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60出頭,身體一向結實,有天體檢查出來血糖有點高,整個人一下子不淡定了。兒子特意給她買了步數手環,還勸她每天多運動。王阿姨也照做,每天小區溜達八千步,快半年了,卻覺得血糖控制不住。她心里納悶,難道運動降糖是騙人的?門診見的多了,像王阿姨這樣“假鍛煉”不少,有人天天遛彎,最終卻沒見多大效果。血糖偏高的你,是否也在困惑:到底怎么動,才能真降血糖?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其實,關于降糖運動方式,上海交通大學有一項重量級研究,結果很“扎心”:不是運動越多越有效,而是“方式對頭”才行。尤其是下面推薦的2種練法,血糖下降明顯快,研究數據非常靠譜。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咱們仔細聊聊。 說到運動降糖,絕大多數人想到的就是快走、散步,覺得能消耗點熱量。但事實上,日常低強度散步、簡單家務,對穩定血糖作用其實有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和悉尼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分析了英國UK Biobank數據庫里共5.9萬名61歲左右參與者,跟蹤6.8年,終于“錘實”了運動對糖尿病風險的影響。(發在《英國運動醫學雜志》)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他們發現:每天鍛煉不到5分鐘的人,糖尿病風險最高,而每天5-26分鐘“中等~高強度”運動,風險下降37%,26-68分鐘下降59%,超過68分鐘風險暴跌到74%。也就是說,只靠走路、買菜這種低強度活動,降糖效果真的不理想。研究總結出兩種運動方式最顯著有效,建議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偏高人群重點安排。 第一,中等至高強度有氧運動——用對強度才有用有氧運動說白了,就是身體持續活動一段時間,比如慢跑、游泳、爬樓梯、騎自行車、登山等。王阿姨之前散步,其實就是低強度有氧,做起來輕輕松松,對血糖改善有限。真正被證實對血糖有效的,是起碼要“微喘發熱”,能說話、但不能唱歌”強度的鍛煉。 快步走:步幅明顯、速度1公里12分鐘以內,走20-40分鐘; 慢跑:心跳加快、呼吸加重,量力而行; 騎自行車、爬樓梯:每周三四次、每次二三十分鐘效果明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有氧運動的好處是比較安全,適合大部分血糖偏高或體型偏胖的人。科學數據顯示,只要堅持每周150分鐘中強度運動(比如快走+慢跑),糖化血紅蛋白可降低約0.5~1%,效果和部分口服降糖藥接近。如果你屬于年輕、身體沒大毛病,建議嘗試更高強度,比如能夠全程持續大汗的慢跑或騎行。 第二,中等至高強度抗阻運動——不是“練肌肉”的專利不少老人、女性一聽“抗阻”,覺得離自己太遠,其實這類運動通俗說就是“力量練習”。比如深蹲、俯臥撐、彈力帶拉伸、舉礦泉水瓶、保健操里推拉動作,都是經典抗阻訓練。 堅持每周2-3次中等強度抗阻訓練,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都能明顯下降,有的研究組甚至將空腹血糖控制率提高到89%; 體重不胖但血糖偏高的人,堅持抗阻運動改善最快; 抗阻結合有氧,比單獨做一種更有效。 開始的時候不必太復雜,兩套組合動作,每次練個15-20分鐘就行。像深蹲+踢腿,俯臥撐+平板支撐,全身各部都帶動到,降糖更加明顯。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堅持2種運動,見效究竟有多快?實測數據告訴你整個研究顯示,只要大家能按照身體條件,每周安排4-5次運動,每次30分鐘左右,大約2-3個月,就能看到血糖水平下降,部分人癥狀會明顯減輕。搭配藥物和飲食控制的人,改善幅度最大。不過,也有人說“我這么練了,血糖咋還是高?”其實效果不理想,多半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強度不夠:只做舒舒服服的慢走,沒到“微汗微喘”的狀態; 次數太少:想起就鍛煉,沒形成固定運動習慣; 方法單一:只跑步,不做抗阻訓練,降糖效果局限。 運動降糖強調“科學搭配+持續重復”。對于體力基礎差的人,先從快步走+簡單抗阻起步;健康條件好的,可以慢跑、變速騎車+啞鈴訓練,并適當增加運動量。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想讓運動降糖徹底發揮功效,還得避開這些坑醫生有幾個小建議很關鍵: 運動不是萬能藥,但只要“方式對頭+長期堅持”,絕大多數人血糖能夠顯著下降,甚至有患者實現停藥目標。但具體效果,和你的基礎身體狀況、飲食、藥物搭配息息相關,建議有高血糖或糖尿病史的朋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制定運動計劃,根據監測結果動態調整。 有句話說得好,健康就在生活點滴中。或許今天邁開腿、哪怕流點汗,比天天數步更有價值。還沒規劃運動計劃的朋友,現在開始就來得及。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歡迎點贊、評論、轉發給身邊的人。關注健康,從理解身體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