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與Amy老師一組一起練習干凈的問句,我們一起探索自己的內在“資源”——適應力和積極的態度。在兩次對話中,我們產生了三個隱喻:水中自在游弋的錦鯉、銀白純凈的透明容器,還有一棵茂盛向上生長的大樹。 隱喻的本質,是借另一事物理解當下,那些畫面浮現時,專屬含義唯有自己明了。那么,這些隱喻對自己有何影響呢?當這樣的隱喻產生后,你的身體、你的情緒、你的行為會發生什么?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作者說: 不論是在語言上還是在思想何行動中,日常生活中隱喻無所不在,我們思想和行為所依據的概念系統本身是以隱喻為基礎的。這些支配著我們思想的概念不僅關乎我們的思維能力,它們也同時管轄我們日常的運作,乃至一些細枝末葉的平凡細節。這些概念建構了我們的感知,構成了我們如何在這個世界生存以及我們與其他人的關系。 由此可以看出,隱喻語言的影響力。它不僅關乎思維能力,深刻塑造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還深度參與我們的日常運作。 當錦鯉、容器、大樹的畫面清晰,身體、情緒、行為會悄然變化。于我而言,描繪紅色錦鯉在水間自在游,那是對新學期的期待。將新學期視作舒適歡快的錦鯉水域,我似其中紅鯉,滿是愉悅。面對工作任務,會如輕盈游向目標的錦鯉,欣然處理,身體舒展,情緒積極,滿心暢快。 而Amy老師的銀白色容器與大樹,也會成為她的力量支撐。當繁雜事務涌來,她會借容器意象,容納紛擾;以大樹姿態,不懼風雨。這般隱喻映照,定能讓她精神振奮,從容應對挑戰,在屬于自己的成長里,穩穩扎根、向上伸展。 原來,這些隱喻如同為生活和工作定下精神基調,悄然重塑身心狀態。它是心靈遞給我們的符號,藏著內在力量,指引我們以獨特視角,奔赴生活,重塑體驗,讓每一步都踩著清晰的節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