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給在外打拼的家鄉游子一個寄放心靈歸宿的地方 鄉土文學 作者 |李通 原創 | 鄉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10、那個寒假 紫蘇的故人倒沒有凋零,但他剛認識的伙伴們估計要暫時別離了。四個月時光匆匆而去,轉眼就到了寒假。 紫蘇又激動又失落——第一個學期是為了讓大家適應高中生活,第二學期開始,學校要根據大家的實際情況和成績分班,這意味著他不知道能不能和陳怡夢等這些朋友再分一個班。 其實分班對大部分人來說很平淡,但紫蘇喜歡陳怡夢,又念舊,認識新人總覺得麻煩。現在很多年輕人寧愿單著也不愿去相親,就和認識新朋友一樣,來來回回重復那些步驟,難免覺得繁雜,不如一個人自在。 能不能分一個班,是紫蘇整個寒假最在意的事。好在有QQ可以聯系。 天寒地凍的,水缸里都結了一層厚厚的冰。紫蘇鑿開冰層取水,燒開后,給自己的暖手寶倒滿熱水,暖了一會兒手,便打開手機QQ,翻開陳怡夢的頁面——上面寫著:“你的城市下雪了嗎?”紫蘇點開消息頁面,小心翼翼地發了個“在嗎?”過了一會兒,手機傳來“叮咚”聲:“在的。”兩人聊著些可有可無的東西,就這樣,那個冬天紫蘇也沒覺得那么孤單了。 “今年可真冷啊!”紫蘇搓了搓雙手說道。父親說:“冷了好,把害蟲都凍死了,來年能豐收。”俗話說:“雪過三尺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這話是有科學依據的。 “下雪不冷化雪冷”,紫蘇踩在還未完全融化的雪水上,發出“叭唧”聲。走路去趕集能暖身子,年前這幾天是最熱鬧的,擺攤的也不少。 紫蘇對吃的、玩的興趣不大,走到十字路口,見有一人在地上鋪了蛇皮袋,蛇皮袋上放著一個貌似用玉石雕刻的烏龜。 烏龜上沾滿了泥巴,看不出來材質,留頂部的壽桃被手磨得锃亮,甚是好看。只聽那人道:“在家挖紅薯窖挖出來的,估計是以前大戶人家的,不知咋遺落的。” 人群中有人問多少錢,那人說:“換倆錢花花,給一百元吧。”問的人說:“這東西該是一對的,只有一只不免可惜。”那人道:“要是挖出一對,一百元是不賣的。” 紫蘇心想,這東西一百元不貴——上學學過歷史,知道這類物件或許有價值,可苦于手里沒錢,只好作罷,悻悻而歸。此后多年,這成了紫蘇的一樁遺憾。 多年后紫蘇去一親戚家拜年,發現門口石板上隨意丟著兩只一模一樣的雕刻,和當年見到的那只一樣,只不過這兩只是清洗過的。隨著知識增長,紫蘇一眼看出:那是用模具填充樹脂合成的,因暴曬中間裂了深深的口子——玉石材質絕不會這樣。紫蘇頓覺失落,心里多年的糾結與后悔終于放下。 當年因資金不足沒買的東西,竟原是假的。造化弄人,執著多年的物件,突然發現是假的;或許支撐人苦苦追求的東西,到最后終成一場空。古人常說“鏡花水月”,不過如此。心有執念未必是好,放下執念也未必是錯,真是造化弄人。 終于,假期結束,新學期開學。不知是不是紫蘇的誠意感動了上天,他和陳怡夢分到了一個班,章伊也在,只是心生沒在。但好在大家都在一個學校,相互約定要常一起玩,紫蘇便不覺得失落了。 11、李老師 紫蘇的新任班主任是一名剛大學畢業的青年男性。那時候他走路帶風,意氣風發,剛進班時面帶笑意和大家打招呼。