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瞬間? 一覺醒來,看著鏡子里的自己,白發悄悄爬上鬢角,眼角的皺紋也深了。四十歲,這個本該是“不惑”的年紀,心里卻比誰都慌。 看看身邊,有的人早已功成名就,有的人家庭美滿和樂。再看看自己,好像什么都想抓,又好像什么都沒抓住。事業不上不下,激情早已褪去,剩下的只有一身疲憊和對未來的迷茫。 難道這輩子就這樣了?難道命運真的早已注定? 別急,也別怨。清代“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用他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一個人真正的轉機,往往從四十歲后才開始。而他最大的靠山,既不是金錢,也不是人脈,而是悟透了兩個字——“耕耘”。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01. 戒掉“浮躁心”,接受自己的“笨”很多人不知道,曾國藩年輕時,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笨人”。 他考秀才,足足考了七次才中;和朋友一起去小偷家“捉賊”,結果朋友都跑了,他因為太笨重,翻墻時掉下來,反被小偷抓了個正著。 這樣的一個人,怎么看都和“成功”二字不沾邊。 可他偏偏有個最大的優點:不著急,肯下“笨功夫”。 別人讀一本書,過目即忘;他讀一本書,不讀懂最后一句,絕不翻下一頁。讀完還要抄錄、做筆記,用最“笨”的方法,把知識刻進骨子里。 他帶兵打仗,從不搞什么奇襲、妙計,只會一招——“結硬寨,打呆仗”。每到一個地方,不管敵人來不來,先花十天半月挖溝、筑墻,把營地搞得固若金湯。雖然進度慢,卻步步為營,最終硬是靠這種“笨”辦法,平定了天下。 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心浮氣躁。 總想著一步登天,總羨慕別人一夜暴富,結果呢?今天學這個,明天干那個,樣樣都懂一點,樣樣都不精通。 回過頭來才發現,那些真正有所成就的人,走的都是那條看起來最“笨”的路。 所以,如果您也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不妨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我是否愿意像曾國藩一樣,接受自己的“普通”,然后用超乎常人的“堅持”,在一個領域里默默“耕耘”? 記住,這個世界,最快的捷徑,就是腳踏實地。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02. 與其“等風來”,不如“自己造船”曾國藩的仕途,并非一帆風順,甚至可以說是驚心動魄。 他被皇帝猜忌,被同僚排擠,最慘的時候,連軍餉都發不出,門生故吏紛紛背他而去。換作一般人,可能早就心灰意冷,怨天尤人了。 但曾國藩不這樣想。他深知,求人不如求己。 沒錢?他自己想辦法,建立厘金制度,解決了軍餉問題。 沒人?他自己辦湘軍,從老家招募最可靠的人,一手打造出當時戰斗力最強的軍隊。 他的一生,都在踐行一句話:“但問耕耘,不問收獲。” 我只管把地種好,把苗育好,至于今年是刮風還是下雨,是豐收還是歉收,那是老天的事。我只做自己能控制的事。 這對于中年的我們來說,是何等的智慧! 到了這個年紀,我們上有老下有小,肩上的擔子比誰都重。我們可能會遇到職場瓶頸,可能會遭遇家庭變故,可能會感到孤立無援。 這時候,四處求人、抱怨命運,是最沒用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內扎根,默默耕耘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身體不好,就去鍛煉;能力不足,就去學習;心情不好,就去讀書。把你花在抱怨上的時間,全部用來提升自己。 當你把自己打造成了一艘堅不可摧的船,任何風浪,都將是你前進的動力!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03. 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心態”曾國藩晚年曾說:“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 這短短十二個字,道盡了人生最好的活法。 未來不迎: 不要為還沒發生的事情過度焦慮。車到山前必有路,明天的煩惱,就交給明天。 當時不雜: 活在當下,專注做好手頭的事。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不讓雜念擾亂心神。 過往不戀: 不要沉湎于過去的成功或失敗。好漢不提當年勇,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人到中年,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想太多”。一邊后悔著過去的選擇,一邊又恐懼著未來的未知,唯獨沒有過好“現在”。 其實,人生最好的“耕耘”,就是耕耘好自己的心態。 把心態放平,你會發現,孩子成績不好,但健康快樂就很好;愛人不懂浪漫,但知冷知熱就很好;工作沒有高升,但安穩踏實就很好。 幸福,從來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當你不再內耗,不再糾結,而是把每一天都當成一份禮物,用心去經營,去“耕耘”,你的后半生,福氣自會不請自來。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寫在最后: 朋友們,四十歲,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沉淀之后,重新開始”的黃金年齡。 別再為過去的“一事無成”而懊悔,也別為未來的不確定而迷茫。 學學曾國藩的智慧吧,從今天起,把眼光從外界收回來,把精力往內心深處放。默默“耕耘”,靜待花開。 只要你不放棄,生活就永遠不會虧待你。你流下的每一滴汗水,最終都會變成澆灌你后半生福氣的甘泉。 與君共勉!
|
|
來自: 昵稱30630875 > 《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