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胰島素是人體內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它是重要的治療手段。 對于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由于胰島β細胞被破壞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需要長期使用胰島素來維持生命。 對于許多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當口服藥控制不住血糖時,胰島素就是最后的“安全閥”。 但胰島素也是一把“雙刃劍”,使用不當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如何平衡療效與風險?是每位注射胰島素的糖友都需要了解的必修課。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低血糖風險胰島素治療中最常見且最危險的副作用是低血糖,胰島素會降低血糖水平,如果劑量控制不當或飲食不規律,可能導致血糖過低。 患者可能出現頭暈、出汗、心慌、乏力等癥狀,嚴重時甚至昏迷或腦損傷,尤其需要警惕夜間低血糖和無癥狀性低血糖。 加強血糖監測,特別是夜間和運動前后,是預防低血糖的關鍵措施。 ![]() 素材來源網絡 體重增加胰島素具有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和促進脂肪儲存的作用,長期使用不可避免會導致體重增加,平均來看,患者可能增加2-5公斤體重。 體重增加不僅影響外觀和自信心,還可能加重胰島素抵抗,形成惡性循環。胰島素促進脂肪合成,導致體重上升,這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可能加重代謝負擔。 控制總熱量攝入、適當運動,以及聯合使用二甲雙胍等口服降糖藥或GLP-1受體激動劑,可減少胰島素用量和體重增加。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注射部位問題長期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島素可能造成局部皮膚問題,包括紅腫、硬結、疼痛甚至脂肪萎縮。 這些局部反應不僅影響外觀舒適度,還可能影響胰島素的吸收效率,導致血糖控制不佳。 通過輪換注射部位(腹部、大腿、上臂),可以減少局部皮膚問題的發生,同時注意注射技術和個人衛生,也能降低局部反應風險。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胰島素抵抗長期使用外源性胰島素可能削弱自身胰島功能,導致胰島素抵抗進一步惡化,形成惡性循環。 隨著抵抗加劇,患者需要不斷增加胰島素劑量才能維持血糖控制,這又進一步加重了代謝負擔。 結合生活方式干預,必要時聯合其他藥物,可以幫助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聯合使用二甲雙胍等口服降糖藥可以減少胰島素用量。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心血管風險近年來研究顯示,與其他降糖方案相比,胰島素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惡性腫瘤的發生率。 英國卡迪夫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胰島素用量每增加1單位/公斤/天,經校正的全因死亡風險比為1.54,心血管風險比為1.37,惡性腫瘤風險比為1.35。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數據來源于觀察性研究,不能直接證明因果關系。胰島素本身可能不是風險增加的直接原因,而是與需要大劑量胰島素的患者本身代謝狀況較差有關。 管理胰島素治療的6個關鍵點1.根據患者病情、年齡、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個性化血糖管理方案。 2.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復注射,應經常變換注射部位,每次更換注射點,同一部位間距≥2cm。 3.未拆封的胰島素應放置在冰箱冷西藏內,已拆封的則需在不超過25℃的室溫下避光保存。 4.采用蒸煮方式烹飪,限制精制糖攝入,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5.每日記錄注射劑量與血糖變化,定期篩查眼底病變及尿微量白蛋白。 6.出現持續高血糖或反復低血糖時需及時復診調整治療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