單看班主任的狀態,大家都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李老師古文講得很好,也很生動,對學生態度親民,班級事務也親自處理得井井有條,同學們都頗為敬佩。但好景不長,李老師只教了他們一段時間,就從加強班調離了,原因不得而知。 有傳言說是教學理念和上司不合,同學們不知從哪兒聽到這小道消息,不覺氣得當街罵娘。好在李老師只是換了個班級,還能時常見到,再后來就漸漸看不到了。 此后紫蘇偷偷打聽過消息靈通的人,說是李老師調去了縣局,他這才覺寬慰。忙于學業的紫蘇后來沒再見過老師,直到有一年考試,他的身份證遺落在考場,慌忙去找時,監考員說已交由縣局考場負責人。 紫蘇再去找,竟發現負責人是李老師。雙方見面都不覺一喜,因時間倉促,簡單攀談后添加了聯系方式,便匆匆別過。 再后來聽說,因李老師文筆好,被調去縣委當秘書,給縣長寫材料。不知這消息真假,紫蘇愿意信其為真——因為李老師配得上。 若干年后,紫蘇作《如夢令》一詞:“清風尤覺凄冷,殘紅滿地凋零。月盈蟬哀鳴,怎地話相逢?如夢,似空,一夜到天明。”李老師私信他:“昨日讀君《如夢令》,深有體會,望君筆耕不輟。”這更堅定了紫蘇的創作之路。 12、先臭后甜 那些年學校對手機的管理不怎么嚴格,所以大家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多是雜牌機,主打便宜。紫蘇來高中前買了一部,七百多塊,叫“高新奇”,他視若珍寶。 那年頭正流行看《老九門》,這劇根據《盜墓筆記》改編,一時風靡。學生年代是真窮,那時候的流量紫蘇都是按MB算的,頂多加載個消息、看看小說。沒流量了怎么辦?于是就蹭無線網。 紫蘇現在想起蹭網的過程,不禁好笑——全校只有廁所那片區域有居民區的無線網,能用萬能鑰匙解開。 于是好多同學借著上廁所下載電視劇,然后拿回來看,在廁所一待就是二十分鐘,出來后還罵罵咧咧:“這破網,下次不聯了!”可下次還是會聯。 后來紫蘇再回去過那間男廁所,那味兒……真不知道當年咋待下去的。不管咋說,閑暇時間有電視看了,大家管這叫“先臭后甜”。 選座位時,紫蘇選了最南邊靠窗的位置,還自覺給窗戶貼了一層紙,美其名曰“太陽太曬”,其實是為了防止老師突然“鬼探頭”。 紫蘇前面坐了個女孩,他已記不清她的名字了。那女孩很害羞,但人很好,經常借手機給紫蘇聽歌——因為紫蘇的手機老沒電,大概是總玩的緣故。 學校為了安全不讓充電,小賣部有充電的,一次一塊錢;充電寶也能充,一個充電寶能給手機充三次,挺劃算,于是大家都買充電寶去充。真是暴利,怪不得人說學生的錢最好賺。 13、變成綠巨人 紫蘇的同桌是劉強,個陽光開朗的大男孩;后面是老呂,老呂不愛學習,整天叨叨叨,最后被踢出了加強班——但他被分到了紫蘇最愛的李老師教的班。 真是有些人怎么也得不到的東西,有些人莫名其妙就陰差陽錯擁有了。 老呂吃得多,紫蘇和劉強吃得少,于是倆人就去清真餐廳打一份菜、兩份饅頭,一頓能省好幾塊。大家一到下課就瘋了似的去清真餐廳接熱水,因為不要錢,回宿舍能洗腳用。宿舍雖有熱水,但要掏錢,本著“該省省該花花”的原則,大家基本都省了。 周日劉強來學校,拿了根黃瓜,用美工刀切得一片一片的,貼了滿臉,靠在墻上閉目養神。紫蘇說:“你干嘛?變癩蛤蟆還是綠巨人?”