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熱帶高壓” 可是天氣預報中的高頻詞 高溫、暴雨乃至臺風等 都與它緊密相關 副熱帶高壓究竟是何方神圣? 又是怎么影響天氣的呢? 副熱帶高壓是指南、北半球的副熱帶地區的高壓系統。由于海陸和地形差異,副熱帶高壓帶的強度沿緯圈的分布并不均勻,高壓帶分裂為若干個高壓中心。其中,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是西北太平洋上的高壓中心,也稱西北太平洋副高,它常年存在,穩定而少動。在夏季,因為強度高,其范圍幾乎可占整個北半球面積的1/5~1/4,對我國的天氣變化有極其密切的關系。 ![]() 太陽輻射和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是形成“副熱帶高壓”的兩大推手。由于赤道地區太陽輻射強,導致該地區的空氣上升,進入高空后就會向極地流動;而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使得氣流不斷呈現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在副熱帶地區(北緯30度附近),氣流基本變成了自西向東流動,從而阻礙了后續空氣的移動,使得該地區上空空氣聚集且被迫下沉,于是便產生了副熱帶高壓。 ![]() 一到夏季 酷暑的持續、雨帶的變化 臺風的走向 都與“副高”形影不離 從下面這張500hpa天氣圖上能夠看到,整個江南、華南以及西南地區幾乎都在“588線”的控制之下,“588線”是預報員在高空500百帕等壓面上(約5500米高空)繪制的一條等位勢高度線,這條等值線圍起來的區域就是赫赫有名的“副熱帶高壓”。 6月底我國江南、華南等地出現大范圍高溫天氣,就是副高的“杰作”。從氣象角度說,副高的內部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增溫強烈;氣壓梯度小,風力微乎甚微。這種狀態下,太陽輻射可以更多地到達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氣獲得更多的熱量,大氣溫度明顯攀升,因而在副高控制的地區,往往以晴朗少云的高溫天氣為主。如果副高強盛,則該地區就會出現干旱等災害。 除了導致高溫,為什么天氣預報經常把降雨跟副熱帶高壓聯系起來呢?這是因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是一個順時針旋轉的高壓系統,南側盛行東風,西側盛行南風。所以,暖濕氣流可以在東風和南風的引導下,沿著副熱帶高壓的邊緣向北走。這樣一來,副熱帶高壓就變身為水汽“傳送帶”,它的北側和西北側也成了暖濕氣流和南下冷空氣“交戰”的主戰場,激發出一場又一場的強降雨。 ![]() 所以,副高位置的變動與我國主要雨帶的變化息息相關。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根據副高的北進南退來大致確定主雨帶的位置。 ![]() ▲我國雨季進程(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副熱帶高壓實力“豪橫”,不但影響主雨帶的推移,很大程度還影響著我國夏秋東南沿海的臺風走向!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臺風,大多產生于副高的南緣,并沿著高壓的外圍移動。臺風與副高,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總的來說,當副高呈東西帶狀,強度穩定時,其南側的臺風將向西移動,且路徑穩定;如副高強度不高,當臺風移至副高西南側時,副高的東退會導致臺風向北移動;另外,臺風還可使較弱的副高斷裂,從中間穿過。 我國雨季周而復始 總有副高的“長情陪伴” 雖然當前已進入8月下旬 但汛期尚未結束 小水提醒大家: 未雨綢繆,平安出行! ![]() 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沒事兒學啥地理、氣象北京 編輯:扇扇 校對:安安 水務人都在看 |
|