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水邊,我有個習慣,就是看人家的坐姿。我差不多就能猜出這人是新手還是老鳥。有的人一個小馬扎,屁股底下還是斜的,裝備扔了一地,拿個東西跟尋寶似的;有的人穩穩當當坐在個箱子上,竿架、餌盤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那叫一個從容。 這幾年總有新手釣友問我:“哥,野釣有必要買個釣箱嗎?我看網上幾十塊的也有,靠不靠譜?” 每次我都跟他們說,這事兒吧,得掰開揉碎了聊。你要是圖省錢、圖方便,最后往往是錢沒省下,方便也沒落著,反倒把自己折騰得夠嗆。今天,我就把關于釣箱的這點事,給你原原本本地嘮嘮。 一、 先聊聊,野釣到底用不用這玩意兒? 你要是問我,那我肯定告訴你:只要你不是在水邊待個半小時就走,只要你還想正經釣會兒魚,那這玩意兒就必須得有。 別跟我說什么馬扎方便。方便啥呀?野釣的水邊,有幾塊地是平的?不是斜坡就是亂石頭,你那馬扎能坐穩當嗎?坐一天下來,腰都快斷了,哪還有精神頭看漂? 釣箱,說白了,它壓根兒就不是個高級板凳。它是個“平臺”,一個能讓你在任何復雜地形下都能舒舒服服坐穩的平臺。它的靈魂在哪?就在那四條能伸能縮的腿上。就因為有這幾條腿,管你腳下是啥爛地,三兩下就能調得四平八穩。這是你舒舒服服釣一天的基本保障。 再說了,你把炮臺、拉餌盤、魚護架都掛在箱子上,所有東西都在你抬手就能夠著的地方,形成一個你自己的“工作臺”。開餌、掛餌、拋竿、中魚……一套動作下來,屁股都不用挪窩。這效率,是裝備散落一地的人壓根兒沒法比的。 所以,別再糾結了。一個好釣箱,能讓你釣魚的體驗和效率,提升一個檔次。 二、 再說說價格,那些便宜貨到底有多坑? 這才是重點,也是最多人踩坑的地方。打開那些購物軟件,好家伙,九塊九包郵的釣箱都有。很多人一看,動心了:“不就是個箱子嘛,能有多大差別?” 我跟你說,差別大了去了,簡直就不是一個東西! 那些幾十塊,甚至九塊九包郵的,你就當沒看見。那是坑,是陷阱,是商家引你上鉤的“窩料”。 為啥這么說? 那塑料,脆得跟餅干似的。 你以為都是塑料,其實門道多著呢。正經釣箱用的是工程塑料,又厚又韌。便宜貨呢?全是回收的廢料、次料,你一屁股坐上去,聽見“嘎吱”一聲,那就離報銷不遠了。夏天太陽一曬,冬天一凍,自己就裂了。 那五金件,跟紙糊的沒兩樣。 箱子上的鎖扣、合頁、配件接口,這些地方最吃勁兒。便宜貨用的都是最薄的鐵皮,用兩次就生銹、變形,哪天你一提,箱蓋可能就分家了。 最坑人的,是那幾條腿。 很多便宜貨,為了省錢,壓根兒就沒有能伸縮的腿!這就等于把釣箱的靈魂給抽了,那你買它干嘛?買個儲物箱?就算有腿,那鎖死的卡扣也絕對是偷工減料,你坐在上面稍微一動,腿一縮,人直接就仰過去了。 你就記住一句話:商家永遠比你會算賬。 一個正經釣箱,材料、開模具、配件、運費(一個箱子運費就得二三十),成本擺在那兒。賣你幾十塊,他難道是做慈善的?他虧掉的成本,全是從產品質量上摳出來的。 聽我的,一百五,這是底線。 低于這個價的所謂“釣箱”,你看都別看,全是給自己找不痛快。你花三十買個,用兩次就壞,心里添堵;再花五十買個,還是不行。來來回回折騰的錢和精力,早就夠買個入門的、正經的、能用住的了。 ![]() 三、 那到底該咋挑?就記住這幾點 預算到位了,挑起來就簡單了。 尺寸別貪大,26升是“萬金油”。 對于咱們大多數野釣的人來說,26升到32升這個區間最合適。我個人最推薦26升。為啥?不大不小,剛剛好。裝上你一天的零碎配件、餌料、一瓶水,足夠了。背著走一段路,也不至于把你累趴下。這個高度,大部分人坐著也最舒服。再大了,又沉又笨,除非你每次都能把車開到水邊,否則就是個累贅。 買的時候,別光聽老板吹,自己動手試試。 一屁股坐上去試試。 別不好意思,直接坐上去,左右晃晃,感受箱蓋結不結實。要是軟塌塌的,或者有響聲,直接下一個。 掰扯掰扯那幾條腿。 這是最重要的。把四條腿都拉出來,再鎖上,用手使勁晃晃,看看鎖扣牢不牢。如果感覺松松垮垮的,絕對不能要。 摸摸箱子壁厚不厚。 用手在箱子四周按一按,感受一下。太薄的肯定不耐用,也不保溫。 反復開關幾次鎖扣。 感受一下那手感,是清脆扎實,還是松松垮垮,一試便知。 再嘮叨幾句 釣箱這東西,是個“一分錢一分貨”的實在家伙。它不是快消品,一個好箱子,用個七年八年一點問題沒有。你花三百塊買個踏實的,平攤下來一年才幾個錢? 千萬別為了省那百十來塊錢,去買那些看著便宜的“垃圾貨”。你的休息時間多寶貴啊,別讓一個破箱子毀了你釣魚的好心情。在水邊,把自己伺候舒服了,才能更好地跟魚斗智斗勇,你說對不?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釣魚本該是釣無定律,文章只為幫助想要了解更多釣魚知識的釣魚新手,希望可以從中吸取經驗,多多漁獲,愛上釣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