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人得什么病,出生八字就決定了。也有人說,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兩句話到底哪個對? 可以說都對,但都不絕對準確。第一句,生辰八字承載了父母和先祖的所有信息,基本上決定了你后天的命運。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被此牢牢束縛,因為可以改,可以變,怎么改,怎么變?修煉我們后天的心。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對的,但我們不能因此過度強調自己的能力,有些事無論我們怎樣努力還是事與愿違,我們在有些東西面前仍然無能為力??鬃印爸洳豢蔀槎鵀橹保撬氖姑谷?。然而,命運不可抗拒。人定勝天是勵志的口號,我們不可能勝得了天,當我們向目標努力時,可以用人定勝天來激勵自己,排除干擾,矢志不渝,可我們要清晰認識到自己的和渺小和不足。但我們也不能從此受命運擺弄,無奈接受命運的安排。同樣,我們可以修煉我們后天的心。一方面尊重規律,順其自然,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慢慢修正命運的軌道。 ![]()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事物發展有其規律,不可能朝一個方向無限發展,它有轉折點,它會向原來的反方向運行,或循環往復回歸原點。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沒有什么可以改變。既然這樣,我們還會一根筋糾結一時一刻的成敗得失,榮辱浮沉嗎?但現實就是這樣殘酷,明知要放下,我們卻執著糾纏;明知要緩緩,我們卻緊緊抓著不放手;明知要停下,我們卻不顧安危勇往直前。 為什么會這樣?就是我們的心沒安下來。心情跟周遭環境、人事沉浮,情緒跟外界、他人的影響起伏。 ![]() 跟過林杰醫師學習的人都知道,他除了教授一些中醫方法外,他更多的是講中醫的思維,讓我們在生活處處用以指導;不僅如此,他更多講的是要認識到神的力量,讓我們用神的力量使自己或病人心安,和天地合一,和周圍人和環境相融合。 他說,心安不是對別人的交待,要過了自己關才重要。很多人都是活在別人的標準里,別人覺得幸福就是幸福,別人覺得成功就是成功,如果以別人的標準作參考,人很難心安。 ![]() 林杰醫師建議說,我們要學會聽天命盡人事。我們平時被很多事情干擾,假如我們專注于事上,叫“對事不對人”,干擾就會少很多。因為做成一件事,有很多條件,當把這些條件都具備了,天做一半,人做一半,或者說,天做一大半,盡心盡力即可。這樣容易心安,不會怪罪誰。 林杰醫師說,當遇到困惑時,我們是不是讓自己退一步,靜一下,是否能做出思考和比較,這也是心安的另一種表達。如果執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當身不由己無可奈何時,是不是該反省一下? ![]() 林杰醫師說,月圓必虧,事情到圓滿了就劃一個句號。我們最好的狀態就是永遠在路上,有斗志,有激情,朝著圓滿的目標一直在努力。當事情永遠無法圓滿,當目標永遠無法企及,我們是不是該反省一下? 人為什么會生病,林杰醫師說,90%的病都是負能量的表達,是內心積聚的負能量表達為現象。負能量不僅僅是情緒,我們的世界觀的紊亂,人生觀的紊亂,都會讓我們的心態扭曲。當你不能正視它,就會積累怨氣,怨氣就以病的形式告訴你。如果不及時清除這些積聚,人就病了。所以我們要經??吹剿?,潔凈它,心里潔凈了,生病的概率就下降了。 ![]() 林杰醫師說,學中醫就是學會生活,學會在生活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當把學中醫當樂趣,當提高生活質量的一個方法,我們的心態就會完全改變,格局也會完全改變,我們在生活中也就不再拘泥,不再困惑和痛苦。當我們學習怎樣思考問題,怎樣看待問題。這樣就會有多種選擇,選擇時就會權衡利弊,知道什么更重要,一切的目的就是讓生活更美好,就是提高生活品質。 同樣,倪海廈先生也說,事緩則圓,人緩則安,生氣就是生病。如果心神受了干擾,會影響氣機的運行,最終形體會影響和侵害,這是疾病形成的規律。健康就是正常,和諧,是順應自然、生活、節奏的結果。正常人不會刻意強調自己的健康,只有內心沒自信,神虛了的人才會說自己健康。 ![]() 他說神病有三,一是神散,精神不集中,念頭太多;二是神敏,情緒太容易被外界牽動;三是神弱,心里發虛。為什么會這樣?最大的問題是生病了忘記正常地生活,解決方案就是在醫生的幫助下,自己調節奏,回到真實有序正常的生活,回到與萬物共沉浮,互交感的狀態,找到讓自己安心、舒服的狀態。 他說,健康的人要在合適的時間去合適的地方跟合適的人用合適的方式做合適的事,這也是最高明的養生方法。生病了我們要懂得慚愧、反省、懺悔,要覺察到我錯了,想法與做法錯了,要轉心念、轉光明軌道。只有身體干凈,心靈清靜,生活簡單,人才能遠離疾病。 ![]() 《黃帝內經》中說,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謂神不使?岐伯曰: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營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營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意思是,黃帝問:病人形體衰敗,氣血竭盡,治療不見功效,這是什么原因?岐伯說:這是因為病人的精神已經不能發揮應有作用了。黃帝問:什么叫作精神不能發揮應有作用呢?岐伯說:針石治病,只是引導血氣而已,主要還在于病人的精神志意。如果病人的神氣已經衰微,病人的志意已經散亂,那病是不會好的。而現在病人正是到了精神敗壞、神氣渙散,榮衛不能恢復的地步了。為什么病會發展得這樣重呢?主要是由于情欲太過,又讓憂患縈心,不能停止,以致精氣衰敗,榮血枯澀,衛氣消失,所以神氣就離開人體,而疾病也就不能痊愈了。 ![]() 那怎樣讓“神使”?倪海廈先生給了一些具體的方法。 他說,關鍵是精神內守。想把耗散在外面的精神收到身體里面來,就要節約氣血,少用眼睛,不去看那些消耗心神的東西;不去聽那些是非、八卦等與自己無關的東西,避免負能量的侵襲;言多傷氣,影響肺氣和心氣,講話和緩平穩;不吃亂七八糟的東西,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一定給脾胃最大程度地保護。五官是能量進出的門戶,管好了,這是第一步。 ![]() 所以,養生就是養神,精神內守,節約氣血,不搞內耗,用自己的力量保持內心的平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