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年輕網紅接連隕落,疫情后癌癥呈現了非常明顯的年輕化趨勢。今年7月,有幾位年輕網紅的離世引發了廣泛關注。僅在7月份,我們失去了38歲的旅游博主“二師兄”,因直腸癌離世;僅僅幾天后的7月4日,山西小伙楊振飛在骨髓移植后未能幸存,年僅25歲;而到了7月18日,全網為之動容的“呆呆羊”也因骨癌病逝,年僅22歲。 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多位年輕的網紅相繼離世,他們的平均年齡遠遠不足30歲。這并非恐怖電影中的情節,然而卻比任何恐怖片都更讓人感到不寒而栗——癌癥,這一無情的殺手,已經對90后和00后群體展開了“精準打擊”。 2025年上半年,我們見證了多位年輕生命的離逝,他們平均年齡不足30歲,生命的凋零令人扼腕。當我們在討論如何努力讀書,如何通過學習達成世俗的成就時,卻發現健康的活過30歲都成為了挑戰,如果人生是這樣的話,寒窗苦讀又有什么愿意呢?我們先不談退休金有沒有機會領取。 這讓我們看到了疫情后癌癥的兩個非常明顯的趨勢: 一個是癌癥越來越年輕化; 另外一個就是癌癥越來越普遍化。 我們不可否認,環境污染與食品安全是個很大的風險因素,盡管我們已經從媒體上看不到關于食品安全的曝光,哪怕就是連給豬吃都有安全風險的外賣,我們也看不到媒體的曝光,當然或許我確實非常安全。 而食品安全之外,另外一個因素我們不得不重視與考慮,那就是疫苗與疫情的影響,新冠病毒對于心血管的創傷導致的重大健康危機。 可以說,疫情后,如果不及時關注健康管理,那么疫情期間埋下的雷就遲早有一天會爆發。但是,疫情后,又該怎么科學調理才能真正恢復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