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1 找關鍵詞(非字面意思的詞,引申義、比喻義、象征義、主旨義、指代義等) 2 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找對應 整體解釋關鍵詞 ![]() ![]() ![]() 經典題型 【2022年省實驗期中】《憶平樂》馮 至 9. 文末寫到“前者使人深思,后者使人警醒”,請結合全文理解“深思”和“警醒”的內涵。(6分) 我坐在屋里,只苦苦地思念著漓江上的寂靜和平樂的那個認真而守時的裁縫:前者使人深思,后者使人警醒。 ①深思通過對漓江山水的深切懷念,表達了對和平、寧靜生活的向往,對戰爭破壞了美好生活進行了深入反思。②警醒通過贊美裁縫的美好品質,對失去操守的“衣冠人士”進行諷刺批判,警醒我們越是社會動蕩越要保持操守和品格。 2022年10月遼寧省名校聯盟《從文自傳》 8.“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夠寬廣了,但我似乎還得一個更寬廣的世界”,請簡要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當時我生活中充滿了疑問,都得我自己去找尋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時便有點發愁。就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處去看,各處去聽,還各處去嗅聞。 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夠寬廣了,但我似乎還得一個更寬廣的世界。我得用這方面得到的知識證明那方面的疑問。我得從比較中知道誰好誰壞。我得看許多業已由于好詢問別人,以及好自己幻想所感覺到的世界上的新鮮事情新鮮東西。 ①“我面前的世界”指的是自己逃學后各處去看,各處去聽,還各處去嗅聞的世界,這是有形世界;'一個更寬廣的世界”指的是自己對知識的驗證、對好壞的判別、對新事物的求索。②這句話說明“我”“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表現兒童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每點2分) 揣摩技法類 2022年遼南協作體《山水有相逢》 8. 請簡要分析文中畫線句子所表達的內涵。(4分) 院中有一尊徐悲鴻的銅像,是他中年的模樣,寬闊的額頭,微笑著,深情的目光注視著一樹玉蘭,注視著他鐘情的山水。走進屋內,墻上有他的畫作《漓江風景》《駿馬圖》等。有一幅素描的自畫像,是他二十歲的模樣,眉目俊朗,眼神凜然,他坐在椅子上,微微仰著頭,似乎在憧憬著。這是青春少年才有的眼神,心懷夢想,桀驁不馴,志向高遠。那時的青春,就像是照在身上正午的陽光,明晃晃地耀眼。他說,好的畫家,一定要一意孤行。面對繪畫,他我行我素,只忠實于自己的感受,對藝術執著與癡迷,一往情深。 ①用明晃晃耀眼的正午陽光比喻徐悲鴻20歲時的青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青年徐悲鴻“桀驁不馴”的性格特點;②表達了對繪畫的執著和癡迷的青年徐悲鴻給人帶來的感受和影響。(每點2分)(解答此類題,一要抓住句中關鍵詞,二要分析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三要結合畫線句子前后文的內容。該畫線句子運用比喻手法,將徐悲鴻的青春比喻為正午耀眼的陽光,結合前后文語境,可以理解為表達青年徐悲鴻的桀驁不馴,對藝術的執著和癡迷,以及給人帶來的強烈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