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十年前的這個時候,我正在北方某省一個著名城市的市政府打短工,因而認識了新上任的一把手市長。 ![]() 因為我每周末往返都要進出該市的火車站,自然就比較留心車站對于旅客(而不是站方自己)進出的便捷和友好程度,我感覺這也是一個城市文明待客的體現。本來火車站就是一個城市的門面和窗口,而且鐵路當局向來都高聲宣稱要以旅客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旅客服務,但事實上從設計到運營,卻常常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雖然都是火車站,但所在的城市不同,確實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這也說明只要城市的管理者和鐵路方面能夠設身處地為旅客著想,總是有可能會做得更好一些。 我打短工的這個城市有兩個火車站。我發現市區的這個站,進口和出口對于旅客都很有些不便、但又完全可以改進的地方。我特意在這些地方逗留過幾次,仔細觀察了進出旅客遇到的種種情形。我從方便旅客進出站的角度還設想了怎么改進、改進成什么樣的。為了驗證我的這個想法,我還特別留意了去過的其它大城市火車站進口出口的樣子,感覺我的想法是可行的。 ![]() 有一天政府食堂晚飯后恰好遇到市長,我就直接向市長講了火車站進口出口的情形,并提了我認為可行的改進想法。市長說他這會兒正好有空,要不現在就一起直接去車站看看?我說那可太好了,不過市長您就別坐小車去了,容易被發現,咱就坐公交車去吧。市長說好啊。于是我們就上了公交直奔火車站。 到了車站,先走一遍取票及進站的路線。發現取票時需要安檢一次,取完票得原路出來,再從旁邊一個門進站,又要安檢一次。其實,取票的空間和進站的空間本來就是一個空間,只是中間立了一道柵欄,不能直接通過去,就要費兩遍事。如果從柵欄那里開個門,或者說干脆就不用立這道柵欄,旅客只安檢一次就可以既取票又直接進站了。如果旅客取了票還不想進站那就直接出來好了。 ![]() 我們再轉到出站口,從外面往里看看出站的情形。旅客刷票出站后,先朝地面方向走上長長的臺階,但到達地面后,迎面而來的不是熱情的親人朋友,而是一排冷峻高大的不銹鋼柵欄。而且面對刷票閘口的柵欄正面還沒有出口,只在柵欄的一個邊角處,有一個僅能容一人之身的單向欄桿旋轉門,如果帶的包裹較大,連人帶包出來得費挺大勁。尤其老年人帶著大包小裹更不易轉出來,搞不好還可能又被轉回去,如果掛倒了那可就危險了。其實,這道高大的柵欄毫無必要,可能站方僅僅是為了不讓接站的少數人擁到出站閘口而已,卻給出站的所有人帶來了困難。這可是旅客踏上這個城市后的第一印象,效果可想而知。 市長邊看邊聽我叨叨,若有所思,但沒說什么就返回政府了。 幾天后的周末,我又一次進出這個火車站。驀然發現:取票及進站不需要出來再進去重復安檢了,一次通過;車站出口處的高大柵欄不知啥時也被連根鏟除的無影無蹤了,旅客刷票過閘就能完全自由出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