劉強說:“你滾吧,我這是美容呢!不信你上網搜搜。”于是紫蘇也討了幾片貼臉上,過了一會兒臉癢癢的,也沒啥別的感覺,就取下來扔了。 黃瓜片到底能不能美容,誰也不知道,也許能,也許不能。就比如今天專家說計劃生育好,明天又說多生好,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或許沒人能說得清。 14、一顆夏威夷果 “你吃的啥?”紫蘇看后面的姑娘在啃一顆圓圓的堅果,問道。“夏威夷果呀。”小倩答道,“給,你也嘗嘗。”說著小倩遞給紫蘇一顆。紫蘇說“中”,接過那顆夏威夷果就往嘴里塞,咬了半天咋也咬不開,臉都使紅了。 ![]() 小倩看他這模樣,“撲哧”一聲笑了:“給,這是鑰匙。”紫蘇接過鑰匙,不好意思地朝小倩笑了笑,果然輕松打開了。兩人也因此相識。 15、老吳登場 新任班主任是老吳,每次進班走到講臺上,還沒開始講課,先把一只腳擱在凳子上,再彎著腰懶洋洋地看看大家,說一句“把課本打開”。老吳的課最有意思,也最沒意思——如果沒遇到老吳,紫蘇可能最后會考得很好。 老吳上課經常講他的“輝煌歷史”,一口不咋地的普通話,聽著特別扭。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指望你自己不好好學,就是給你送到哈佛,你回來該烤紅薯還是烤紅薯哩!”有些話雖土,卻有道理。紫蘇后來收集了老吳的土話,弄了個“老吳語錄”,大家有興趣可以找紫蘇要。 課剛講一會兒,他煙癮犯了,就趴到欄桿上自顧自抽煙去,我們就在班里偷偷玩。他是學校的工會副主席,肚子里該是有點東西的,就是不像李老師那樣,對我們傾囊相授。有時候他醉醺醺地貼著墻走進班里,有時候干脆就不來。 那天的晚自習是語文課,他沒來,大家就各玩各的。不知咋回事,班里流行起了打牌,以前是下課玩,后來膽子越來越大,只要老師不在就玩。 上課玩牌總歸不好。事發那天是晚自習,大家正玩得盡興,突然一個熟悉的身影走了進來——是老吳。 老吳一看大家上自習沒幾個認真學的,再看看有些課桌上散落的、還沒來得及藏的紙牌,黑著臉把班長叫了出去。班長本是圓臉,進班時臉快拉成了驢臉,隨后把我們幾個叫了出去。 老吳一身酒氣,挨個問“玩牌沒有”,問到紫蘇時,紫蘇說“玩了”,老吳一個巴掌上去,給了紫蘇一個清脆的耳光,屋里頓時靜悄悄的。紫蘇嚇傻了,捂著臉進了班。 怎么能這樣?打人不打臉啊!他是看我個子小,借我立威! 第二天,長建給紫蘇出主意:“你說你不舒服,耳朵聽不清。”果然,第二天找老吳時,他清醒了,估計也后怕,帶著紫蘇去檢查——量體溫、化驗血,最后得出結論:感冒了。 感冒沒感冒,紫蘇心里清楚,老吳更清楚。兩人各退一步:老吳掏了醫藥費,紫蘇不再追究。什么事過火了,總要付出代價,代價不一定是錢,還有面子。 風波平息后,老吳覺得丟了面子,把班長撤職了,說他“欺上瞞下不老實”。紫蘇一行人也覺得班長出賣了他們,于是班長兩頭不落好,大家對他都頗有微詞。 那時候大家都不明白,有些職位就像“小媳婦”,兩頭受氣,而“小媳婦”自己也是無可奈何!此事之后,跟班長玩的人少了許多,班長玩得最好的還數“重點”。 “重點”是個女孩,老吳在課上表揚她,說她“一定能考上重點大學”,于是班長給她起了外號“重點”。后來“重點”也沒能考上重點,看來老吳說的話也沒啥含金量。 