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我們總說,交朋友,談戀愛,甚至找工作,都要找“三觀合”的。 可到底什么是“三觀”? 很多人脫口而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但這三個詞,太大,太虛,像掛在天上的月亮,人人都知道,卻沒幾個人,真正摸到過它的質感。 直到人到中年,在人際關系里,碰過壁,踩過坑,被一些人莫名地消耗過,也被另一些人深深地滋養過,才在一個個具體的、活生生的場景里,咂摸出“三觀”最真實、最接地氣的味道。 說白了,所謂三觀,根本不是什么宏大的哲學命題。它就藏在你們對三件小事的態度里。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01 你的“世界觀”,藏在“看不慣”的事里。 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好像天生就帶著一副“批判”的眼鏡。 你跟他聊明星八卦,他說人家私生活混亂;你跟他談熱點新聞,他總能找到角度,把事情罵得一無是處;你發個朋友圈,曬一下自己的小確幸,他留言說你“太膚淺”。 在他的世界里,仿佛充滿了看不慣的人和事。他的世界觀,底色是灰暗的,是挑剔的。跟這樣的人在一起,你會覺得,連呼吸都是壓抑的。你的任何一點快樂,都會被他那雙“看不慣”的眼睛,瞬間澆滅。 而另一些人,他們的眼睛,好像天生就是用來發現美好的。 我認識一位前輩,年過六旬,卻活得像個少年。他看這個世界,永遠帶著一種好奇和欣賞。他會饒有興致地,去研究一片葉子的脈絡;他會由衷地,去贊美一個陌生人得體的穿著;即便看到一些不那么完美的人和事,他也總能看到其中合理或可愛的一面。 他說:“這個世界,就像一個巨大的花園,有玫瑰,也有苔蘚。你老盯著苔蘚看,那你的世界里,就只有潮濕和陰暗了。”
一個人的世界觀,就體現在,當他看盡了生活的真相后,是選擇成為一個“憤世嫉俗”的批評家,還是一個“熱愛生活”的欣賞者。 和前者在一起,你會變得越來越刻薄;和后者在一起,你會變得越來越寬厚。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02 你的“人生觀”,藏在“錢”的態度里。 談錢,最能暴露一個人的“人生觀”。 有一種人,把錢,當成了人生的唯一目的。他們信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了錢,可以沒有底線,可以不擇手段。跟他們吃飯,他總在炫耀自己又掙了多少錢;跟他們合作,他總在算計自己能不能占到便宜。 在他們的人生觀里,人,是錢的工具。 還有一種人,把錢,當成了仇人。他們鄙視談錢,覺得那是“俗氣”的,是“不光彩”的。他們活得清高,也活得擰巴,常常因為錢的問題,而陷入困境,卻又拉不下臉來,去爭取自己應得的利益。 在他們的人生觀里,人,要為“清高”所累。 而真正三觀正的人,對錢的態度,是清爽的,是坦然的。 我最欣賞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他努力掙錢,從不掩飾自己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但他掙的每一分錢,都干干凈凈。他也大方花錢,會為家人的健康一擲千金,也會為朋友的困境雪中送炭。 他說過一句話,我記了很多年:“錢,是用來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工具,但它不是生活本身。人,要做錢的主人,不能做錢的奴隸。” 你看,這就是通透的人生觀。 他知道錢的重要性,所以努力爭取;他也知道錢的局限性,所以不被其綁架。他的人生,因為有了這份對錢的清醒認知,而變得既有底氣,又有溫度。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03 你的“價值觀”,藏在“出事”后的反應里。 平日里,大家你好我好,看不出太大分別。可一旦遇到事,尤其是有利益沖突的事,一個人的價值觀,就再也藏不住了。 我剛工作時,跟一個同事合作一個項目。因為我的一個疏忽,導致項目出了紕漏。我當時嚇壞了,做好了被辭退的準備。 可那個同事,在老板發火時,主動站出來說:“這事我也有責任,是我沒檢查到位。”他替我,扛下了一大半的責罵。 后來,我們成了最好的朋友。我問他,當時為什么要那么做。 他說:“誰都會犯錯,把責任都推給一個新人,那不叫本事。一個團隊,出了事,就該一起扛。” 就這么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什么叫“靠譜”,什么叫“有擔當”。這就是他的價值觀——責任,大于利益。 而我也見過另一種人。出了問題,第一反應,就是撇清關系,把鍋甩得干干凈凈。他們的人生信條里,“自保”,永遠是第一位的。
時間,會篩選出你身邊,真正值得信賴的人。而篩選的標準,就是看他在“出事”后,是選擇和你站在一起,還是選擇站在你的對立面。 一個人的價值觀,就藏在他每一次面臨選擇時的取舍里。是選擇善良,還是選擇自私?是選擇擔當,還是選擇逃避?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說到底,所謂“三觀”,其實就是一個人,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最根本的態度。 世界觀,決定了你的眼界和心胸; 人生觀,決定了你的追求和活法; 價值觀,決定了你的底線和品行。 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人最核心的“精神內核”。 往后余生,去靠近那些,看世界“順眼”,談錢“坦然”,遇事“擔當”的人吧。 和他們在一起,你會發現,你不用再費力地去解釋、去防備。你的靈魂,會得到最深的滋養和安放。而這,恰恰是一段關系里,最難得的奢侈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