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拙政諸園寄深眷 課文《談蘇州園林》,這么多年過去,我依然對原標(biāo)題印象深刻,《“拙政諸園寄深眷”——談蘇州園林》。葉圣陶身為蘇州人,童年時代常在此嬉戲,蘇州園林又如此富有美感,老先生不免會有深深的眷戀。 而我這個喜愛古典文化的關(guān)外客,對蘇州園林更多是來體驗、感悟,也來尋找一種精神寄托。或許,這寄托,就在拙政二字本身。游覽蘇州園林,總是要了解一點園林的歷史背景,否則就失掉了絕大部分興味。拙政園是明朝官員王獻(xiàn)臣的私人園林,因仕途失意而選擇隱于市井,邀請好友文徴明(明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詩人、書法家)設(shè)計了這處園林。所謂拙政,就是拙于政事,不擅長做官之意。有時想來,寄情山水,身居園林,遠(yuǎn)勝過案牘勞形。 已是8月,蘇州仍是37℃的高溫,但這不能阻擋拙政園里人滿為患。在我看來,諸多的游人也成為了拙政園景色的一部分。我還是那句話,看蘇州園林,不是來看五音五色的強刺激,而是看古典美學(xué)的典范,這種原汁原味、幾乎原貌的古典美不易獲得。 “到蘇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虎丘山的景觀主要位于云巖寺,康熙游覽后題字更名為虎阜禪寺。山頂有一禪房,禪房內(nèi)有一幅《蘇東坡游虎丘圖》,上面寫了題目這句話。我?guī)捉?jīng)翻閱,沒有在蘇軾的文集里找到這句話。 ![]() 因此,并不容易理解蘇軾為什么對虎丘如此推崇。我在浮光掠影地看過后,覺得應(yīng)該是,歷史底蘊——傳說為吳王闔閭墓葬地(殉葬寶劍三千),含劍池、試劍石等春秋遺跡。人文薈萃——白居易、顏真卿、米芾等歷代文人均在此留跡,白居易更修山塘河直通虎丘,頻繁游覽。自然與建筑奇觀——云巖寺塔(虎丘塔)為江南現(xiàn)存唯一宋初磚塔,傾斜不倒,比薩斜塔都要比它晚兩百多年。 蘇軾有《次韻王忠玉游虎丘絕句三首》,“空余叢桂小山幽”,“知有真娘立道邊(真娘是一位有才情的貞烈女子)”,“舞衣歌扇轉(zhuǎn)頭空,只有青山杳靄中。莫共吳王斗百草,使君未敢借驚鴻。”這些詩句倒是能窺得東坡先生眼中的虎丘印象。 白居易《夜游西虎丘寺八韻》說得更直接,他一年要來十二次虎丘:不厭西丘寺,閑來即一過。……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 市肆興旺的平江路、七里山塘 平江路,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平江路東側(cè)是蘇州古代倉儲中心漕運集散地。這里河水、陸路并行,河水、街道相鄰,是水城蘇州的一個縮影。雖然這里是一條商業(yè)街區(qū),但依然保留著蘇州古城的韻味。隔幾步就能看到穿著旗袍、穿著漢服的姑娘撐著油紙傘在這里拍照;評彈館也為數(shù)不少。 七里山塘說的就是山塘街,如果使用高德導(dǎo)航搜索“山塘街”,多半會給你導(dǎo)航到山塘街的末尾,要步行將近一個小時才能到達(dá)七里山塘的核心地帶,坑人得很。雖說是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修建,但后世幾經(jīng)破壞,現(xiàn)在的樣貌已是新中國成立后的多次修整,因此七里山塘更具現(xiàn)代商業(yè)氣息。傍晚前去,在白居易碼頭乘船,感受從黃昏的日落河影到夜晚的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普度眾生的西園寺、寒山寺 從虎丘打車到西園寺、再到寒山寺,倒是很近。去西園寺是為了一碗素面,蘇式紅湯小面,澆頭是香菇、竹筍、面筋,15元一碗,面湯略咸。據(jù)說西園寺就是留園的后院。留園是和拙政園一個品級的名園。 寒山寺里,兩面墻上皆是各代高僧手書的《楓橋夜泊》。大雄寶殿的屋脊上,竟然還有央視版《西游記》的師徒四人、白龍馬的小塑像。 寺院里并不拒納女施主,不少穿著旗袍、穿著漢服、妝容精致、身材窈窕的姑娘在院子里拍照。 別有天地非人間的北寺塔 北寺塔原名報恩寺塔,據(jù)說是孫權(quán)為感念母恩而修建。更值得一游的,是寺中的一處小園林——梅圃。園林中游人稀少,卻是本色正宗的蘇州韻味。如此高溫的天氣里,寫有暗香浮動的小閣中,卻能涼風(fēng)習(xí)習(xí)。(未完待續(x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