16、春雪 這樣又是一年到頭。紫蘇和陳怡夢在假期也經常聊天,年后紫蘇在QQ上跟陳怡夢表了白,可陳怡夢只淡淡地回了句“我們是好朋友”,紫蘇的心頓感失落 ![]() 那年元宵的煙花放得最熱烈,可紫蘇覺得沒有一朵是為他綻放的;煙花本是五彩繽紛的,在他看來卻毫無色彩,一切都暗淡無光…… 有些東西一旦說破了,朋友就沒法做了。紫蘇不死心,開學后上課盯著陳怡夢看,下課也盯著看,大家都說:“這娃兒莫不是神經了……” 立春之后,那一場雪來得很突然——春天了竟還有雪,漫天雪花不經意間飄滿了整個校園,冰雪覆蓋了大地。大家都出來賞雪,紫蘇也出來了,突然在雪中看到了陳怡夢的身影:她和章伊一塊走在校園的雪地上,留下深深淺淺的腳印。紫蘇仔細望去,雪越下越大,他的視線模糊了,連同那一排腳印也漸漸不見了。 有一天紫蘇讀到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里面有一句“你是雪化后那片鵝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不禁回想往事:人不見了,腳印不見了,甚至雪化后那片鵝黃也模糊了,記憶里空蕩蕩的,只剩那個男孩趴在欄桿上、怔怔望著遠方的身影。 17、去浪 雨果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雪停了,天暖和后,草也發了芽,到處綠油油的,一片生機。老呂提議:“下周日早點來,去郊游一下啊?”小倩和紫蘇紛紛表示贊同。 于是,雪化后的那場郊游就提上了日程。周日,紫蘇匆匆吃過午飯,就跑到大門前的梧桐樹下站著。“你站那兒干嘛,不累嗎?”“我在等車。”紫蘇頭也不回地對媽媽說。 班車來了,紫蘇揮了揮手,“呲”的一聲,班車停了下來。紫蘇說:“媽,我走了。”拎著書包上了車。“這孩子,今天去這么早。”紫蘇媽媽念叨著,估計紫蘇沒聽到。 人太多,行李箱也多,紫蘇只能站著,就這樣還人擠人。紫蘇戲稱:“司機都能去拉豬了。”其實拉豬車也沒班車這么擠。終于熬到站了,下車呼吸到新鮮空氣,紫蘇才覺得舒服了。 走在路上,耳邊傳來一個老頭的聲音:“學生,三輪坐不坐?”紫蘇揮揮手表示不坐——開三輪拉客的多是老年人,紅綠燈也不看,毫無安全意識,橫沖直撞的,紫蘇自然不坐。車站離學校不遠,走著也用不了多久。 路上商鋪前種的銀杏樹冒出了嫩綠的芽胞,紫蘇看著,像一個個小生命,滿是希望。過了城門樓,城門樓側邊有一條小路——說是小路,其實是土城墻,以前挺高,只不過現在路邊都蓋滿了樓房,城墻顯得矮小寒酸。這條路行人少,不用等紅綠燈,都是居民區,直走右轉就是學校。 大家終于匯合了,一路往東,說說笑笑,穿過老街、翻過城墻,前方有條河。那時候河邊還沒開發,都是田地和楊樹,說是“郊游”,其實就是閑逛,走到哪兒算哪兒。 到了河邊,他們用棍子卷著綠棉草,里面能摸到泥鰍、螃蟹啥的,捉了不少,后來因為沒法養,又都放了。老呂給紫蘇、小倩都拍了照,紫蘇偶爾翻看,只覺一股青澀涌上心頭——但當時并不覺得自己是少年。 待續 作者簡介 李通,男,生于1999年,社旗縣饒良鎮人,南陽師范學院畢業。任教于社旗縣饒良鎮寄宿制學校,近年寫有作品詩歌、散文及小說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