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YouTube 慶祝了其成立二十周年。在其母公司谷歌/Alphabet 的領導下,它已牢牢占據全球最大視頻觀看平臺的地位——這個平臺最初曾被電視界唾棄,但如今卻被視為與觀眾互動的首選之地。國際行業媒體C21近日推出了回顧Youtube崛起歷程的特別報道,影視產業觀察特別編譯了這篇報道,供業界參考。昨日已發出上篇YouTube二十周年:從“寄生蟲”到媒體巨頭的歷程(上),在今日刊發的下篇中,將探討Youtube原創節目戰略的曲折發展,以及其如何在不再委托制作節目的同時,在非體育內容上的投入甚至超過了奈飛。 ![]() Youtube自制內容的起步 當大量MCN開始興起,并試圖加強對新晉網紅們的商業化開發時,YouTube則開始花費自有資金,開發更能吸引廣告商的內容,并努力吸引成熟的影視創作者,幫助其在高端制作與平臺原生內容之間架起橋梁。 《生活的一天》(Life in a Day) 是由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的Scott Free Productions公司制作、奧斯卡獎得主凱文·麥克唐納(Kevin Macdonald)執導的一部眾包紀錄片。這部長片由來自世界各地超過 80000 條視頻拼接而成,全部拍攝于 2010 年 7 月 24 日,以慶祝 YouTube 五周年。該片由 YouTube 與 LG 電子共同贊助,并于 2011 年 1 月在圣丹斯電影節首映。 ![]() 不到兩個月后,YouTube宣布收購Next New Networks,該公司當時已通過Barely Political、Channel Frederator 和 Fast Lane Daily等頻道積累了數十億次觀看量。同時,YouTube 表示將把該業務整合進新成立的Youtube未來實驗室與觀眾發展部(YouTube Next Lab and Audience Development Group),旨在扶持新興網絡人才——實際上就是建立一個自有的 MCN。 大約在同一時期,公司聘請了派拉蒙影業數字發行主管亞歷克斯·卡洛斯(Alex Carloss),擔任高級內容采購與開發執行官,以強化內容合作關系,并為在 2011 年 10 月推出的 YouTube 原創頻道計劃(YouTube Original Channels initiative) 做準備。該計劃最初在美國投入約 1 億美元,資助 100 個頻道項目。入選者包括 Maker Studios、My Damn Channel 和 Machinima,以及網劇制作公司 Smosh and Alloy Entertainment、《孤獨女孩15》(Lonelygirl15) 制片公司 EQAL 和 Fine Brothers。同時也有傳統影視行業的公司:弗里曼陀傳媒、獅門影業、Magical Elves 和 Electus。阿什頓·庫徹(Ashton Kutcher) 的 Katalyst Media 也在名單上,還有華裔導演朱浩偉(Jon M Chu)、音樂人法瑞爾·威廉姆斯(Pharrell Williams)、籃球明星沙奎爾·奧尼爾(Shaquille O’Neal) 和滑板運動員 托尼·霍克(Tony Hawk)等。 該計劃隨后擴展到歐洲,YouTube 在英國、德國和法國又支持了 60 個頻道,其中包括恩德莫爾、BBC環球、喜劇演員瑞奇·熱維斯(Ricky Gervais)、名廚杰米·奧利弗(Jamie Oliver),以及由西蒙·考威爾(Simon Cowell)的 Syco娛樂公司與 Base79 合作的才藝選秀節目《你時代》(The You Generation),該項目邀請了男團單向組合參與啟動。 ![]() 與此同時,2012 年 10 月 14 日,在紅牛的幫助下,奧地利跳傘運動員費利克斯·鮑姆加特納(Felix Baumgartner) 從24 英里高空的合金艙中跳下,打破了最高空跳傘的世界紀錄,同時也創造了 YouTube 最大的同步觀看人數紀錄:800 萬人同時收看,驗證并展示了 YouTube 的直播能力(遺憾的是,他于今年因滑翔傘事故去世,享年 56 歲。) ![]() YouTube原創頻道之后擴展到亞洲,從日本起步,但進一步擴張計劃受阻,該項目逐漸偃旗息鼓。經過大約兩年、投入近 3 億美元后,最初的頻道網絡未能收回預付款,該計劃最終被叫停。 然而,這段經歷并未白費,反而為之后的戰略轉型提供了借鑒。2014 年3月,YouTube 在庭外和解中結束了維亞康姆長達八年的訴訟,為推出免廣告訂閱服務 YouTube Red(現稱 YouTube Premium)掃清了障礙。次年 7 月,公司聘請前 MTV 節目負責人蘇珊娜·丹尼爾斯(Susanne Daniels)擔任原創內容副總裁,亞歷克斯·卡洛斯向她匯報,標志著一個新階段的到來。 ![]() Youtube自制內容的中興與轉折 YouTube Red上線半年后,2015年10月,一系列 YouTube原創內容登陸該平臺,其中包括喜劇整蠱節目《嚇壞 PewDiePie》(Scare PewDiePie),由 Maker Studios 與《行尸走肉》(The Walking Dead)創作者羅伯特·柯克曼(Robert Kirkman)的Skybound娛樂公司聯合制作。 ![]() YouTube 還買下了 Rooster Teeth公司(此時已被 Fullscreen 收購)制作的電影 《激光小隊》(Lazer Team);AwesomenessTV 的青春喜劇 《四人組》(Foursome),由羅根·保羅(Logan Paul)參演;瑞安·西克萊斯特制作公司(Ryan Seacrest Productions)的歌唱選秀節目;獅門電視出品的舞蹈劇《舞出我人生》(Step Up – High Water);以及由Left Bank影業和索尼影業電視部制作的科幻劇《起源》(Origin)。 隨著蘇珊娜·丹尼爾斯建立團隊,她先后招募了前福克斯電視網與WGN美國電視網高管喬恩·瓦克斯(Jon Wax)擔任劇集和電影內容主管;Maker Studios前任國際創意主管盧克·海姆斯(Luke Hyams)擔任亞太區域原創主管;后來還聘請了另一位福克斯電視網老將亞歷克斯·派珀(Alex Piper),負責美洲區的非劇本類內容原創。 這一時期兩部最受矚目的作品是:2018 年夏天上線的 《Sidemen 秀》(The Sidemen Show),一檔由英國 YouTube 團體 Sidemen 主導的特技挑戰類節目,Blue Ant數字制片廠制作,嘉賓包括貝爾·格里爾斯(Bear Grylls)、史蒂夫-O(Steve-O)和妮可·舒可辛格(Nicole Scherzinger);以及同年上線的《眼鏡蛇》(Cobra Kai),延續 《功夫小子》(The Karate Kid)系列,由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的Overbrook娛樂和索尼影業電視部制作,共播出六季,最終一季于今年 2 月收官。 ![]() 這些作品的創作者后續的發展軌跡,揭示了當時更廣泛的行業轉變,也部分解釋了 YouTube 為何近年來“悄然”成長為今日模樣:全球最大的視頻流媒體服務商,每天為觀眾提供超過 10 億小時內容,并且成為美國電視屏幕上收視率最高的平臺。 到 2018 年底,已有傳聞稱 YouTube 正在重新考慮原創戰略。雖然 2019 年春天續訂了《眼鏡蛇》第三季,但主管劇本類內容的喬恩·瓦克斯(Jon Wax)不久后離職,加入亞馬遜影業。與此同時,索尼開始為該劇尋找新發行方。隨著流媒體大戰升溫——迪士尼、華納兄弟、NBC 環球和蘋果都在準備挑戰奈飛,索尼最終把《眼鏡蛇》賣給了奈飛,包括前兩季版權。YouTube 隨后再次轉向,將原創節目移出付費墻,并把重心放在非劇本類內容上。 然后,新冠疫情爆發。全球大范圍封控期間,家庭觀眾的視頻點播需求大爆發。奈飛(早已注意到 YouTube 的高速增長)購買并上線了兒童系列節目 《寶寶巴士歌》(CoComelon)——這是由一對夫婦創作的 YouTube 原生 IP,被Moonbug娛樂公司收購,該公司 2018 年 由Maker Studios前高管雷內·雷赫特曼(René Rechtman) 創辦。 該節目迅速登上奈飛播放前十位并持續了整個 2020 年下半年。電視行業陷入狂熱,奈飛不斷加大內容投資,其他公司努力追趕,制作預算與人才片酬飆升。盡管宏觀經濟環境充滿挑戰,行業依舊現金充裕。訂閱式視頻點播似乎成了新金礦……直到事實證明并非如此。 2022 年,隨著奧密克戎變種疫情消退、世界逐漸恢復正常,YouTube 宣布正式關閉原創部門,蘇珊娜·丹尼爾斯離職,其團隊隨之解散。 與此同時,奈飛在 2022 年第一季度財報中震驚業界:訂閱人數首次下降,并宣布將引入廣告。所謂“電視黃金時代”真的到頭了。美國制片廠在技術與內容上的巨額投入被證明是過度的,華爾街不再容忍燒錢模式,轉而關注盈利能力。再加上好萊塢編劇與演員大罷工,行業面臨巨大壓力。 因此,當流媒體巨頭們再次轉向廣告支持模式時(這次由奈飛帶頭),他們發現這個市場早已被全球最大的網絡廣告巨頭谷歌(母公司Alphabet)牢牢把握。在視頻領域,占據領先地位的是YouTube。當電視行業執迷于“流媒體大戰”時——糾結 Disney+、HBO Max、Peacock 或 Paramount+ 是否能撼動奈飛或亞馬遜的地位——觀眾實際上正忙于看Youtube。 2024 年 5 月,尼爾森報告顯示,YouTube 首次在美國電視屏幕觀看時長上超越奈飛。同年 7 月,它又超過迪士尼,登頂第一。這里指的不僅是 Disney+,而是整個迪士尼集團的全部渠道,包括 Hulu、ABC、FX Networks、ESPN、Disney Channel 等。 