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于長崎原子彈爆炸后,一個日本男孩背著死去的弟弟到火葬場,站立等待火化,他以標準的軍姿站著,表情僵硬而不甘。這張粗糲的黑白照片,在原子彈爆炸和火葬場的特殊背景下,顯得莫名的陰郁和打動人心。拍攝這張照片的喬·奧唐納(Joe O'Donnell)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官方攝影記者,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被軍方派去記錄空襲和原子彈對日本本土造成的破壞。奧唐納從1945年9月開始的七個月里,走遍了整個日本西部,用鏡頭記錄了轟炸下的日本,包括廢墟、死傷者、無家可歸者和孤兒。“我在長崎一座小山頂拍攝時,一群戴白色面具的男人進入了視線,他們在做火葬工作,將推車上的尸體一個接一個地放入燃燒的石灰洞里。我看到一個10歲左右的男孩走過來,他用一根繩帶背著一個嬰兒。在日本我們經常看到孩子們背著他們的弟弟妹妹玩耍,但這個男孩顯然是不同的,可以看出他出于某個嚴重的原因來到這個地方。他光著雙腳,表情嚴肅,挺直腰部站立著,背著的嬰兒小腦袋向后傾斜,好像快睡著了。男孩僵硬的站在那里5到10分鐘,當戴白色面具的男人走近后,他們慢慢解開繩子,這時我第一次意識到他背上的嬰兒已經死了。男人們將嬰兒放在火上。男孩站在那里沒有動,凝視著火焰,他的嘴唇上咬出血來。當夕陽般的火焰熄滅后,男孩默默地離開了火葬場。”這張照片拍攝后,一直被奧唐納壓在箱底,直到1989年才問世.不出意外的是,它立刻引起世人關注,成為長崎原子彈爆炸后最著名的照片。照片中背著弟弟尸體的日本男孩,皺著眉頭,嘴巴緊閉,站姿明顯帶有戰時日本全民軍事化的烙印,整個表情和站姿透露出一種“僵硬、悲傷、不甘、不服“的勁頭,活脫脫一個二戰日本國民的縮影。這張照片知名度很高,很多人震驚于它的真實與殘酷,表示”這個男孩并沒挑起戰爭“、“這個小男孩太無辜,承擔了不該由他承擔的責任”,“希望世界永遠和平,戰爭永遠不會影響孩子們。”日本人則是把這張照片當成“日本是二戰受害者”的證據,他們調查到這個男孩叫上戶明宏,是當時國民學校的六年級生,背著的弟弟死于長崎核爆炸,家里還有一個生病的母親。雪崩時,有無辜的雪花嗎?是的,這個小男孩并沒挑起戰爭,但他是日本全民軍事化的一員。戰時的日本全民皆兵,無論男孩女孩,到了一定年齡都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是軍國日本這部瘋狂轉動的龐大戰爭機器的一份子。日本人早該想到,終有一日,炸彈會炸到他們頭上。同情這個小男孩的人,需要先想一想,在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爆炸前,日本人在中國、朝鮮、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緬甸、印尼等地,屠殺了千千萬萬無辜的婦孺。日本獸兵對海外無辜兒童施加的暴行和殺戮,遠比這張照片更令人心碎。 唯一曾參與兩次原子彈轟炸的美國飛行員查爾斯.斯韋尼,退役后在國會發表過一次著名演講,里面這有一段:“我不想否認雙方死了許多人,我不為戰爭的殘酷而驕傲或歡樂,我不希望我國或敵國的人民受難。每個生命都是寶貴的。但我的確認為這樣一個問題應該去問日本戰犯,是他們以日本人民為代價追求自身的輝煌,他們發動了戰爭,并拒絕停止戰爭。難道他們不應為所有的苦難、為日本的災難負最終的責任嗎?” 演講的標題為《No Nippon in the Atomic Bomb's Shadow》,翻譯成中文,七個字:原子彈下無冤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