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懶人減重」第772篇 溫馨提示:微信改版了,很多朋友找不到我的文章,只要添加星標,就能第一時間看到啦。 大家好,我是劉立春,立志用10年時間幫助1萬人減肥成功。 最近有朋友向我反饋這么一種情況,她調整飲食結構之后,不僅沒瘦,而且還比以前胖了一點。 當然整個人的精神精力,胃口,抵抗力,免疫力都比以前好一些,但是體重有點上升,她有點搞不明白,今天我們也簡單分享一下這個話題: 一、長期節食以后恢復正常健康的飲食,體重就是會上漲 身邊不少人減肥時會走進“節食誤區”,每天吃得極少,甚至跳過正餐。 像這位朋友就是早上吃的少,中午稍微多吃一點,晚上基本不吃堅持了兩三年。然后過年稍微多吃一點,體重就跟吹氣球一樣漲了起來,然后再用少吃的方法就很難減下來了。 其實這種情況下,短期看體重確實掉得快,但這種“瘦”多是水分和肌肉流失,不是真的減脂。 比如讓你少出汗、體溫略降,連走路的力氣都悄悄“省著用”。這時候體重下降,本質是身體進入了“節能模式”。 可一旦恢復正常飲食,身體的“危機感”還沒解除。它會把剛攝入的熱量優先儲存起來,生怕再遇到“饑荒”,反而更容易堆脂肪。 同時,長期節食會讓肌肉量減少,而肌肉是代謝的“主力”,肌肉少了,哪怕吃和以前一樣多的飯,熱量消耗也會變低,體重自然容易反彈。 有研究顯示,長期節食者恢復正常飲食后,脂肪細胞的“儲存能力”會比普通人更強。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節食減肥后,稍微多吃一點就胖得比以前更快。 二、跟體質有關 其實我對中醫不是很懂,但確實很多肥胖者是屬于中醫里面的的痰濕體質,這種體質也可能也是體重不降反升的關鍵。 這類人往往有這些表現:大便總粘馬桶、舌頭邊緣有齒痕、早上起來總覺得嗓子有痰,平時還容易累、沒精神。 要是脾胃運化能力弱了,吃進去的食物沒法好好消化,就容易變成“痰濕”在體內堆積。所以這種人一定注意要少吃冰的,尤其在夏天,不然會傷害脾胃。 這也是為什么這類人哪怕沒多吃,體重也容易漲,不是吃得多,是“消化不掉”。 有研究顯示,痰濕體質者腸道里的“有害菌”可能更多,它們會讓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變長,熱量吸收變多,同時還會影響代謝,讓脂肪更難燃燒。 那怎么辦呢?其實很簡單,慢慢來 如果是之前吃得太少,營養不均衡導致的反彈,別著急“再節食”。可以慢慢增加飲食量,重點補充蛋白質,比如每天吃1個雞蛋、1份魚蝦或瘦肉,蛋白質能幫你恢復肌肉量,提升代謝。 同時別少吃主食,每天吃2-3碗雜糧飯,給身體提供能量,慢慢解除“饑荒模式”。 當然如果有專人士指導,可以直接每天吃夠蛋白質,先把體質,抵抗力,免疫力和整個人的精力提升上來。 可以多吃山藥、炒薏米、南瓜,這些食材能幫脾胃“減負”。平時也別久坐,每天抽10分鐘快走或揉肚子,能促進腸道蠕動,減少痰濕堆積。 減肥的核心是讓身體代謝回歸正常,補充足夠的營養,剪掉純脂肪,培養一個能夠長期堅持的科學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急著掉秤反而容易走彎路。 總結:很多人調整飲食后變胖,不是“方法錯了”,而是沒找到背后的原因。也不一定是壞事,要是之前節食過度,給身體一點時間恢復代謝。 要是痰濕重、脾胃弱,先幫脾胃“補補力氣”。慢慢來,身體會用最自然的方式,回到它該有的狀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