奈飛已經買下并上線了紀錄片 《Sidemen 故事》(The Sidemen Story),講述 YouTube 團體 Sidemen的故事,由Youtube前亞太區原創主管盧克·海姆斯新公司 Pangaea 制作。該公司還舉辦了奈飛迄今最大規模的直播體育賽事:YouTube網紅杰克·保羅(Jake Paul)對陣“地表最強男人”邁克·泰森(Mike Tyson),吸引了 6500 萬觀眾同時觀看。隨后,奈飛宣布參與制作 Sidemen 的真人秀競賽節目 《不要內耗》(Inside)第二季,并計劃推出美國版。 與此同時,亞馬遜正在籌備上線《野獸游戲》(Beast Games),這是一檔 1 億美元級別的節目,由 YouTube 最大明星野獸先生(MrBeast)主持。 ![]() ![]() Youtube VS 奈飛:誰是視頻霸主? 早在2008年,英國ITV執行主席邁克爾·格雷德(Michael Grade)就曾表示,他會在谷歌或Joost每年在英國內容上投資10億英鎊(14億美元)時“開始擔心”。盡管Joost已不復存在,但根據安培分析(Ampere Analysis)的數據,YouTube今年將在全球范圍內投入約200億美元于非體育內容,比奈飛更多,僅次于迪士尼。雖然其支出方式與其他平臺有所不同,是通過基于廣告的營收分成與創作者和IP所有者合作,但無論如何仍是內容投資。正因如此,包括“傳統”電視臺和電視制作人在內的這些群體,越來越多地涌向這一平臺。 根據母公司Alphabet第二季度財報,YouTube收入同比增長13%,在截至6月30日的三個月內達到98億美元,超過了分析師預測的96億美元。其2024年全年貢獻被估計為361億美元,同比增長14.6%,緊隨奈飛之后。奈飛在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為110億美元(同比增長16%),2024年全年為390億美元(同比增長15.7%)。 更為關鍵的是,在6月,YouTube在尼爾森的“媒體發行商指數”(media distributor gauge)中創下歷史新高,占據美國電視屏幕全部觀看時間的12.8%,將其對第二名迪士尼的領先優勢擴大至2.8%——這是該報告啟動以來的最大差距。奈飛以總觀看時間的8.3%位列第三。 奈飛雙首席執行官泰德·薩蘭多斯(Ted Sarandos)和格雷格·彼得斯(Greg Peters)繼續淡化YouTube所帶來的競爭,他們稱后者是在“消磨時間”的生意,而他們的公司則專注于“花時間”。他們把YouTube視為創作者的訓練場,這些創作者沒有獲得任何前期支付,要自己承擔全部財務風險,而奈飛通過承擔這一風險,既能提升源自YouTube的節目,又能提供更好的變現模式。 但另一個區別在于,奈飛通常會擁有所委托制作內容的知識產權,而YouTube如今已退出這類競爭,將權利留在創作者手中。這不僅吸引了希望掌控自己命運的頭部網紅,也吸引了成熟的電視內容制作方。例如英國的Avalon,一家歷史悠久的制作、藝人經紀與現場活動公司,就憑借其喜劇游戲節目《任務大師》(Taskmaster)在YouTube上獲得了全球成功。 YouTube的最初標語是“播出你自己”(broadcast yourself)。盡管這一口號在2010年代初被逐步棄用,因為公司當時正培養上述的專業內容合作伙伴,但如今,在公司成立20年之際,值得再次回味。 這句口號源于Youtube的三位創始人陳士駿(Steve Chen)、查德·赫爾利(Chad Hurley)和賈維德·卡里姆(Jawed Karim)為他們的網站取名時的設想——一個能概括普通人上傳并向全世界展示幾乎任何東西的平臺:滑板狗的家庭錄像、最新熱門商品的“開箱”視頻、臥室里關于任何話題的激情吐槽、游戲測評、惡作劇等。 ![]() 其中的“You”指的是“你”,而“Tube”則是電視(TV)的俗稱。“Broadcast”(廣播電視臺)曾經是全球觀眾觀看視頻的主要技術平臺。而今天,這一角色屬于YouTube。“Yourself”(你自己)曾代表第一次接觸社交媒體的普通人。如今,它則意味著一群群超級精明的創作者,他們伴隨著這一平臺成長,把它作為首選陣地,依托其先進的技術;意味著那些團結起來、整合資源和知識,建立起超精良、數字優先的工作室的群體,這些規模是傳統媒體公司難以想象的。越來越多地,如果“電視”想要保持被看見,就必須出現在這里。 文章來源: https://www./department/c21investigates/twenty-years-later-how-youtube-went-from-tv-parasite-to-partner-pt-2/?ss=Twenty+years+later&t=1756174117 |
|
來自: 昵稱7121736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