權(quán)謀。曹操察覺他有稱雄天下的野心,又聽說他生有"狼顧之相"(肩膀不動可180°轉(zhuǎn)頭),便想親自驗證。 于是召他前來,命他向前走時突然回頭,只見司馬懿的臉完全轉(zhuǎn)向后方,身體卻保持不動。 曹操還曾夢見三匹馬同食一槽("槽"諧音"曹",三馬暗指司馬懿父子),于是心生厭惡。因此對太子曹丕說:"司馬懿絕非甘居人臣之輩,將來必會插手你的家族大權(quán)!" 司馬懿在曹操面前小心謹(jǐn)慎
但因曹丕素來與司馬懿交好,屢次回護(hù)保全,司馬懿才得以免罪。此后,司馬懿便廢寢忘食處理公務(wù),連喂馬割草等瑣事都親自督查,曹操的疑慮這才暫時消除。 這段記載怎么看都像春秋筆法,沒有人能做到狼顧之相,不信你自己試一下,身體不動,腦袋轉(zhuǎn)動180度,脖子都要斷掉。 不過《晉書》對于司馬懿的性格描述倒是比較真實,內(nèi)心狹隘而表面寬厚,生性多疑且善用權(quán)謀,此外還有一條:司馬懿城府深不可測,善于隱忍。 這樣的人非常可怕,你永遠(yuǎn)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也許曹操就是覺得司馬懿這個人城府深,看不出真面目,才會認(rèn)為他有狼顧之相,有野心,實際上是否有野心,只有天知道。 至少在曹操、曹丕、曹叡時代,司馬懿表現(xiàn)得小心謹(jǐn)慎、勤勤懇懇,沒有任何有野心的舉動。 司馬懿在曹叡面前任勞任怨
曹操去世后,司馬懿是治喪委員會主任,受到曹丕重用,曹丕去世時,司馬懿是托孤四輔臣之一,曹丕在外征戰(zhàn)時,司馬懿就是留守后方的人,你可以把司馬懿看作曹丕的荀彧或者劉備的諸葛亮。 除了曹操沒有重用司馬懿之外,曹丕、曹叡父子兩代皇帝都對司馬懿委以重任。 曹叡時代,曹魏人才凋零,夏侯氏、曹氏幾乎沒有能人,曹叡選了草包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這是極端錯誤的選擇,兩人的資歷、能力、經(jīng)驗完全不一樣,兩人都不能相互制衡,如何維持權(quán)力的平衡。 我個人認(rèn)為司馬懿是從曹叡去世后開始滋生野心的。 司馬懿是個身經(jīng)百戰(zhàn),閱歷豐富,頗有能力的三朝元老,曹爽只是個官二代,沒能力,沒閱歷,沒經(jīng)驗,司馬懿看人很準(zhǔn),他不會不知道曹爽是個怎么樣的人。 但司馬懿對待曹爽的做法非常高明,他只用了一招:上天讓人滅亡,必先讓人發(fā)狂。 司馬懿在曹爽面前隱藏實力
曹爽名義上比司馬懿高了一點點,曹爽是大將軍,司馬懿是太尉,曹爽是假節(jié)鉞,司馬懿是假節(jié),其它都一樣。 按理來說,論政治斗爭,曹爽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司馬懿有一百種辦法玩死曹爽,但司馬懿沒有這么做,他一直在裝作弱勢地位,任由曹爽專權(quán)。 曹爽干了很多逾越的事,比如強(qiáng)占曹叡的妃子,把太后遷到永寧宮,結(jié)黨營私,打壓非自己圈子的官員,一下子曹爽成為曹魏公敵,司馬懿成為受害者。 我相信司馬懿是主動不跟曹爽爭權(quán)的,目的就是讓曹爽成為眾矢之的,曹爽得罪了太后,得罪了曹氏皇族,得罪世家大族。 曹爽被司馬懿忽悠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兩人不是一個水平
后來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政變拿的是太后的詔書,協(xié)助他推翻曹爽的有高柔、王觀、陳泰、許允、蔣濟(jì),這些人都不滿曹爽專權(quán)。 我認(rèn)為司馬懿發(fā)動政變擊敗曹爽是很簡單的,用不著裝病就能打敗曹爽,但是,司馬懿要的是有足夠正當(dāng)?shù)睦碛赡玫舨芩氖恰罢x的旗號”。 這才是司馬懿的可怕之處,你不知道他什么有了野心,也不知道他心里在盤算著什么,等到司馬懿出手的時候,你沒有任何贏的機(jī)會。 沒有人是司馬懿肚子里的蛔蟲,誰也不知道司馬懿什么時候有了野心,但可以通過司馬懿的行為來分析他的動機(jī)。 司馬懿藏了三千死士,除了他兒子司馬師知道之外,連司馬昭都不知道,可見司馬懿隱藏有多深! 正如影視劇中司馬懿所說的那樣:我揮刀雖然只有一刻,但磨刀用了整整十年! 司馬懿揮刀絕殺
司馬懿于公元239年受曹叡托孤,到249年發(fā)動高平陵事變,正好整整十年時間,如此重大的事變細(xì)節(jié),你知道司馬懿謀劃了多久了嗎?沒人知道。 曹操、曹丕、曹叡在位時期,司馬懿即使地位再高,也不敢有絲毫野心,因為這三位君主都是明君,一旦發(fā)現(xiàn)在司馬懿有野心,立即就能干掉他,司馬懿不敢有絲毫顯露。 但是曹叡去世之后就不一樣了,整個曹魏政權(quán)上上下下沒有人能制衡得了司馬懿,人就是這樣,一旦有了這樣的環(huán)境,野心就萌發(fā)了,所以我認(rèn)為司馬懿的野心是在曹叡去世之后滋生的,尤其是司馬懿面對一個與自己能力完全不對等的曹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