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格的價值建立從何而來? 本文來自阿斯網友投稿 如果把阿斯伯格的一系列心理問題用【形容詞】來總結,那應該包含這些:情緒不穩、完美主義、拖延癥、極端、自卑而又自信、悲觀、莫名的痛苦和憤怒、孤獨感。 當你有個阿斯孩子,或您本身就是阿斯伯格人士,就會發現,身為阿斯,我們容易因為一些小事,陷入以上這些心理問題,比如不清楚什么時候可以接話,什么時候需要謙讓別人,為什么會因為他人沒用遵守規則而憤怒等等... 很多時候,阿斯會因為想不開某個事情而陷入內耗,但其實今天分享的幾個道理,阿斯越早知道,就越能少走彎路,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上。 這些經過研究和很多人實踐驗證的,希望能幫各位阿斯伯格人士活得更輕松、更有方向。 No.1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里寫得很清楚,阿斯伯格是一種神經發育差異——簡單說,就是大腦處理信息、理解世界的方式和多數人不一樣。 “不一樣”不是錯。只是世界多樣性的一部分。 比如你的孩子可能覺得和人聊天很累,更喜歡一個人看書;或者對數字、圖案特別敏感,能發現別人注意不到的細節。這些都不是“問題”,只是孩子大腦天生的運作方式。有的孩子和小朋友常常有沖突,但是他們內心卻是愿意交流和溝通的,只是因為缺乏交流技巧,使交流總是以失敗而告終,孩子因此會變得孤獨和情緒波動。所以作為家長,需要耐心地觀察孩子,到底是哪一種。 強硬地改造是行不通的,接受多樣性才是正確之道。 ![]() No.2 “沉迷”也是一種很強的能力 Temple Grandin(世界知名的自閉癥學者、動物科學家)在《不同的思維方式》(2018)里說:“我的成功完全來自于對動物行為的'沉迷’。” 她把對細節的專注力轉化成了設計 livestock 處理系統的核心能力。 一個阿斯最終能不能活成自己,取決于環境是否對他過度干涉。 我看過太多阿斯案例,童年時的特殊興趣直接幫助了他們的職業發展。比如有人喜歡拆解機械,后來成了工程師;有人癡迷于語言語法,現在是翻譯。 阿斯的特殊興趣可以給你帶來包括但不限于:克服焦慮,快樂源泉,獲得認同感,知識儲備等等好處,你的精力會比常人集中很多倍。 特殊興趣給了我們不可多得的巨大能量:動機。 ![]() No.3 社交不用“學圓滑”誰說規則思維行不通? 其實這一段,是我想對高敏感的阿斯傳達的道理,因為我就是。 我以前說話口無遮攔,也能感覺到對面情緒變化(能粗略感受到變化,但不能感受到具體情緒),但從不多想。大腦相當于備忘錄一樣記錄了一下對方情緒下降,然后不啟動任何思考去判斷對方為何情緒下降。但自從知道自己是阿斯以后,我每次說完話,只要對方情緒波動,我就會瘋狂內耗,總覺得自己太蠢了說錯話了。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說錯啥了,哪兒得罪人了。 內耗的原因在我們在用nt的常規生活,nt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所以才會一直反思自己做不到位,我們認為自己遵從nt的習俗生活,沒有做到他們的社會默認行為習慣,就是值得羞恥的。要知道我們本來就不一樣,包括我們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社交活動,沒有道理也沒有義務去迎合他人,做到他人即nt覺得正常的程度,用本來就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和這些人聚在一起形成的社會習俗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本來就是對自己的一個大挑戰,做不到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 所有阿斯完全值得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平等地生活,以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