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湖畔黃昏第699篇文章 全文2000字 一 黃吉人(1889~1944年),都昌鎮細堰黃村人。 民國時期都昌教育界的風云人物。 為人忠誠,深孚眾望,是公認的“大先生”。 《沙港黃氏宗譜》卷十五“道明長房”載: 圖嵚之子嗣海,字文寬,號吉人,名夢華。 ……江西農專畢業,……國民政府行政院詮敘部甄試及格。 歷仼……江西省立林業學校訓育事務主任,并各中學級主任兼教員。 生于光緒己丑一八八九年十月廿一日丑時。 歿于民國甲申一九四四年七月一日申時。 ![]() ▲黃吉人瓷像 二 黃吉人是遺腹子,姐姐在東余村做童養媳。 父親黃圖嵚,在漢口做瓷器生意,25歲時染了風寒離世。 其時母親剛二十歲出頭,終身未再嫁。 都昌縣委黨史辦編著的《中國共產黨都昌歷史(1921~1949)》載: 1926年4月,經中共黨員劉越、劉肩三介紹,黃吉人加入國民黨。 劉越時任中共都昌第一個黨小組組長,劉肩三與黃吉人為省農專同學。 1926年底,第一屆國民黨都昌縣黨部執行委員會成立。 劉肩三為常委兼農民部長,黃吉人為執委兼組織部長。 共產黨人向先鵬兼宣傳部長。 向先鵬即黃吉人準女婿,1930年壯烈犧牲, 其未婚妻黃正梅終身未嫁,1993年在黃家辭世,享年85歲。 ![]() ▲黃吉人女兒黃正梅 三 劉肩三曾任中共都昌縣委書記、紅十軍旅政委,1930年壯烈犧牲。 其孫輩劉同顏、劉金明曾回憶: 祖母說當時多虧的大恩人——黃吉人,當時在縣城小學當校長。 他是都昌鎮細堰黃家一個大戶人家,是祖父在南昌讀農專的同學。 祖父的犧牲,令他非常難過,但他又迷惑不解。 …… 黃先生思籌的結果就是:劉肩三是好人,絕對是好人。 肩三的遺孤銅生,我不能不管,我一定要讓他讀書。 黃先生決意已下,立即找到祖母說明心意。 祖母被黃先生的大恩大德感動得泣不成聲,母子雙雙跪在黃先生面前。 黃吉人立即起身扶起祖母,連連說:“不敢當!不敢當!” 就這樣,父親14歲那年,在黃吉人先生全額資助下讀了三年書。 新中國成立后,劉肩三獨子劉繼忠曾任都昌縣政協副主席。 其妻余菊梅與黃吉人兒媳余冬梅為親姐妹。 ![]() ▲劉肩三故居 四 黃吉人原配張氏也是童養媳,夏家巷人。 1940年去世,生子女各一。 女兒黃正梅即革命烈士向先鵬未婚妻,終身未嫁。 兒子黃芳葵(1918~1954年),號國楨,生三子一女。 1944年黃吉人去世時,黃芳葵正轉戰湘鄂等地,已五年未回家。 直至1946年回到細堰黃村,1954年7月病逝。 黃芳葵女兒出生在1940年丹桂飄香的季節。 彼時他在貴州獨山黃埔軍校就讀。 黃吉人因而給孫女取名黃黔桂。 黃黔桂與姑母黃正梅感情至深,19歲時嫁至上松巒余家。 ![]() ▲黃吉人孫女黃黔桂 五 黃吉人在江西吉安任教時,與楊春秀結為夫妻,生一子二女。 兒子黃芳菅,號國干,參加過抗美援朝。 后在遼寧省遼陽鐵道部隊任軍醫,2003年去世,其子孫多在東北。 長女黃鐵仙,1938年生,都昌縣人民醫院退休。 幼女從教師崗位退休,在南昌安度晚年。 楊春秀是獨生女,父母晚年亦來都昌生活,父親逝后葬都昌。 ![]() ▲黃吉人女兒黃鐵仙 六 1939年底,為避戰亂,都昌縣立初級中學遷至大沙茅鋪桃樹嶺沈村。 1941年8月,縣長彭學游卸任所兼校長,由校務主任黃吉人接任。 鳴山鄉人程致遠曾任縣立初級中學總務主任。 早年撰文《抗日戰爭時期的都昌中學》,稱贊校長黃吉人: 為人爽直,辦事公正,常以“別人的東西我不要”自勉。 1944年暑假,56歲的黃吉人病逝,師生員工無比悲慟。 追悼會上,黃吉人遺像兩邊懸有師生挽聯: 大敵當前,國恥難雪,正待救亡圖存,君意忍心歸佛地 良師頓杳,衣缽空留,此后執經問難,泉臺何處覓先生 ![]() ▲都昌縣立初級中學校舍廢墟 七 黃吉人辭世后,葬于細堰黃村,1945年與夫人張氏合葬, 墓志銘云: 吉公為圖嵚公之哲嗣也。 未出生前一月而父歿,家境清寒,惟侍母日耕夜織以長育之,秉性至孝而穎異。 成童后由中學而卒業農專,屢屢由資金所需,母子間輒相視咨嗟不已,其勵志苦孝之概當可想見矣。 既而辦理實業及服務教育垂三十年,事蓄以外無余積,是其行持正不茍,故鄉黨咸推崇之。 惜天不借年,僅越五十有六寒暑而辭世。 惜萱慈當健,惟稚兒弱女侍側,而主器國楨適靖國難于湘鄂,不得見者近五歲,當不免悒悒于衷而遺泉下之憾然。 夫德配張夫人幼嫻閨訓,長勤婦工,順承阿姑之領導,操持家計,遂得小康,實與力焉。 平居處鄰以惠,御下以和,更為里人所稱頌。 不幸竟先公四載歿,以致齊家失其憑籍,良可嘆也。 乙酉冬其家人營合葬公夫婦,以予與公同事有年,知其身世頗詳,請序之。 故綴此序,俾遺其芳范予后裔紀念云。 ![]() ▲黃吉人故居 以上。 閱讀更多: ![]() |
|
來自: 湖畔黃昏 > 《公眾號:湖畔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